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上網現狀調查  

    截止到2000年,我國共有2007家報紙、8725家雜誌(新聞出版總署計劃財務司2001年7月公佈數據);截止到2001年底,我國共有311家廣播電臺、358家電視臺(國家統計局2002年2月公佈數據)及兩家通訊社。

    我國新聞媒體自1995年介入網際網路傳播領域以來,不斷取得重大發展,其中最重要的標誌是眾多新聞媒體紛紛建立自己的網站或網頁,形成了龐大的規模數量。但遺憾的是,7年來沒有相關機構對其發展狀況進行全面連續的調查統計。有關上網新聞媒體總數,最有權威性的一個數據是:截至1999年底,“我國已經建立700個左右具有獨立域名的新聞宣傳網站”(2000年《國際網際網路新聞宣傳事業發展綱要》)。遺憾的是,這惟一的數據無從反映媒體上網整體發展的輪廓、趨勢和各項具體指標。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在2000年就曾打算進行一次新聞媒體上網狀況的普查,後由於某些原因延誤下來,到2001年底,此項調查在研究所和《中國新聞年鑒》社的大力支援下,才終於得以實施。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856份,對象包括全國的報社、新聞性期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通訊社及新聞媒體合辦網站。要求填寫數據的截止時間為2001年12月31日。問卷回收實際截止時間為2002年3月31日。共回收問卷248份,有效問卷244份,佔發放總數的8.54%。回收率之低使得本次調查的統計結果不具有推算總體(即全國新聞媒體上網狀況)的意義,但我們認為描述具體個案所反映在的基本事實仍然是有意義的。因此,本篇報告中提到的各項統計數據,僅反映寄回問卷媒體的情況。

    在回收的問卷中,難得的是全國31個省區全部囊括,中央、省區、地、縣四級媒體和報紙、新聞性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通訊社(中新社)、綜合性新聞網站、廣播電視局等各類媒體和機構均有。課題組在此謹向所有熱情支援本資調查的新聞媒體致以衷心的感謝!

    上網基本狀況

    新聞媒體目前存在尚未上網、建有網頁和建有獨立網站三種情況。在寄回有效問卷的244個媒體中,有150個媒體已上網,94個媒體未上網;在上網的媒體中,85個媒體建有網站,57個媒體建有網頁,8個媒體既有網站也有網頁。從發展趨勢上看,1998年起新聞媒體上網的數量開始大幅增加。

    尚未上網的94個媒體,主要為地、縣級或專業類媒體,其中西部地區更為明顯,如新疆是回收問卷較多的西部省區,共回收11份問卷(均為報社),除《新疆日報》等3家主要報紙上了自治區宣傳部主辦的新聞網站“天山網”外,其餘8家地、縣級和專業類報紙都還沒有上網。在尚未上網的94個媒體中,71個媒體打算在今後3年內上網,有23個媒體沒有這樣的打算,這23個媒體不打算上網的原因主要是,認為沒有必要、投入太大、缺乏人才、無法營利等。打算上網的71個媒體中,有15個媒體準備自己獨立建站,有24個媒體考慮加入合辦網站。57個建有網頁的媒體中,有30個明確表示今後還是要自己單獨建立網站。

    調查顯示,並非像在北京的中央級媒體已經全部上網,如《農民日報》至今仍未上網。調查顯示,不少網站註冊的相關域名不止一個,有的擁有兩個以上,甚至包括中文域名(如遼寧日報註冊有“北國網”、海南日報註冊“海南新聞中國”等),反映出對域名的重視。調查發現相當多的網站目前尚未取得ICP運營證、登載新聞的許可證和開設BBS的許可證,或最多取得其中一二項,“三證”齊全的極少,甚至有的省級電視臺網站都沒有‘三證“,或者是中央級主流媒體網站“三證”也還不齊,這種狀況反映出發展與管理的矛盾。調查還發現,儘管一些媒體已加入合辦新聞網站,但仍然保留著自己的獨辦網站在動作。

    網站人員狀況

    網站人數在10人以上者已算規模不小,最多人數為55人,其次為47人。較大的網站編輯、技術、經營、管理等人員齊備,且擁有高級職稱和研究生學歷的人才。突出者如解放軍報網站擁有4名研究生,9名高級職稱人員;中國新聞(中國新聞社網站)30人中擁有大學本科18人、研究生8人,及2名高級職稱人員;青島新聞網(青島日報網站)26人中擁有大學本科16人,研究生8人;中國民航報網路版工作人員僅3人,研究生就有2人。

