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反思北京:優勢過剩

    北京市擁有很多令人艷羨的資源,北京人也有太多讓人羨慕的優勢。然而,當資源和優勢變成羈絆的時候,北京人應該冷靜地思考。

    反思一:做的少説的多。北京人喜歡“侃”,有時候這是件好事。但是,北京人做事往往缺少了一種精神,就是務實。也許踏踏實實做事,在很多人的眼裏已經成為了“過去時”。有人説北京人有一種北方人特有的豪放,這種豪放往往能夠讓天南海北的人在無形中同化。於是,我們在北京的商務圈也看到了這種豪放。酒桌上、歌廳裏,拍肩膀、稱兄弟的形式代替了正規的合同。有一種説法,北京的風險大,機會也大,是創業者的樂園。但是機會如果都是建立在這種風險上,恐怕這裡就會真的成為“冒險家”的天堂。

    反思二:技術成果太多。北京是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罕見的高素質人才富集區,從科技人才方面看,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高考文理科前1000名,80%以上都在這個地區求學,畢業之後又大多數留了下來。北京擁有眾多高等院校及大量知識分子,但為什麼中關村人才多、科研成果多,卻起不了像美國矽谷一樣的作用?技術成果轉化成産品,讓科技市場化並非只是北京一地的問題,但是在這個大環境下出現這種結果,是否是某些環節上出現了問題。比如産權政策,需要有激勵機制,沒有利益激勵,創造力也會罷工,同樣不能回避的問題,創新、創業沒有資金不行,尤其是風險投資。想進來的錢進不來、想走出去的技術出不去。這種尷尬,是中關村新的隱痛。

    反思三:紅燈比綠燈多。一位在中關村開公司的業內人士發出過這樣的感嘆:如果説擁有政治資源是北京的優勢,那麼在某種程度上,這恐怕也是限制北京高科技産業發展的瓶頸。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家在上地創業的網路技術公司在獲得上海某企業注資後,決定辦理公司名稱變更。從遞報告到最後辦理完畢,足足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當他到上海與同行談及此事的時候,對方十分驚訝,“這種事,在我們這只要一天的時間就能辦完。”對高科技企業打開的綠燈,北京的確不夠多。實際上,臉難看、事難辦的情景更不僅出現在IT行業。

    

    《人民日報》2001年05月1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