趙啟正談中國人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在接受今天創刊的《人權》雜誌記者採訪時,全面闡述了中國人權發展現狀和前景,分析了中、西方人權觀分歧的根本原因,闡明瞭中國政府對人權問題的基本看法。

    他説,中國人民現在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個人權利,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今後將在更廣泛的領域和更高的層次上享受人權。

    趙啟正説,人權問題是一個國外對中國缺乏了解、存有許多疑慮和誤解的問題。為了向世界説明中國人權的真實情況,闡明中國政府在人權問題上的立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1991年11月1日發表了中國第一份人權白皮書——《中國的人權狀況》。這個白皮書將國際社會關於人權的普遍性原則與中國人民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實踐相結合,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人民民主的現代社會的艱難歷程以及人權狀況發生的滄桑巨變,鮮明地向世人闡述了中國的人權觀點,有針對性地駁斥了西方媒體散佈的謊言,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此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期發表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和文章,不斷向世界介紹中國的人權狀況及其進展。到目前為止,先後發表直接以人權命名的白皮書6個,另外還分別就改造罪犯、農村扶貧開發、婦女、兒童、計劃生育、民族、宗教、西藏等與人權密切相關的問題,發表了12份白皮書和若干篇文章。

    與此同時,針對西方國家對中國人權進行的系統的歪曲和攻擊,如美國國務院每年發表的《國別人權報告》中國部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還適時發表有份量的文章,擺事實,講道理,予以駁斥和澄清,有時還發表報告如《美國的人權紀錄》,針鋒相對地進行回擊。

    趙啟正説,在世界各國中,像中國這樣在大約10年的時間裏,發表了18個有關人權的白皮書,闡述自己的人權狀況和主張,並不多見。從一定意義上説,這本身就是中國社會不斷走向開放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中國人權不斷發展進步的標誌。我們的人權白皮書與某些國家發表的人權報告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它並不以“世界人權法官”自居、以指責別國為己任,而是立足於闡述本國的人權理論與實踐,總結自身在維護和促進人權方面的經驗,推動本國人權的發展;同時還因為它並不強加於人、頤指氣使,而是立足於闡明自己的觀點和狀況,與國際社會進行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對話與交流,謀求與世界共同進步與發展。

    趙啟正認為,中國關於人權的一些基本觀點,也在世界上特別是在廣大發展中國家贏得了廣泛的理解、支援和認同。這當然最主要是因為中國確實在維護人權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中國的人權觀是合情合理和合乎國際準則的,但毫無疑問也與我們長期不懈地向國外介紹和説明中國的人權狀況和觀點有很大的關係。

    趙啟正説,我們與西方在人權問題上的確有很大的分歧。1990年以來,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提出了10次反對中國的人權提案,雖然每次都以失敗而告終,但始終沒有徹底放棄,這本身就反映出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與中國在人權方面有著很大的矛盾和分歧。這些分歧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對事實認識上的分歧,一種是人權觀上的分歧。比較起來,人權觀上的分歧更帶有根本性,對同一事實的認識往往由於受到不同人權觀的支配而得出很不相同的結論。儘管中國的人權狀況在許多方面仍有待改進,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是中國人權發展最快的時期,這不僅表現在人民生存權、發展權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改善上,而且表現在民主法制建設的加強和公民權利、政治權利的擴大與維護上。事實上,人權的實現是一個與社會的文明進步密切相關的不斷發展的過程。各國的經濟發展水準和歷史文化各不相同,採取不同的發展道路和人權模式,是很自然的。強迫世界各國都採用一種發展模式、一種人權模式,是不符合人類發展規律的,也是背離人權的基本精神的。

    趙啟正説,改善中國的人權狀況,是一項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業,是中國促進社會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中國政府和人民願意為之付出長期不懈的努力。我們願意吸收世界其他國家的好的經驗,充分利用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真誠地希望一切關心中國人權的國家、組織和人士,對中國人權發展提出好的建議和善意的批評。

