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縷玉衣”撩開神秘面紗(附圖)

    昨天(12月3日),隨著燈絲絨的緩緩拉開,金絲的華貴光輝與玉片的溫潤光澤相映成趣。在眾人驚奇的目光下,一件目前國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金縷玉衣”在徐州市博物館正式與世人見面。

    國寶一面世便創造四個“第一”

    昨日,徐州市博物館李館長告訴記者,展出的金縷玉衣長1.74米,修復中共使用玉片4284片,金縷1576克,堪稱國之重寶。

    這件玉衣的科學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更是不可估量。

    首先,這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金縷玉衣,其時代不晚于西元前154年,至少已有2154年的歷史。

    其次,玉衣使用的玉片最多。一般的玉衣的玉片總數僅2000多片,多的也不超過3000多片,而該玉衣的玉片竟達到4000多片。且玉片非常小,有些還不到1平方釐米,最大的也不超過10平方釐米。

    其三,玉質最好。玉衣全部使用新疆和田白玉和青玉組成,玉質溫潤。

    其四,工藝製作最精,玉片保存最好。這件玉衣玉片極薄,有些厚度僅1毫米。玉片表面光潔度很高,至今仍然具有玻璃光澤。玉片四邊的倒棱、打孔都非常規範,其技藝精湛是現代藝人望塵莫及的。

    據李館長介紹,目前,我國出土完整和修復的金縷玉衣不多,僅有河北滿城漢墓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和河北定縣劉修的金縷玉衣。劉勝的妻子竇綰的玉衣還只是金縷和絲帶混編而成的。因此,獅子山的玉衣就更顯得珍貴。

    修復工作異常艱難

    “在修復過程中,最困難的是將這玉片重新拼湊的過程。”徐州市文化局文物管理處的王主任説。整個恢復的過程分為三個步驟。一是登記編號,將各個玉片分別按照人身體上不同的部位進行區別,然後再加上編號。其次是拼對,將發現的3000多塊玉片按照頭、上身、腿、腳不同的部位進行重新組合。重復千次這樣的排列組合,才能最終得到最合適的更換排列。

    光拼起來還不行,由於幾千年的侵蝕,不少的玉片還要經過化學原料的清洗才能還原其本色。

    為了讓這件稀世珍寶重見天日,2000年3月,徐州市博物館成立了金縷玉衣修復組,並制定了詳細的修復方案。經過一年零九個月的修復,終於克服資金、技術等困難,成功地使這件國寶恢復了原貌。

    玉衣主人究竟是誰?

    金縷玉衣的主人是誰?目前還是個謎。李館長講,一種觀點認為玉衣的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劉戊,另一種觀點認為玉衣的主人是第二代楚王劉郢客,這是時下比較認可的説法。但不管哪一種説法,目前都只是在爭論之中,可能性比較大的是第二種説法。金縷玉衣長度為什麼是1.74米?修復人員解釋説,墓主人的骨骼長度是1.72米,因此這個估算是準確的。

    依據東漢史書的記載,東漢有嚴格的喪葬制度,玉衣是必需的喪葬品,只有古代的帝王才有資格在駕崩時穿金縷玉衣,而諸侯死去時只能穿銀縷玉衣,一般的貴族和長公主只能穿銅縷玉衣。而此前的西漢則沒有嚴格的規定,就是一般的貴人死去時也可以穿金縷玉衣。到了三國時代,曹操專下詔書,廢除玉衣隨葬制度,此後再沒有玉衣隨葬的形式。也就是説,只有漢代才有玉衣的隨葬形式,可謂空前絕後。

    金縷玉衣劫後余生

    1995年,徐州市博物館考古隊的劉尊志隊長率領著隊友在該市獅子山附近考古時,一塊青質玉片隨著鏟子“咣”地一聲跳出地面,“是新疆和田的玉片!”驚訝伴著激動,他慢慢地一鏟一鏟向下挖去,一塊塊的玉片就這樣破土而出。這些玉片有一個共同特點,每片上面都有四個鑽孔。“難道真是漢代的金縷玉衣!”劉尊志不敢相信,一塊,兩塊……三千多塊,手中的鏟子更輕柔了。因為他知道,在他的手下,一項世界矚目的考古發現即將誕生。

    “這是兩漢文化在徐州這塊土地上的必然結果。”時任徐州市博物館考古隊領隊的王凱面對三千多件青質玉片的問世,更是興奮異常。在這次考古行動中,還同時發現了徐州漢兵馬俑主墓,出土了2000多件珍貴文物,當年即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21世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在世界上産生了廣泛的影響。徐州市相繼組織獅子山兵馬俑博物館等單位復原了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鐵胄、魚鱗甲等文物。

    而讓考古隊劉隊長不禁遺憾的是,發現金縷玉衣的時候,玉衣上的金絲幾乎被盜墓賊完全抽空,玉片也有很多破壞,完整的和不完整的達5000多片。由於盜墓者的肆意盜掘,墓主人頭下枕著的玉枕、嘴裏含著的玉含、耳裏的玉塞、手裏的玉窩在挖掘時都不見蹤影。(楊志輝 張婧)

    新聞背景 徐州是我國出土玉衣最多的地區之一,修復的玉衣還有1969年出土的土山一號墓,即彭城王家族墓的東漢銀縷玉衣,現藏于南京博物館;1996年徐州火山出土的西漢劉和銀縷玉衣,目前陳列在徐州博物館。

    《江南時報》 2002年12月04日

    


西漢"玄甲"楚王小刀鱗甲在徐州復原成功
徐州:金縷玉衣初現原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