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核事故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54個國家和5個國際組織于22日和23日舉行了一次世界性核裝置預警演習。這次演習旨在檢驗各國以及國家間對核裝置緊急事故的預警和事故緊急處理的能力。這次大規模行動收到實效,與此同時再次引起人們對核電的爭論。

      演習場所如臨大敵

      這次核裝置預警演習是由歐洲委員會、國際原子能機構、經合組織核能機構、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氣象組織等5個國際組織發起和實施的。為了落實這次演習,各國際組織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同發展核設施的各個國家進行了協調。本月中旬,組織機構多次召開新聞發佈會,就這次演習的程式、方法、目的向外界通報。

      22日,大演習首先從法國格拉沃蘭斯核電站開始。格拉沃蘭斯核電站位於法國北部,同比利時交界,6個加壓沸水反應堆在這裡晝夜不停地運作。在格拉沃蘭斯核電站舉行的演習主要論證核泄漏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危害。按照計劃,演習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假設一個反應堆出現泄漏,從發現事故的第一時間開始,各個相關部門立即協力減少核泄漏可能造成的最大危害。演習中,各部門的通訊方式、速度、相互協調能力、決策的能力都要受到檢驗。第二個階段屬於事故後處理階段。各部門要對輻射危害作出準確及時的評估,同時對受危害地區採取各種疏散、搬遷、封鎖等措施,從而使事故後果儘量得到控制。

      這場演習進展基本順利。不過,一個因演習引發的小插曲差點引發誤會。據路透社報道,德國環境部當天接到有關法國核反應爐假設性核泄漏的通知。演習組織部門在此前已經就這次預警演習告知了德國環境部的有關部門。但是,一名不知情的德國官員卻將這則試驗性通知作為新聞稿,信以為真地“透露”給了路透社。新聞稿的電頭如此:“法國方面證實格拉沃蘭斯核電站發生泄漏,不過目前德國還沒有受到影響。”新聞稿稱,德國氣象部門的預報顯示,最近幾天德國全境將刮東風,因此不會受到影響,但位於法國和比利時邊界這所核電站的放射物質可能對英國和北愛爾蘭造成影響。

      新聞稿傳到路透社後不久,得知情況的德國環境部官員立即電話聯繫路透社,要求撤回新聞稿。好在稿件還沒有發出去。

      在解釋這次工作的失誤時,德國環境部的一個女發言人説,這次試驗同時也是檢驗我們的通訊和協調能力的。我們的工作人員卻忽略了通知上“試驗性”的文字。不過她同時指出,這件事恰恰説明舉行核裝置預警演習的重要性。

      演習中還對歷史上重大的核事故,比如1999年9月日本茨城縣東海村一家核燃料製造廠和1986年烏克蘭境內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等嚴重事故進行了專題分析研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故是繼美國三里島核電事故後又一震驚世界的大事故。該事故是在第4號機組停機期間發生的。反應堆的能量突然增加,蒸汽的大量産生和隨之發生的反應導致氫的形成和爆炸,引起大火,反應堆被毀。參加演習的專家在分析這起核電站爆炸的原因時指出:有關人員玩忽職守,粗暴地違反工藝規程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是在核電站人員進行一項實驗時發生的。這項實驗的內容是如何利用渦輪發電機被關閉時,因慣性旋轉所産生的電能。在此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粗暴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

      專家指出,前蘇聯境內目前運作的核電站共有40多座,尚有13座與切爾諾貝利反應堆類型相同的反應堆在運轉,它們均是鈾石墨大功率管道反應堆,而且還有15座核電站正在建設中。專家建議新建的反應堆應儘量採用相對安全可靠的壓水型動力反應堆。

      據報道,演習還將在其他各大洲的幾十個國家裏展開,大部分參加演習的是歐洲國家,包括曾經受到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影響的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國,其餘的國家分佈在亞洲、大洋洲、非洲、北美和拉丁美洲。組織者説,這次核裝置預警演習規模之大、參加的國家數量之多都是少有的,組織者希望通過演習不僅加強各國和國家間預防和應對核裝置泄漏的能力,同時提高人們核能安全的意識。

      核事故陰霾不散

      在演習當中,有關專家反覆強調預防核事故以及事故發生後採取有效措施降低危害的重要性。世界衛生組織新聞部官員馬琳達特別指出,隨著核能在軍事民用領域的發展,人類面臨核輻射的危險越來越大,我們必須高度重視。

      馬琳達説,核事故在核能技術先進的國家同樣可能發生,甚至發生的概率更高。《紐約時報》根據美國核能委員會提供的資料報道,安裝在芝加哥附近的宰恩核電站的壓力感測器就經受不住高放射性核事故,而且直到前不久,加州代阿布洛峽谷核電站的緊急冷卻監測器還不很精確:建在佛蒙特揚基的核電站正在研究永久性解決通風系統的辦法,因為一旦出現危機,通風系統就不能為控制室的工作人員提供足夠的空氣;而且據一些有關專家説,新澤西州塞勒姆核設施中的故障安全緊急冷卻泵也是有缺陷的。

      報道指出,以上情況是一些核電站向美國核能委員會透露出來的數百個問題中的一部分,屬於“主動”提供的資訊。文章估計在美國還存在更多的核事故隱患。但是,這些主動提供的資訊也足以引起人們對核設施安全的關注。

      專家還指出,核事故不僅可能發生在核電站,核武器的管理和使用失誤更可能造成危害。據《星期日泰晤士報》披露,30多年前,由於一次核彈事故,英格蘭東部差點成了一片沙漠。據報道,當時,在美國駐英主要核武器基地薩福克郡萊肯希思,一架載有核彈頭的軍用飛機起火。火在跑道上燃起來,儘管最終被撲滅,但是飛機已經受到了嚴重破壞,炸彈“表面被烤焦並起了泡”,但幸而依然“完好無損”,事故後的環境監測“表明該地區沒有輻射”。但炸彈上出現的氣泡表明,炸彈外殼在高溫的烤灼下已開始變形。如果當時炸彈外殼被打開,英國就可能遭受一場切爾諾貝利式的核輻射;可能發生的最嚴重的情況是,現場周圍的鄉村將會受污染達幾百年之久。輻射性極強的钚粒子也可能隨風飄散,使鄰近部分地區成為無人區。

      核設施存在危險,但是核能又是最有效、環保的能源之一。為了解決能源問題,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討發展核能的最佳途徑。在英國,皇家環境污染委員會提出,必須建立幾十個新的核電站,英國將來才能夠完成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法國政府的一份類似調查也得出這樣的結論:可更新能源只能佔法國電力需求的10%。這份調查建議法國政府延長現有核電站的使用年限。美國政府最近出臺的引起爭議的能源政策也偏重發展核能。美國副總統迪克切尼最近還表示,美國每年必須建立65個新的發電站,其中的一些發電站“應該是核能發電站”。據報道,目前土耳其、南非等國家正在擬定建立新核反應爐的計劃,此外,捷克、日本和南韓正在著手建立10個核反應爐;還有很多能源匱乏的國家和地區在積極考慮發展核能。

      核能的發展有其無可比擬的優點,同時一系列核事故損害了人們對核設施安全的信心。反對核電發展的觀點過於極端;缺乏安全意識的核能發展也需要避免。如何更有效、更安全地發展核能,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問題。

    

    《中國青年報》2001年5月25日

    



相關新聞


俄紀念切爾諾貝利核事故15週年



台灣努力建成亞太核醫藥物研發製造中心



印度謀求三位一體的核力量



印度忙著發展核武器引起周邊不安



俄印將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



中國代表:發展中國家和平利用核能是正當要求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