    資訊提供狀況

    新聞每天更新情況,少則幾條,幾十條;多則幾百條、上千條不等,填寫最多的為1300條,其次為1200條、1000條;照片刊發稿量少則幾幅、一二十幅,最多的達到100幅;頻道數最多的達到340個。已有資訊總量最多的達到1000GB,以下為720GB、500GB、300GB。未開設音頻、視頻的仍佔絕大多數。通常較大的網站不僅轉登本報(臺)的評論,而且相當一部分網站還有自己的原創評論。

    服務提供狀況

    相當一部分網站提供免費電子郵箱,少數還提供電子郵件刊物,多的提供4份。開設BBS的網站較多,最多的達到21個討論區。開設聊天室的相對BBS來説要少,但最多的開設數量達到50個。提供繁體中文、英文、手機短資訊、PDF版(報紙)的服務網站均有。

    技術設備狀況

    擁有PC伺服器、小型機伺服器、數據庫的數量等是衡量一個網站的“硬體”指標。調查顯示,擁有最多PC伺服器的網站為40台,其次為30台;擁有最多小型機伺服器的網站為12台;擁有最多數據庫的網站為60個。在擁有頻寬方面,從64K、128K到2M、4M、10M均有,獨享100M有8家、共用100M有19家。有的網站在國內建立了鏡像節點。一些網站能夠提供全文檢索和關鍵詞檢索。註冊用戶最多的網站分別為15萬和13萬。在網站安全方面。較大較著名的網站多遭受過駭客攻擊,而防火牆等安全産品已被不少網站採用。

    投入開支狀況

    參加本次調查的基本上都是網站經費由自己投入的媒體,而無中央財政支援的“國家隊”或地方財政支援的省級重點新聞網站。調查顯示,“實力媒體”對網站建設的投入多為數十、數百萬元,1000萬元以上的有四家,最多的達到2000萬元。而“弱勢媒體”的投入則僅為數千元。人員開支最多的達到每月30萬元。2001年通信線路租費最多的為60萬元。

    網站經營狀況

    在網站經營這一調查項目中,包括三個子項:有無網路廣告、有無開展付費資訊內容及服務、有無開展電子商務,以及相應的收入情況。對於網路廣告,有一些網站開展了業務,但有的沒有營收,有的有營收卻沒有填寫營收數目。只有一家網站寫明2000年廣告收入為40萬元,2001年廣告收入為80萬元。對於後兩項,則基本沒有網站涉及。問卷設計中有一個疏漏,就是少了網站新聞資訊出售狀況一項,而這通常是目前新聞媒體網站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網站機制狀況

    少數網站為公司化運作,如北京中青線上網路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青年報)、廣東金羊網路傳訊有限公司(羊城晚報)、湖南線上網路傳播有限公司(湖南日報)等9家。多數為本報(臺)直屬和部門直屬(即隸屬於總編室或技術部門)。

    新聞媒體上網的看法

    對“新聞媒全上網後最大的變化及好處是什麼”(共設定5個項目)的看法,統計顯示,由多到少排序為:打破地域限制:201/248(248個媒體中有201個媒體表示同意,下同)、新聞傳播時效快:198/248、擴大受眾群:183/248、實現互動:170/248、增加營收新渠道:83/248。對“新聞媒體網站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的看法,統計顯示,由多到少排序為“經費有限”156/248、“人才短缺”128/248、“看不到營利的前景”102/248、“機制不靈活”84/248、“政策太死”75/248。

