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地理系改名環境學院 地理系改名説明什麼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莫多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包括北大在內的許多高校之所以紛紛將原來的地理系改名為“資源環境學院(係)”、“城市與資源學院(係)”、“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等名稱,一個原因是社會上普遍對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涵不清楚,地理系改名可以緩解大學的招生困難和學生的就業困難;另一個原因是現代地理學已經在傳統學科的框架基礎上有了快速拓展和延伸,地理系改名可以“加強對普通公眾的地理科普”。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中國先秦典籍《易經》中有“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之説,所謂“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理’也”。在中國古代,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現象以及朝廷行政區劃等情況的學問。近代中國引進西方的學科體系,地理學發展成為一門以全世界或一個地區、國家的山川、氣候等自然環境及物産、交通、居民點等社會經濟因素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在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階段,地理一直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高校認為社會上普遍對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涵不清楚,導致大學招生困難和學生就業困難,其實這裡面應該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裏,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從來沒有變得像今天這樣複雜與緊張,人類社會發展與環境資源的矛盾,也從來沒有像在今天的地理學中這樣得到全面的考察與詮釋。於是,因為換上了“資源”、“環境”、“城市”、“地理資訊系統”等時髦包裝,更因為切合了世人對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社會發展與環境資源的矛盾的日益強烈的關注,還是原來那個地理系,立馬就身價倍增,令人刮目相看。

    地理系改名只是形式,真正使地理學升溫的還是越來越現實而緊迫的社會需求。當今世界,全球化進程不可逆轉,在一個地區或國家裏産生的人口與資源的矛盾,或遲或早都要影響到其他地區和國家。前不久,聯合國經濟及社會事務部發表報告指出,當前開發全球自然資源的方式,極端不利於長期保護地球環境,如果不採取措施改變目前濫採自然資源的方式,人類後代的生存環境將日趨危險。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則在一份報告中警告説,由於人類的過度消耗,在過去30年間,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減少了35%,目前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已經超出自然資源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國政府再不進行干預,2030年後人類的整體生活水準將每況愈下,到2050年,人類所要消耗的資源將是地球生物潛力的1.8至2.2倍,地球將再也無法承擔。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統計顯示,中國現有8億多農民,每人平均耕地不到2畝,而美國一個家庭農場就有土地3000畝,德國一戶農民有土地300畝,日本這一數字也有30畝;即便以日本的水準為目標,中國也要將7億農民轉移到城市,為此經濟總量至少要翻1.5倍以上,所需的資源配套量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將日漸深刻。所有這些無法回避的問題,都需要現代地理學進行深入的研究,作出科學的回答。在這個背景之下,以改名為“幌子”,大學地理系走俏將是必然的趨勢。

     《北京青年報》 2002年12月01日


北京大學地理系改名環境學院
傳統地理教育就業難 地理學改名換姓圖發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