    他説,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宗教背景不同,社會制度、經濟發展和意識形態不同,在人權問題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分歧,是正常的。這些分歧不應該成為對抗的理由和溝通的障礙,相反,應該成為互相借鑒、加強溝通的動力。我們認為,解決分歧的辦法不應當是擴大分歧,而應當是縮小分歧。雙方應當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大家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商談,而不應當頤指氣使,要求別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對於國際上一些人士由於不了解中國情況而存在的對中國人權的誤解甚至敵意,我們希望通過接觸、對話和交流,儘量減少誤解和分歧,增加了解和理解,擴大共識和合作,暫時不能達成共識的,可以先把分歧擱置下來,求同存異。但是,我們反對把人權政治化、以人權為藉口干涉中國內政、破壞中國社會穩定和國際聲譽、阻礙中國發展的行為。最近一些年來,中國與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許多西方國家進行了多個層次上的人權對話,這對於增加彼此間的相互了解和加強合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希望這種對話今後能夠繼續積極有效地進行。

    他説,人權的基本目標、理想和內容是共同的、一致的,但是,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實現普遍人權的方式、方法和模式有所不同,人們對人權保障的看法和理解也有差別。例如,東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比較強調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和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表現在人權上就是比較強調個人權利與集體權利的協調;而西方文化則更關注個人、個人自由和價值的實現,表現在人權上就是比較強調個人權利與政府、社會的分離和對立。又如,人權與經濟發展水準有密切關係,許多發展中國家比較重視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存權、發展權和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維護和促進。因為對於這些國家來説,發展問題是最突出、最根本的問題,是解決一切問題包括人權問題的關鍵。這與西方發達國家強調的有很大的不同。另外,東方國家在婚姻、家庭等問題上,也與西方許多國家有不完全相同的理解和看法。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與各國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水準有關。

    趙啟正説,中國人權進步最突出的表現是中國人民的生存狀況在最近的20多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78年以來,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從1979年到2000年,按可比價格計算,中國國民經濟保持了年均9.5%的增長速度,中國的貧困人口由1978年的2.5億減少到不到3000萬,23年中消除貧困人口約2.2億人,這不僅在中國歷史上而且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前所未有的。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13億中國人民生存狀況的巨大改善,是中國人權發展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進步,也是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穩步推進民主、法制建設,促進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保障人民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中國人民現在享有了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自由和個人權利,例如,個人從事經濟、商業、文化活動的自由,選擇職業的自由,言論、出版的自由以及法律對個人權益保護等等,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中國積極參加國際人權領域特別是聯合國人權方面的活動,尊重《世界人權宣言》和聯合國人權公約及其基本原則。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批准加入了18個國際人權公約,並依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將這些公約規定的保護人權的原則和標準納入到中國的法律當中。

    當今世界局勢錯綜複雜,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爭奪,不同民族、宗教、文化、價值觀念的衝突,都有可能上升為影響人類和平與生命安全的因素,對世界的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和挑戰。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中國作為一個多個民族、多種宗教共存的、處於經濟和社會發展過渡期的大國,能夠保持社會穩定、民族和睦、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是值得我們倍加珍惜的。

    趙啟正説,中國在人權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和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還有3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還有8507萬15歲以上人口是文盲半文盲,醫療健康保障水準還比較低,勞動者權益的保障面臨不少挑戰。另外,法制不夠健全,執法不嚴、執法犯法等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中國政府維護人權的態度是十分明確的,對於一切侵害人權的現象都堅決予以糾正。但是,我們深知,中國的發展需要分階段逐步實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全部解決,解決中國的問題要有決心和信心,更要有恒心和耐心。

    趙啟正表示對中國人權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説,中國未來經濟更加發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會更加公平開放和文明進步,是可以預期的,是經過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完全可以達到的。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國人民將在更廣泛的領域和更高的層次上享受人權。中國目前正處在一個重大的變革時期,有著良好的發展機會,我深信,每一個中國人都會以積極的姿態熱情參與這個偉大的社會變革,為實現中國美好的明天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華社2002-02-10


中國首份人權專業雜誌創刊
中國人權網站全新推出
人權教育研討會開幕
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羅賓遜夫人近期將訪中國
中國人權專家范國祥:人權同和平與發展不可分
人權專家:中共歷史就是一部為中國人民人權奮鬥史
中國在人權會上“十連勝”説明瞭什麼
利用人權問題推行霸權政治不得人心
中國人權的司法保障取得長足進展
中國設立人權研究基金
中國堅決反對借人權搞對抗
政府白皮書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