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工作應納入
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
 

    氣候專家們在今天閉幕的首屆中國氣候大會上,勾勒出未來10年氣候工作的全新理念和總體框架,指出應把氣候工作納入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中。

    國家氣候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在大會總結報告中説:“氣候與氣候變化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已産生了深刻影響,正成為國際政治和外交鬥爭的一個焦點。”

    秦大河説,大會建議中國各級政府部門在制定社會經濟發展規劃、部署重大工程建設以及確立環境外交方針政策時,充分考慮氣候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

    這次大會提出了中國氣候工作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發展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對中國的氣候預測和評估等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利於氣候工作在國家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大會還明確了中國氣候系統觀測的發展目標和要求,這將有助於增強對氣候變化,特別是對極端氣候事件的監測能力和對未來氣候演變趨勢的預測能力。

    如何應用高新技術建設立體、動態和高解析度的氣候觀測系統,成為與會代表共同關心的話題。他們建議在組成中國對地球的總體監測系統的同時,利用電腦和資訊技術對海量地球環境資訊進行傳輸、儲存和處理,強化氣候系統資料標準化建設,儘快實現各部門氣候系統觀測資料和資訊的共用。

    大會強調了加強氣候研究、提高氣候預測準確率的迫切性。專家指出,在未來10年裏,中國應制定並實施新的氣候系統專項研究計劃,繼續組織季風和海洋、陸地相互作用的科學實驗,加強人類活動與氣候系統各圈層以及反饋機制的研究,加強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和對策研究,發展具有中國氣候特徵的動力氣候預測模式。

    專家説,在提高對乾旱、洪澇、颱風和沙塵暴等氣候災害預測準確率的基礎上,中國還要逐步發展對10年以上長期氣候變化及其對社會經濟影響的預測能力。

    秦大河特別指出,氣候工作具有多學科、跨部門的特徵,涉及海洋、農業、林業、能源、交通、水利、環保教育等諸多部門,與社會經濟發展、政治和外交緊密相連。“因此,需要統一規劃、統一行動,全國一盤棋,共同推進科學研究和業務建設。”(全曉書 孟娜)

    

    新華網 2002-04-07


首屆中國氣候大會:今春末夏初厄爾尼諾可能光臨
無端猜測沸沸颺颺 專家指出要科學看待氣候變化
專家探討提高應對氣候極端事件能力
沙塵暴在京降塵共3萬噸
30多位專家預測今年厄爾尼諾
世界氣象組織:厄爾尼諾現象年內可能再現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