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副部長王毅談國際反恐和中國的政策(全文)

    以下是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毅在慕尼黑國際安全政策會議上的講話全文。

    主席先生,

    女士們、先生們:

    很高興有機會出席這次會議。在國際形勢面臨新變化、新挑戰背景下,討論國際安全、特別是反恐問題具有特殊意義。

    “9-11事件”已過去4個多月了。它對整個國際社會的衝擊和影響是深刻的。它表明,不僅領土、資源、利益衝突引發的各種傳統安全問題遠未解決,而且以國際恐怖主義為代表的各種非傳統安全問題也日趨嚴峻。我們正面臨著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因素交織,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斷上升的新形勢。

    非傳統安全問題使我們所處的國際安全環境出現了新的特點,面臨著新的挑戰。非傳統安全問題的最大特徵是,它們多為跨國、跨地區的問題,對各國的穩定造成普遍危害。特別是近年來,國際恐怖主義活動明顯上升,對國際和平構成了現實威脅。非傳統安全問題的背景十分複雜,既是政治、經濟、民族、宗教等各種矛盾的綜合産物,其中又有很多存在歷史、文化方面的深刻背景。貧困、發展鴻溝、各種不公正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也是刺激非傳統安全問題滋生的溫床。

    主席先生,

    新的挑戰,需要新的思考,需要各國超越傳統觀念,共同應對。

    面對新的挑戰,我們認為,各國應努力加強國際合作,密切相互協調,而不是崇尚單邊主義。應運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法律等綜合手段加以應對,而不單純依靠武力。應積極致力於解決日益嚴重的發展問題,而不是繼續擴大貧富差距。應公正合理處理地區衝突,加強不同國家、民族間的相互理解與對話、而不是刺激不同文明之間的對立。一句話,各國應樹立以合作求安全、以對話求安全、以互信求安全、以發展求安全的觀念。

    令人欣慰的是,“9-11事件”後,國際社會在反恐問題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包括加強在反恐問題上的磋商,開展反恐情報交換,加強在凍結恐怖組織資産等金融方面合作等。這是新形勢下國際社會迎接新的挑戰,通過相互合作維護共同安全的成功嘗試,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一直積極主張新安全觀。1996年,中國在東盟地區論壇(ARF)對話上就提出摒棄冷戰思維,順應時代潮流,共同培育和推廣新的合作安全觀。90年代中後期,中國領導人明確提出國際社會應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以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維護國際安全的政治基礎,將互利合作、共同發展作為維護國際安全的經濟保障,各國共同努力營造長期穩定、安全可靠的國際環境。

    以新安全觀為基礎,中國的安全政策首先著眼于維護國家的主權、統一與領土完整,同時服務於經濟建設,努力確保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尤其是良好的周邊環境。這一政策有三個目標:一是保持中國自身的穩定與發展;二是維護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三是促進國際安全對話與合作。在維護國家主權和確保發展基礎上,強調對外政策的和平性、軍事戰略的防禦性、國際安全的合作性,承認和尊重世界的多樣性。

    上海合作組織的形成和發展實際上是中國與俄羅斯以及其他中亞國家在新安全觀方面的具體實踐,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也為當前國際反恐合作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主席先生,

    中國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恐怖主義危害無辜人民的生命、尊嚴和安全。中國也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在中國境內從事恐怖活動的“東突”分子長期受到國際恐怖組織尤其是“基地”組織的訓練、武裝和資助,打擊“東突”恐怖勢力也是國際反恐鬥爭的組成部分。從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安全出發,無論恐怖主義以何種方式出現在何時、何地、針對何人,國際社會都應採取一致立場,堅決打擊,不能搞雙重標準。

    打擊恐怖主義需要充分發揮聯合國及安理會的主導作用,一切行動應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及其他公認的國際法準則。應證據確鑿,目標明確,避免傷及無辜,不能任意擴大打擊範圍。恐怖主義屬於極少數極端邪惡勢力,不能把恐怖主義與特定的民族或宗教相聯繫。

