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裕仁天皇根本不是傀儡

    ■應該對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負直接責任

    ■應該對侵略中國的暴行負直接責任

    ■應該對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負直接責任

    ■應該對原子彈轟炸日本負責

    在許多人的眼裏,1926年至1989年在位的日本裕仁天皇就像是卡通畫中的人物:當他年輕風華正茂騎著一匹白色的高頭大馬視察日本軍隊的時候,一臉不自在的表情讓人覺得他實在不像是一個統領日本三軍的最高領袖;當個頭不高身穿條紋褲子和古板早禮服的他站在人高馬大的美國佔領軍司令麥克阿瑟將軍面前的時候,臉上的表情讓人覺得他挺可憐的;當上了年紀專心致志的他端坐在顯微鏡前的時候,專注的表情讓人覺得他真是一個夠格的海洋動物學家。

    總之,二戰結束後裕仁被美國人塑成一個對戰爭沒有任何罪行,甚至熱愛和平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傀儡。然而,上個月剛剛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的美國歷史學家哈爾伯特 比格斯卻在他的新書《裕仁傳》(英文書名為《裕仁與現代日本的塑造》)中撩開了裕仁的面紗,首次系統披露:裕仁天皇實際上是一個擁有無上權力、勃勃個人野心,可以決定千百萬人生命的政治領導人,是二次世界大戰名符其實的戰爭罪犯!

    侵略中國發動太平洋戰爭 日本挨原子彈都是裕仁的罪責

    比格斯在他的《裕仁傳》自序中開篇點題寫道:“裕仁天皇絕非如同英國那樣只是憲法上的君主,而是日本不折不扣的最高元首,應該對日本的軍國主義和日軍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犯下的罪行負直接或者間接的責任!”

    裕仁天皇對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有直接和間接的責任。在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期間,裕仁與日本陸軍強硬派結盟,拼命削弱政府的黨派內閣制,正是在他的幫助下,日本軍方最終得以順利地擊倒了日本各民主政黨,走上了野心勃勃的軍國主義體制。緊接著,裕仁開始推行基於以天皇為核心的反民主思想,對反對派政治人士和任何敢對天皇權力提出質疑者進行無情的打擊。

    隨著日本本來就很脆弱的民主力量的削弱,裕仁自己的地位,特別是他在日本軍中的地位日益得到加強,裕仁因此成為至高無上的日本元首:他是日本人心目中活著的日照神,是日本政壇最傑出的領袖,是日本三軍最高統帥;他有任免日本陸海空三軍將帥、政府首相內閣大臣的權力;日本軍方將領可以繞開政府內閣,直接對天皇負責;裕仁和幾個少數的幕後權臣對日本國策的制定有決定性的權力!

    裕仁應該對侵略中國的暴行負直接的責任:1931年,日軍侵佔了中國的東三省,裕仁天皇在他致侵華日軍的密詔中下令日本侵略軍“向前推進”;1937年,侵華日軍在中國擴大他們所謂的“聖戰”,裕仁親自向日本將領們建議説:“在要塞地區集中大量兵力實施壓倒性的打擊不是更好嗎?”幾個月後,心領神會的侵華日軍製造了導致中國30萬軍民遇害的南京大屠殺;1938年對中國全面侵略。在通往侵略中國的一步一步的道路上,裕仁天皇並非沒有選擇,然而正是他本人直接支援,甚至重賞日本軍隊對中國的侵略。在這場侵略戰爭中,至少有270萬(比格斯的原文如此)的中國平民慘遭殺害。按照裕仁的昭示,侵華日軍“視所有年齡在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中國男子為我們的敵人”,“我們的敵人經常扮成當地的老百姓”,因此這些中國平民都應該被殺掉。另外,在長達八年的抗戰中,成千上萬的中國士兵被日軍俘虜,但到1945年日軍投降的時候,只發現了56名中國戰俘!裕仁對所有這些中國平民和戰俘遇害都應該負直接的責任。

    裕仁應該對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負直接的責任:裕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出的最重大的決定顯然是日本對美開戰。儘管許多美國的史學家們認為,羅斯福政府的種種措施逼使日本沒有更多的外交選擇,但實際上根據比格斯和日本新一代歷史學家們的研究,正是裕仁一步一步地推進了偷襲珍珠港事件,將日本拖入了太平洋戰爭的深淵。此時的裕仁在比格斯的筆下是這樣的:“坐在皇宮寶座上,裕仁默默地看著他的大臣們在制定戰爭計劃,軍方將領們也在估算計劃的成敗,日本首相終於開口説話了:‘只要陛下您一聲令下,我們都將努力為國效忠!’天皇點頭表示同意!這次會議結束後不久,日本便進入了‘X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代號),在接下來的一週裏,裕仁不斷地和參謀機構的負責人會面,不斷接到‘各入侵部隊進入前線陣地的報告’。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了珍珠港,當偷襲得逞的消息不斷傳到東京時,天皇的一位助手在日記中寫道:‘天皇穿上了海軍軍服,看上去心情非常好!’”

    裕仁甚至應該對原子彈轟炸日本負責:二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的時候,裕仁有許多結束戰爭的機會,但裕仁拼命想拖延戰爭結束的時間,甚至想逃脫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命運,盤算著如何“退出戰爭”的策略,從而使日本皇室逃脫戰爭的罪責,保住自己的天皇寶座。這時,裕仁打的如意算盤是:希望能説服當時還處於中立,沒有對日本宣戰的蘇聯當中間人,一方面通過談判來結束戰爭,一方面又能保住自己的天皇寶座。正是因為裕仁抱著如此天真的幻想,所以才遲遲不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以至於美國向日本投下了原子彈。所以完全是因為裕仁保自己位置而不惜犧牲成千上萬日本臣民的性命。

    戰爭結束後,日本和美國之所以把裕仁天皇形容成傀儡,因為他們有心照不宣的目的:日本政客們想保住裕仁天皇是因為天皇是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了能鼓起日本人的精神進行戰後重建,走出戰敗的陰影,最終重新走上強國的道路;日本的保護派政客們一致決定無論如何都要保住裕仁,保住天皇體制;美國庇護裕仁天皇,甚至幫助裕仁逃脫戰爭審判主要是出於美國人自己的利益考慮,因為美國人在佔領日本期間和隨即發生的東西方冷戰時期,打出天皇的招牌可以讓美國人更方便地統治日本。

    報紙稱讚 獲普利策大獎

    《裕仁傳》獲得少有的好評

    《裕仁傳》出版後立即在美國和世界相關國家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並於今年4月17日獲得普利策獎。對這本書獲獎的理由,頒獎委員會認為:“這是改寫了傳統看法,揭示歷史真面目,對日本有歷史警示的好書”!

    洛杉磯時報》在評論這本書時説:“內容具有爆炸性,粉碎了日本戰時天皇只是消極被動,甚至是‘傀儡’的一貫説法。”《出版週刊》評論説:“展示了引人爭論的日本天皇的驚人一面,是同類政治傳記中最出色的一本書。”權威的美國《外交季刊》評論説:“這本書的巨大貢獻在於:推翻了現有的錯誤認識,來了個底朝天!”

    作者比格斯説,直到現在,日本政府仍在試圖掩飾歷史,比如説最新的修改教科書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日本外務部和教科書都把裕仁説成是“從心底祈求和平,力圖避免那場全面戰爭的君王”,所以希望這本傳記能夠喚起各國民眾,尤其是日本人對歷史的認識。

    《北京青年報》 2001年5月18日

    

    

    

    



相關新聞


小泉拒不修改歷史教科書



日拍攝妄圖掩蓋殖民行徑的影片《獨立》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