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要素反映中國經濟處於特殊期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步德迎在日前召開的“2002年中國經濟展望研討會”上預測:2001年GDP增長7.4%;2002年GDP預計增長7.5%。他分析説,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處於一個特殊時期,具體表現在: 

    ——買方市場出現。由長期的供不應求轉向供大於求。 

    ——消費政策改革。住房、醫療、養老、教育政策的改革對居民的支出結構出現了大的影響。

    ——就業穩定性下降。國企改革和結構調整,造成不少職工下崗,他們由於收入下降減少了即期消費,在崗職工儲蓄也增加,即期消費減少。 

    ——消費升級後積累期延長。住房、汽車等已成為高收入者新的消費目標,由於這些産品消費能級增加,使得消費積累期同時延長。

    ——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由於高收入者消費率較低,所以總的消費率在下降。 

    ——經濟主體自我約束增強。企業、銀行或政府的自我約束增強,投資饑渴症緩解。 

    ——證券市場過度融資。本來融資的結果應該用於市場,而現在很多企業卻將融來的資本存入銀行,造成積澱。 

    ——WTO效應增強。壟斷行業效益下降,同時物價下降對需求産生影響。

    ——技術進步效應增強。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加速,電腦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因其遵循摩爾定律,即每18個月速度提升一倍,價格下降一半,因而對國民經濟的進步效應增強。 

    ——世界性的經濟蕭條。去年下半年起美國經濟率先收縮,今年起世界經濟全面收縮。 

    他指出在目前特殊時期,必須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在具體政策上有所創新:利用國有資産變現加快建立社會失業和養老保險體制;重視財政收入政策的作用,降低企業所得稅率,提高折舊率和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加快對證券市場監管,確保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等。

    《中國證券報》2001年11月2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