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新塔撩開神秘面紗  

    杭州雷峰塔初展新姿

    卸去繁雜的腳手架,除去一層層嚴實的建築紗網,載著眾多期盼的目光,雷峰新塔終於撩開了她神秘的面紗,在倒塌78年後首次以全新的面貌亮相。

    站在夕照山下,儘管整個雷峰塔景區還是一片工地的模樣,但雷峰塔的完整外形已能一覽無余。第一次露出“廬山真面目”的新塔,採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時的風格和設計,保留了舊塔被燒燬之前的樓閣式結構,秀美而別具特色。

    雷峰新塔就建在遺址之上,完全按照原來的樣式和大小建造。這座塔兼具遺址文物保護罩的功能,它由保護罩、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其中塔身和塔剎的高度為61米,地平線以下的保護罩為9.7米。

    專門為保護遺址而建的保護罩呈八角形,建築面積3133平方米,外飾漢白玉石欄杆。保護罩分上下兩層,將雷峰塔遺址完整地保護起來。

    塔身的設計沿襲了雷峰塔被燒燬前的平面八角形樓閣式制型,高約45米,共分5層,保留了宋塔的慣有風格。各層蓋銅瓦,轉角處設銅鬥拱,飛檐翹角下挂銅風鈴,風姿優美,古色古韻。同時二至五層還有外挑平座可供觀景。

    用於裝飾的塔剎高16.10米,塔頂採用貼金工藝。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時期江南古建築的典型風格,遠處望去,金碧輝煌,透出一股莊嚴之氣。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標誌性景點,與北山的保俶塔南北遙相呼應。在雷峰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現出“一湖映雙塔,南北相對峙”的美景。1924年雷峰塔倒塌之後,不僅作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虛”。

    經過一年多的緊張建設,目前,杭州西湖雷峰塔已圓滿完成了塔身的外部建設和裝修工作,順利進入塔內裝修和景區整治階段。

    儘管現在登臨塔頂還需要頭帶安全帽,但站在五層的外觀平座上,西湖美景已能盡收眼底。作為西湖南線的制高點,極目四眺,碧波盪漾的西湖、秀美端莊的汪莊、初見輪廓的南線新景點、綠意蔥蘢的湖心三島一覽無余。

    站在西湖東岸的湖濱路遠眺,南線夕照山上,剛卸除腳手架的雷峰塔敦厚典雅,北線寶石山上,同屬五代時期風格的保俶塔纖細俊俏,兩座塔一南一北,隔湖相望,西湖山色再次找回了往日的和諧與平衡。

    雷峰新塔古樸與現代並存

    現代的建築設計工藝和古樸的中國古建築風格,在倒塌78年之後重建的杭州雷峰塔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雷峰塔景區建設工程籌建處的周建煥用這樣一句話來評價拔地而起的新塔:“外觀是古樸的,工藝是現代的。”

    這位雷峰新塔工程的授權新聞發言人説,所有的人都希望耗鉅資建設的雷峰塔能夠永久屹立在西湖的南岸,不再重蹈被毀倒塌的復轍。

    建於五代吳越王錢俶時期的雷峰塔採用的是青磚塔身,外包木製檐廊。這種建築方式在現在看來不僅佔用空間較大,而且極易毀於雷電火災。事實上,雷峰塔正是先後遭受了雷擊、戰火和挖磚的重創之後才轟然倒塌的。

    為此,在竭力保持雷峰塔原有古樸宋代風格的同時,他們在建設的過程中避免了上述不足,以使新塔能夠更牢固、實用而美觀。

    新塔的承重結構採用了鋼結構,樓梯由原塔的一座環繞式樓梯改成了兩座折疊式樓梯。籌建處總負責人王冰説,雷峰塔的全鋼結構遵循了世界遺産保護的一項核心要求——整個保護措施是完全可逆的。客觀上,鋼架結構對雷峰塔遺址也起到了架空支撐保護的作用,同時也節省了空間,滿足了廣大遊客登高俯瞰西湖全景的心願。

    將銅裝飾工藝運用於塔身,這在中國古建築中也較為少見。目前,雷峰塔已裝修完畢的瓦片、鬥拱和裝飾柱採用的均是現代的銅雕工藝。工作人員介紹説,銅質建築材料的防雷、防靜電、防腐蝕、防颱風等技術目前已十分成熟,世界各地許多建築都使用銅瓦等作為建築用材,但中國如此大範圍地將其運用於古建築的多個部位,還是第一次。

    “銅製品的使用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光大,相比傳統的木製品,銅製品更能栩栩如生、維妙維肖地表現中國古建築文化的精髓。”雷峰塔籌建處總負責人王冰説。

    據了解,建造這座雷峰塔所花費的銅原料大約需要250噸,僅這一項花費就需要2000萬元。而整個雷峰塔景區的造價大約是1.5億元。

    人性化設計讓雷鋒新塔更添魅力

    “新建雷峰塔是為了圓大家一個憑吊追古的夢,因此,我們在設計上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雷峰塔籌建工程的新聞發言人周建煥説。

