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制度資源也可能浪費——從私企老闆進京談起

    根據北京市有關私企老闆進京的有關條例規定,河南財經學院的工商管理學副教授詹啟智仔細計算出,外地私企老闆戶口進京的價值折合830多萬元人民幣,並需投資135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675萬元,還要再買一套50萬元左右的住房。從國際經驗和北京的現實考察來看,符合以上條件的私企的比例不到0.2%至0.4%;如果加上稅收條件的限制,此比例不會超過0.1%至0.2%;實際操作中該比例還會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降低。

    也就是説,這一制度對絕大多數人沒有任何現實意義。其“突出是要解決對北京有較大貢獻的外地投資者,從長遠來講也是對於外來投資吸收的鼓勵和促進”的初衷自然也要大打折扣,可以説實際作用和影響微乎其微。然而,據悉這個標準是根據北京的實際情況,分片調研,經過多次研討制定的,並參考了上海的經驗。

    從經濟學角度考察,制度也是一種資源。曾經有經濟學家指出,制度緊缺是目前阻礙中國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瓶頸之一。為此,社會上上下下各方面一直沒有停止過制度創新和制度改造,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在許許多多領域也都取得了相當大的突破和成效,有的甚至是革命性的,為我們的未來發展掃清了許多障礙。而任何一項制度的改造和創新,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需要長時間的考察、調研,需要調動各種各樣的資源與之配合。而動用的這一切,又同樣都是社會的稀缺資源。如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制訂出來的制度是一些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的東西,無形中就造成社會鉅額資源的浪費。人們有理由問一句:政府花費那麼多資源,難道不應該搞出一些更為實實在在、更為實際有效的東西來嗎?

    類似這樣做無用功的事情,恐怕遠遠不止眼前的“私企老闆入戶”問題這一項吧?比如前不久專家學者們異口同聲説《國家賠償法》是“口惠而實不至”的法律,想想看,類似的“制度懸空”(即看得見摸不著,看著光鮮漂亮實則很難落到實處)有名無實的問題有多少?為什麼會這樣?造成制度的名實不副,主要原因不外乎有幾個:

    一是有關部門不深入調查研究,想當然地做決策,光想著好看好聽,不考慮實際效果;二是有關部門迫於社會和輿論壓力,急於作出某種表態,卻又缺乏誠意,乾脆弄一個花架子唬人。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其大量浪費社會資源、影響政府信譽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古有望梅止渴畫餅充饑,這故事一點也不可笑,只會讓許多人心酸又無奈。當然會有許多人一時半會兒蒙在鼓裏,還在那邊翹首以待,這樣無形中又浪費了人們的信心,是對社會信用資源和信任資源的無端浪費和無情嘲諷,其最終結果,是大家都深受其害——無論是政府的威信,還是人們的機遇和信心,亦或是全社會共同擁有的機會和時間,都會白白浪費和錯失。

    制度是一個社會運作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法則,社會的一切運作都以此為準繩。沒有比對制度資源的揮霍浪費更可怕的事了。這個問題,難道還不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嗎?

    

    《中國青年報》 2001年10月1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