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表明:週口店古動物從陸路“步行”到台灣  

    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舟山群島和台灣在遠古時期陸路相通,從北京週口店一帶出發南下遷移的古動物曾經假道舟山抵達台灣。

    今年以來,舟山漁民在捕魚時,先後在岱山的漁山、定海的冊子、普陀的蝦峙等舟山海域不同的海區“捕撈”到古動物骨骼化石。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專家致函舟山市博物館館長胡連榮,表示基本可以確認古動物從大陸遷移台灣的路線,也印證了大陸與舟山群島以及舟山與台灣曾經陸路相通的科學猜測。

    不久前,胡連榮一行攜帶一批在舟山海域發現的古動物骨骼,先後來到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進行鑒定。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祁國琴等教授對這批古動物骨骼進行鑒定後確認,它們分別是2.5萬年前的大型動物古棱齒象牙齒、德氏水牛下頜骨、犀牛下頜骨、水鹿部分頭骨和角等四種骨骼。

    祁國琴教授是中國從事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的權威,他告訴胡連榮,他對舟山的這一發現感到非常興奮。他説,台灣在上世紀60年代後期也多次發現過類似的古動物骨骼,1995年前後,他曾在台灣進行過三年古動物及古人類方面的研究,兩地的發現互相印證,向我們描繪出遠古時期古動物從北向南長途跋涉的路線。

    據介紹,這批曾生活在北京週口店和淮河流域一帶的古動物,隨著第四紀冰川運動進入間冰期發生的氣候變暖,不能適應環境,逐漸由北往南遷移,途經當時的濱海平原,假道舟山,最後到達台灣。

    舟山市博物館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説,在1.5萬至2萬年前,舟山海平面比現在低130米左右。上海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專家汪品先院士關於“冰期時中國海”的研究也表明,當時舟山離海岸線足有470公里之遠,長江古河道經過舟山海域從現在的硫球群島一帶入海。舟山海域數次發現古動物骨骼,印證了這一研究,反映舟山當時應處濱海平原,並與山東、江蘇、福建、台灣等連為一體,陸路相通。

    舟山海域的這一發現,引起台灣考古專家的關注。中科院祁國琴教授近日致信舟山市博物館,表示他將和台灣自然博物館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權威何傳坤教授一起,于下個月到舟山作實地考察。

    新華社2002年8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