    新的雷峰塔雖然在外形、風格上都極力體現唐宋時期的風格,但在諸多細節上卻體現出了濃厚的人性化風格。

    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護文物,重建的雷峰塔專門設計了一個高9.7米的遺址保護罩,對雷峰塔的遺址進行架空保護,使之免受日曬雨淋。

    雷峰塔建成開放之後,遺址四週將加設玻璃罩。為使遊客能夠看到遺址全景,塔身首層大部分被設計為透明,人們可以在臺基層的玻璃罩周圍觀看遺址,也可以站在塔身首層俯瞰遺址全貌。此外,伸向地宮的攝像探頭也使人們能夠一睹曾經出土過金涂塔和佛螺髻發等珍貴文物的神秘地宮的模樣。

    登塔對於大多數殘疾人來説可能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新建的雷峰塔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設計了專門的入口和通道。屆時,殘疾人前來參觀不僅無需排隊,還可以通過塔外的電梯從臺基的底層直接到達塔身,十分方便。此外,為了和世界旅遊接軌,籌建部門還專門在景區設計了觀光電梯。據介紹,這是華東地區第一例景區觀光電梯。

    為方便遊人了解雷峰塔的歷史,在塔內裝修和修飾完成之後,雷峰塔籌建處還將在新塔的各層佈置一些精美的文化陳設,並將在景區內建設乾隆“雷峰西照”禦碑亭、雷峰塔文物陳列館等配套設施供遊人參觀。

    周建煥説,雷峰塔的設計方案早在三年前就已啟動。當時,包括同濟大學、東南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全國一流高校的設計單位,以及浙江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杭州市園林設計院等專業設計單位都曾參與雷峰塔重建方案的設計,並先後遞交了10套設計方案。最後著名古建築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郭黛姮的設計方案中選。

    郭黛姮教授表示,設計方案經過多次調整,吸取了許多專家的意見,力求既能很好地保護遺址,又能傳神逼真地再現“雷峰夕照”的風貌。

    據悉,專家們採取了電腦模擬景觀分析、實地論證、查詢史料和實地考古等多種方式,對雷峰塔的高度、外形、結構等進行了反覆、詳細的論證。

    工作人員預計,按照現在的建設進度,新建成的雷峰塔有望在今年9月杭州西湖博覽會開幕前後正式落成。

    背景資料:雷峰塔

    雷峰塔舊稱黃妃塔、王妃塔或西關磚塔,是西元975年五代時期吳越王錢俶為了慶賀妃子黃氏得子而修建的。原擬建十三層,後因人力物力所限,改為八面、七層樓閣式塔。塔身為磚石結構,週邊木構檐廊,建築雄偉壯觀。

    雷峰塔同時還是一座佛塔。塔的內壁八面鑲嵌著《華嚴經》石刻條石,供奉金銅十六羅漢像。雷峰塔的塔磚是專門燒制的,部分塔磚一面為捐助建塔者姓氏,另一面為佛像。磚側面有元寶,中藏白棉紙木版精印的佛經。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獨一無二的藏經方法。相傳當時崇信佛教的錢俶將佛螺髻發入藏塔內地宮,同時還放入了大量的供奉品。這在去年3月的雷峰塔地宮考古發掘中得到了證實。

    一千多年來,雷峰塔的命運極為坎坷。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雷峰塔遭戰亂受損。南宋初,重修為八面、五層樓閣式塔。明嘉靖三十四年(西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懷疑塔中有伏兵,縱火焚塔,塔檐等木結構件被毀,僅剩赭黃色塔芯。雷峰新塔採用的就是南宋重修時的造型。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南巡江南,題額為“雷峰西照”,並建亭勒石,立於西湖雷峰之西,盛極一時。作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由此成為杭州西湖的標誌性景觀。

    雷峰塔的出名,還與廣為人知的《白蛇傳》傳説有關。數百年來,《白蛇傳》在戲曲、説唱、繪畫和民間藝術等領域都有良好展現,雷峰塔的知名度也因此與日俱增。

    清末民初,因盛傳雷峰塔塔磚有辟邪作用,盜挖塔磚的人眾多。1924年9月25日,塔芯終因塔磚盜挖過多而轟然倒塌,雷峰塔僅存遺址。

    在雷峰塔倒掉後的一個月,魯迅先生寫了著名的雜文《論雷峰塔的倒掉》,以此塔為封建禮教的象徵,這篇文章此後被列入中國學生的必讀課文。曆盡千年滄桑、擁有豐富傳奇色彩的雷峰塔由此廣為人知。

    

    新華網2002年8月2日

    


雷峰新塔撩開神秘面紗(圖)
西湖雷峰塔展新姿 將重現雷峰夕照盛景(圖文)
杭州西湖雷峰塔重建即將完工 已進入銅裝飾階段
毛昭晰教授擔心挖掘地宮會損壞文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