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一報告稱“911”救援現場組織混亂協調不力  

    震驚世人的“911”事件過去將近一年,紐約市政當局在參與對這場造成2800余人喪生的恐怖事件深入調查的同時,也在盡力對救援工作本身進行認真的反思,對事發當天在救援現場出現的組織混亂與協調不靈等情況深刻總結,目的是為應對今後可能發生的任何恐怖活動和緊急突變積累實地經驗。

    公佈獨立專題報告

    紐約市長邁克爾布盧伯格8月20日舉行了一次不尋常的新聞發佈會。陪同他與媒體見面的是紐約市消防局長和警察局長兩位地方實力人物,這一場景立刻引起人們的關注。布盧伯格首先簡要介紹了市政府對“911”救援工作的總結性看法,提出了今後擬改進的意見,隨後公佈了紐約市府委託麥肯西管理諮詢公司對救援工作提出的獨立專題報告。

    為撰寫這份250頁的專題研究報告,麥肯西公司從今年年初開始著手各項準備工作,採訪了參與救援工作的部門和多位有關人士,其中包括在救援過程中獻身的消防人員和警察的遺屬,查對當時的電腦記錄和無線電發射信號,然後在此基礎上對救援工作的具體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相當深入的闡述。

    紐約市政府官員強調,報告本身無意貶低在“911”事發當天為救援工作獻身者們的勇氣和英雄主義氣概,這些消防人員和警察無疑為當時身困世貿大樓數千人的生還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紐約市長布盧伯格在發表報告的當天也在講話中指出,“我可以毫無疑問地説,我們今天做的正是在‘911’救援過程中獻身的那些英雄們希望我們做的事情。正是本著這一精神,我們今天提出這份報告。”

    救援工作存缺陷

    麥肯西公司的專題報告在肯定“911”救援工作巨大成效的同時,著重提出了當時主要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電訊聯繫失靈和政令不暢等,導致搶救過程當中指揮員和消防人員之間失去聯繫。

    例如,參與救援工作的調度員們原以為某一個消防分隊正在消防站待命,正要發出指令時,突然收到該消防分隊從世貿大樓1號樓35層發來的無線電信號,原來他們早已進入搶救現場。又如調度們獲悉,世貿大樓1號樓的上部已經開始坍塌,他們將此資訊立刻發往現場消防指揮官攜帶的通訊器,但現場的人卻一直沒有收到這個重要資訊。

    救援過程中協調不力是另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在事件發生的當天上午,由於通訊故障等原因,警察和消防部門的負責人之間竟連一個電話也沒打通,警官們在救援過程中完全是跟著感覺走或憑經驗辦事,而不是遵循協調有致的程式。

    報告還指出,在救援過程中,一些消防隊員奮不顧身,精神可嘉,但他們有時卻忘掉了保護自己和保護他人的工作程式。有些消防隊員忽視了要在指定區域進行救援的命令,有的直接就往大樓上衝。

    在“911”事件的整個救援過程中,共有343名消防隊員、37名紐約港務警察和23名警官獻出生命。麥肯西公司的報告強烈暗示,警員的缺乏訓練和通訊不暢以及消防、警察兩部門之間多年來的成見、矛盾可能造成了數十名消防隊員和少數警官的死亡。紐約市消防專員斯考派塔則認為這種推測和設想是不負責任的。

    報告尖銳地指出,紐約消防部門負責人並不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們對自己的角色和責任缺乏明確的認識,需要學習如何指揮和制定規劃。報告説,消防部門思想保守,長期以來排斥技術更新。在“911”發生後,消防部門的指揮官們站在世貿大樓一層大廳內憑空做決定,他們手中既沒有可靠的情報和新聞跟蹤,也沒有空中攝像系統或直升機發回的有關世貿大樓火勢狀況的現場報告作依據。

    銳意革新提高業務素質

    麥肯西公司的報告認為,紐約市消防和警察部門的負責人必須有創新精神,必須以實際行動表明自己擁有真才實學和實際領導能力。布盧伯格也表示,要下決心提高這兩個部門未來處理危機和突發事件的能力,其中包括改善裝備和技術,制定完備的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程式。

    在技術革新方面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擬對全紐約市的高層建築安裝一種特殊設施,以便於救援者在緊急情況下捕捉無線電信號。在應對危機的程式上,消防部門的領導官員今後將定期乘坐直升機對全市市貌進行視察,以及時發現隱患,及時處理。警察部門要力求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對突發事件迅速作出反應,防止警員在事件發生時無準備地大量擁進現場。布盧伯格指出,這兩個部門在工作中長期存在競爭、不和諧和相互制肘的傳統、行業部門之間的競爭或許不可避免,甚至有時是有益的,但決不允許這種競爭損害應對緊急事件的能力。

    此間媒體指出,麥肯西公司的獨立報告卻沒有回答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911”當天消防部門的無線電通訊設備究竟出了什麼故障。報告説消防指揮官們在使用搜尋無線電信號的裝置時遇到了問題,但後來發現的一盒錄音磁帶表明,消防人員使用的那部搜尋裝置實際上運作正常。資訊傳遞失靈可能與當時現場的急迫環境或使用儀器不當有關。

    《生活時報》2002年8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