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西部旅遊為什麼熱不起來?

    沒有多少新意 為什麼華東卻總是最熱?

    資源豐富神秘 為什麼西部卻總是最冷?

    “黃金周”已過去三天,CCTV的播音員這樣廣而告之:現在,東南各旅遊景點基本客滿,機票緊張,座位緊張。如您還想出遊,請選擇西部。

    從主持人的提醒和“吆喝”聲裏,孰冷孰熱,已經十分清楚。

    去年春節,全國遊客的去向特點是直奔冷熱兩極:東北和海南、雲南遊客如雲。但“五一”沒有這種集中和鮮明的特點,去向比較分散,但仍然是有規律可循。從中旅總社和國旅總社國內旅遊部門傳來的消息大同小異,組團情況好的仍然是常規路線,比如海南、雲南、張家界等,最火的是華東。

    這多少讓業內尤其是媒體有些詫異,因為蘇滬杭似乎是一條已經爛熟的線路,感覺它可能會漸漸失去人心,偏不。

    上海正成為一個遊客集散中心,天時、地利、人和使華東在“爛熟”中總有新意

    考察一下旅行社的路線設計就會發現,華東旅遊組合中,上海幾乎都是第一或最後一站。

    上海作為一個現代化大都市,它的變化很有章法,從更“人道”的市政規劃到它刻意追求的那種洋氣、清新的海派風範,吸引了各個年齡和各個層次的人群,這使上海對周邊省市産生巨大的輻射效應。江南各旅遊名城和名鎮的佈局相對密集,又使上海天然成為一個遊客集散的中心。東南沿海這些年經濟發展始終強勁,傳統上又具備豐厚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欣欣向榮的大都市、古樸悠閒的周莊等江南水鄉,甚至連華西村這類新農村典型也成為旅遊的新賣點。有天然聯繫又各具情態的組合再加上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可以一車到底)、適度的包裝宣傳(有經濟實力)、低廉的價格(幾乎每個旅行社的報價都沒有超過2500元)……天時地利人和,無一不備。

    於是,一個好像已經沒有什麼新意的區域,卻總是能持久地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它可能不會暴熱,但也絕不會被冷落。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部。

    “五一”前夕,人們在安定門等地鐵站看到了一則廣告:“5.1西線總動員”。這是國旅總社國內旅遊公司為力推西部做的宣傳。他們推出了三條西部線路:蒼茫青藏線、從麗江到稻城、美麗甘南。這三條線路的報價分別是3500/6500元、3500/5800元、1980/4180元(前一種價格不含北京的往返機票)。

    負責這個項目的江海華告訴記者,青藏線、越野到稻城這兩條線走得不錯,記者問,這兩個團有多少人,回答:“每團20多人,後來又加了十幾位。”也就是説,滿打滿算,八十多名遊客,規模遠遠稱不上大。中旅總社也推了西部的線路,如香巴拉、海螺溝等,但上客的情況不理想,其負責人萬一偉説:“只能勉強完成任務。”

    西部,一個自然和人文資源都相當豐富的地方,一個業內業外都覺得應該要火起來的旅遊地,偏偏總是最冷?這到底是為什麼?

    到西部旅遊花費比出國旅遊都貴,航空公司對航線的壟斷使西部旅遊的成本居高不下

    先看看價錢。留心一下報紙上的旅遊廣告,你會發現,到東南亞新馬泰三國旅遊,常規團的報價只有三四千元,也就是説,到西部旅遊花費比出國旅遊還要高。

    “主要原因是機票價格。”江海華説,“到西部的幾條航線基本是由西北航空公司、新疆航空公司等壟斷的,所以他們給旅行社的折扣非常低,也就是9折而已;同樣,如果是到雲南,航空公司給旅行社的折扣可以到6折,這樣一來,往返機票就能便宜500多元。要想真正把西部旅遊做熱,沒有航空公司的配合是不行的,現在搞得去西部旅遊比出境遊都貴,肯定制約了西部旅遊的發展。希望航空公司能意識到要和旅行社配合,做到雙贏”。

    為什麼不能讓其他航空公司也來經營西部的航線,形成競爭局面,讓旅行社有更多選擇?

    就像土地屬於國有,開發商想蓋房子必須經過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獲得土地使用權一樣,航線也是一種國家所有的資源。究竟誰有權力來經營某一條航線,現在仍然要由民航總局來審批,也就是説,航線權的獲得是靠分配而不是競爭,其他航空公司想進入這個市場困難比較大。

    《中國民航報》的一位資深記者説,這種體制在最近一兩年之內肯定會變,肯定會逐步地市場化。“深圳、廣州已經通過拍賣的方式由開發商來競買國有土地的使用權,這種方式很可能將來也用於航線權的出讓。”他對現在經營西線的航空公司也不以為然:“航空公司自己應該有超前意識,因為現在你也許還有壟斷的優勢,但你根本做不到絕對的壟斷,也就是説,航線權逐步市場化以後,你根本不可能做到壟斷,為什麼不能把眼光放得遠一些呢?更何況,西部的商務客人不是特別多,遊客應該是西部航線上客源的重要增長點。”

    北京和上海間的航空現在就有六家航空公司來作,所以,各種明折暗扣,使消費者獲益。青藏鐵路正在建設中,它將來也會和航空爭奪客源市場,近年民航與鐵路乃至公路的競爭局面早晚也會在西部上演,只是現在,我們還得忍耐。

    連有些旅遊專家都對青海的格爾木不甚了解,西部宣傳和行銷意識太差

    另外,西部的宣傳力度和包裝意識還是差。社科院博士生導師張廣瑞曾經做過一個小範圍的調查,結果發現,北京的30多名旅遊專家,其中有三分之一對青海的格爾木一無所知。

    張廣瑞説:“西部旅遊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只有將資源變成産品才能實現經濟效益,西部很多歷史文化遺跡,就其文化價值來講是非常高的,但是,對旅遊公眾來説,並不是很熟悉,這需要進行宣傳,引起市場的注意。”

    江海華説:“我們推的這三條線路裏面,前兩條可能大家知道的還多一些,但甘南就差。其實那裏許多搞攝影的人都知道,風光和民俗都是非常美的,但它的影響半徑基本僅限于當地或周邊的遊客。在這一點上,雲南麗江就做得非常好,它能不斷推出一些新的東西,使自己持續被人關注。比如他們最近搞了一個400人的公園定向越野賽,中央電視臺的《東方時空》在週日的直播中國裏連續三個小時介紹它,包裝和行銷的意識很強,這一點兒西部的省份應該學習。”

    誰往前拱可能誰死得最快,旅行社對開拓新産品缺乏衝動

    由於競爭的激烈,中國的旅遊行業早已經是一個薄利的行業,這使他們在投入開發新旅遊産品方面多少顯得有些謹慎有餘闖勁不足。一個新的旅遊目的地從勘察、開發到市場宣傳推廣,都需要投入,一旦失敗,“先驅變成先烈”。曾有一個旅行社的人説:“在這一行,誰往前拱可能誰死得最快”。一旦成功,由於旅遊産品沒有智慧財産權,又極易模倣,其他旅行社迅速跟進,大搭順風車,而常規線路的紅火也削弱了他們的“鬥志”。所以,與其他行業相比,旅遊行業創新的衝動薄弱。專家早有定論:西部是中國旅遊的後勁所在。但旅行社方面至今對西部沒有大規模的、大力度的市場推廣。

    還有,西部的旅遊基礎設施不足;還有,現在還沒有西部最好的季節,還有……真正“西部總動員”的時代,何時來臨?

    《北京青年報》 2001年5月1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