    調查問卷還設有“您對中國新聞媒體在互聞網領域的發展有何建議和看法?”(自由回答)一題。有的清醒地指出,“我國新聞媒體在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受制于諸多外部因素,如網路傳輸速度、ISP服務費用、自身運營成本、內容與受眾需求的矛盾等。只能順其自然,循序漸進。切不可盲目投入太超前,以免網站成為媒體自身的沉重包袱。”“我國新聞媒體在網際網路的發展僅僅是開始,還處於起步階段。缺乏資金、人才,所以一般來説,內容簡單、形式單一、功能少,缺乏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依靠媒體才能生存下去。”有的則尖銳地指出“儘快更新觀念,網站和傳統媒體有本質不同;改變管理機制,不應當引用‘喉舌’的管理辦法,應在經營和服務上做文章;給予更靈活的政策,如BBS的開辦,沒有正規的管理方法,無法申報;對資訊發佈不要管得太死,國外網站和媒體只要對中國不持敵對態度的資訊,都要允許發佈,網站應有自己的採稿和發稿程式。”“目前對新聞媒體網上發展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和切實可行的計劃。限制多,鼓勵少。忽視網際網路的發展規律,按照一般新聞工作要求去規範網站。另外對省級媒體網站不發刊載新聞的許可證,不知是何規定?媒體都是國家的,媒體網站發佈新聞正是擴大黨和國家在網際網路上的影響力,何樂而不為?”有的呼籲“在職稱評定、薪水待遇上給予傾斜,以留住人才;允許網站自行采編,多刊發原創新聞作品。”有的結合自身的狀況談到,“大的新聞媒體在網際網路上也許會有一定的發展前景,像中央級各大媒體及發達地區媒體,而落後省份媒體及地、縣級媒體在近幾年中最好不要建立自己的網站,免得吃力不討好。本報就是只向有關網站發稿而暫不建站,這就是因地制宜吧。”也有的更悲觀地表示“我個人認為無論從資金實力、人力資源、技術優勢等各個方面,新聞媒體在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都沒有任何優勢,惟一可能的出路就是將現有的資源轉讓給其他投資方。”

    本次調查的評估及我們的建議

    本次調查未能實現課題組的預期目的,主要原因是回收率太低,使得從回收的數據中,不能估算全國媒體的上網情況,尤其不能給出任何定量的結論。但從248個媒體寄回的問卷中,仍可對我國媒體上網的情況,有一個定質的了解,本次調查給課題組最大的感受便是我國新聞媒體網上發展的狀況千差萬別。1999年以來,黨中央對網路媒體的發展高度重視,並加大了對若干主流媒體網站的扶持,並開始組建各地大型綜合性新聞網站,使網路新聞傳播領域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各方面關注的目光主要集中到這些大型網站上,有關介紹、研究的文章往往以它們為對象,各類研討會、論壇上也主要聽到的是它們的聲音。重點新聞網站無疑是我國網路媒體中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但數量有限的重點新聞網站畢竟不等於我國網路媒體總體。本次調查就多少反映出兩個基本情況:一是一些“實力媒體”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網站建設方面已做到相當規模,有不少特色和創新,吸引了眾多的網民;一是數量眾多的“弱勢媒體”網上發展所面臨的窘境。後者普遍的呼聲是“多引導、多扶持”,認為“目前中央級媒體在網際網路領域發展政策及空間較大,但地市級媒體尚存在解放思想、政策鬆綁、加大投入、吸引人才等諸多問題,特別是宣傳主管部門思想解放是第一要素。”因此,對於以上兩種情況,今後需要各方更多的關注和研究,從而對中國網路媒體的整體發展形成清晰的認識和判斷。

    國內有關媒體上網狀況的調查,此前還有過兩次:一次是1999年初中國記協國內部曾組成專題調研小組,採用收集資料、座談研討、問卷調查、重點走訪等形式,對新聞媒體上網狀況進行了多角席的調研,6月形成了一份調查報告(《記協工作》第9期)。然而,由於客觀條件限制,問卷調查一是2001年終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出版網、數字傳媒數據中心聯合發起進行的期刊上網狀況調查(調查報告載2001年11月16日、12月3日《中國新聞出版報》),共發出問卷4000份,有效回收問卷1240份,回收率為31%。同樣沒有達到普查的目的。

    對於新聞媒體上網現狀的全面詳盡的了解,是制定發展規劃和有關政策的前提,也是我國網路媒體發展到今天如此規模和水準,應該進行的一項最基本工作。鋻於民間團體和研究機構進行一次普查的難度和無法達到的效果,為此我們期望並建議有關領導機構應儘快建立新聞媒體上網狀況普查(如新聞出版總署和廣電總局利用年榆年報的時機及形式)的機制,動用行政的手段每年進行一次有關數據的收集和匯總。如同,每年要公佈有關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的基本統計數據一樣,每年也將有關我國網路媒體發展狀況的基本統計數據予以公佈,供社會共用。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課題組

    *本次調查由閔大洪負責設計和報告撰寫、劉曉紅負責統計、梁博祥負責問卷髮放實施,另有《中國新聞年鑒》社編輯閻煥書、肖重斌、賈雲海參與工作。

     《中國新聞出版報》 2002年4月24日


中國專家呼籲高度重視“新媒體革命”
  中國報業向何處去?
中國電信全力支援新聞網站“國家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