    打擊恐怖主義需要標本兼治。既考慮解決當前的問題,也著眼長遠的根治方法。解決發展問題,縮小南北差距是一個重要的條件。在新的形勢下,國際社會應以更大的緊迫感重視發展問題。

    打擊恐怖主義是和平與暴力的較量,不是民族、宗教或文明的衝突。我們主張承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現實,尊重各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發展模式。我們主張各種社會制度和文明長期共存,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

    中國積極支援和參與國際反恐鬥爭。

    “9-11事件”前,中國就已參加了絕大多數的國際反恐公約。中國和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共同締結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通過加強地區多邊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

    “9-11事件”後,中國支援聯合國及安理會通過一系列反恐決議,認真執行有關決議,加入《制止恐怖主義爆炸的國際公約》並簽署了《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並與有關國家進行反恐磋商和對話。作為東道主,中國積極協調APEC領導人上海會議發表反恐聲明,推動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在北京舉行非例行會議併發表共同聲明。所有這些,都反映了中國支援國際反恐鬥爭的積極態度和堅定決心。

    主席先生,

    在阿富汗恢復和平和重建家園,確保阿不再成為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毒品生産策源地,對當前國際反恐鬥爭,對世界的和平與安全至關重要。目前在國際社會和阿國內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阿富汗出現了結束長年戰亂,實現民族和解與持久和平的重大歷史機遇。國際社會應繼續支援聯合國發揮主導作用,尊重阿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支援阿臨時政府有效行使權力,推動阿各派以國家為重,以和平為重,以人民為重,維持和平與穩定,啟動國家重建進程。中國是阿富汗的鄰國,多年來為阿問題的和平解決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國對阿富汗政策十分明確,就是希望阿成為一個和平的國家,一個與國際社會合作的國家,一個對周邊鄰國友好的國家,一個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的國家。前不久,卡爾扎伊主席對中國進行了成功訪問,中國在已提供緊急援助的情況下,又承諾再為阿的重建提供1億5千萬美元的援助。中國願與國際社會一道,繼續向阿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積極參與阿戰後重建,並根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阿發展長期穩定睦鄰友好關係。

    巴基斯坦地處國際反恐鬥爭前沿。無論歷史、宗教、還是經濟往來巴基斯坦都與阿富汗有著密切聯繫,阿問題的政治解決和重建離不開巴基斯坦的積極作用和巴國內局勢的穩定。1月12日,穆沙拉伕總統發表電視講話,表明瞭巴政府繼續積極參與國際反恐合作,同時堅決打擊國內極端勢力的決心。他的講話符合巴基斯坦人民的長遠利益,代表了巴基斯坦國家發展的正確方向,有利於緩解現存的各種矛盾與衝突,維護這一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有利於國際反恐合作的繼續推進。包括阿富汗在內的南亞和中亞地區匯集了各種宗教、民族和文化,我們衷心期望這一地區的各國能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存在的分歧,根據新的安全觀維護地區和平,共同致力於地區經濟發展與繁榮。

    主席先生,

    人類已進入了二十一世紀,我們應該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維持我們的共同安全,並在此基礎上推動人類的進步與發展。中國作為國際社會負責的一員,願在包括安全領域在內的國際事務中,與世界各國加強協調與合作,為實現一個持久和平與普遍繁榮的世界,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作出積極的努力。

    謝謝各位。

     外交部網站2002年02月06日

    


外交部:反恐不能雙重標準
外交部發言人就美在臺協會負責人關於美應繼續向台灣出售武器的講話等問題答記者問(全文)
外交部就卡爾扎伊訪華向外國駐京記者吹風(附全文)
外交部評論外電報道江主席專機被裝竊聽器
外交部發言人就美高官鼓吹“中國威脅論”答記者問
外交部發言人孫玉璽就朱總理訪印等問題答記者問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
外交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