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建築師該醒醒了

    是發展商不給設計師們一個設計的機會嗎?

    中國第一次最大的國際工程設計招標方案是北京的國家大劇院。國內的著名設計院和建築大師經過一番拼搏之後紛紛敗北。

    這次北京CBD的規劃方案評審中,北京和上海兩家管理著中國最大城市、代表著中國最高規劃設計水準的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方案落選了;包括CBD中萬通項目的競標中,中國的設計單位建築師也落選了。是評審的專家們出了問題,還是中國的建築師們睡著了?總之是中國的建築大師們該醒醒的時候了。

    我們感到自豪的是中國人自己實現了“兩彈”“一星”的夢想,並在人類基因和奈米技術等國際高科技研究和應用中佔有領先地位。但已有幾千年建築傳統的中國人,卻不能為自己規劃、設計出一個自己生活居住的好城市和好房子,豈不讓人感到遺憾!

    是發展商不給中國的設計師們一個設計的機會嗎?是因為發展商只求商品的容積率和商業化嗎?還是發展商從來不將住房看成是一種藝術品嗎?非也,上述三個招標中都不存在這個問題。

    故宮的角亭至今對國外的許多高級建築師們還是個謎。但中國人已不可能再生活在太和殿這種建築藝術之中,去享受睡木床、坐太師椅的樂趣了。讓中國的只能居住于一個普通三居室的建築師去想像富人衛生間的三間或五間套的生活需求而設計出好的生存空間和居住條件確實還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沒有這種生活實踐的經歷和體會,就很難提供一種有效需求的設計。但北京的實際設計中卻有許多的遺憾並非是這種生活水準高低而造成的。

    通道的使用問題不能解決,就一定是個最差的機場設計

    首都的新機場建成後是一片讚揚之聲。但去過國外機場的人都會發現,首都新機場在上下飛機的過程中會有許許多多的麻煩。如果説國內的其他機場由於運力低,上下機和同時停機的數量少,為節約建設資金和管理成本可以設計為共用一個廊橋。但已被預知是一個較大量停機和運力的首都機場,一點都不考慮發展的情況,也不應設計為上下機乘客共用同一廊橋的情況。再好的機場如果分別使用不同通道的問題都不能解決,就一定是個最差的設計。

    由於這個共用廊橋的設計,於是有下機客人穿行時,整個廊橋就必須封閉,使所有的上機客人無法穿行和使用(北京機場許多飛機晚點是因為共用同一廊橋的問題而産生的),必須待下機的客人走完之後才能安排上機,等於無數個停機位都必須服從於廊橋的使用條件來決定機位的使用時間。這種浪費遠遠大於另建一條分別使用的廊橋的費用,也大大影響了利用的效率。

    下機的乘客更加不便的還在於先要從二層繞行爬到三層,再從三層繞行到一層。這種廳內的平行和立體的交通組織在一般建築之中都是不合理的,更不用説是一個現代化的都市機場了。攜帶行李的乘客不得不為這種落後的設計而多走許多的路。並且由於這種不合理的設計,所有的乘客幾乎都並不是靠指示的路標在行進,而是必須靠活動的工作人員帶領和靠每個出口、門口中的活人指揮才能找到“迷宮”的出口。

    北四環路成了一條新的長城,切斷了內外的交通關係

    長城是北京的驕傲,城墻是中國的建築傳統。但在首都的建設中看到了不同的現代化“長城”,如前三門的一排70年代的高層建築像是一道長城,隔斷了南北城的風景線;如北四環高速路,也成了一道新的交通隔離的“長城”。

    在北京引以為驕傲的二三環路無紅綠燈工程改造中曾用立交橋的下沉和高架方式來解決交叉路口的快速通行問題,使主環路取消了紅綠燈,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但由於設計容量的不合理和車輛增速過快,幾年前就出現了在幾乎所有的交叉路口産生擁擠的現象,也在出入主路的交叉點上形成了擁擠,因而造成了主路的通行能力下降。交通部門曾對二三環路幾乎所有的出入口和立交交叉點實施了改造工程,提前或拖後了進入主路的出入口位置,改善了最初設計的不足。但這些早已在二三環路改造中出現的問題仍會發生在四環新建的道路設計之中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了。新建的北四環高速路由於未能解決好這一橫豎交叉的結點問題,於是北四環路成了一條新的長城,切斷了內外的交通關係。

    這個新的交通長城中開了可數的幾個城門,允許車流通過這幾個城門出入市區。“長城”上(主路上)行駛的車輛本來也應能通過城門口的立交設計方便地轉向進出市區或市外,但由於設計的交叉口容量過小,轉向車輛會在城門口造成堵塞。於是剛剛建成通車的北四環,又不得不人為地截斷通往亞運村的交叉環路,使路口本身不能形成迴圈,只能單向行駛。

    這一路口的改變,迫使想轉彎的車輛不得不進入輔路轉到下一個城門口去轉彎或調頭。這樣就一下子又改變了輔路的設計容量,造成了輔路的堵塞,延長了車輛對公路佔用的時間和公里數。同時幾乎所有的人行過街橋、洞都開口在主路與輔路之間,而不是穿過輔路到人行便道上。原設計會認為輔路的車輛不多,但現在輔路的車輛壓力因城門口的關係而驟增時,行人穿過輔路就成了和穿行主路一樣的危險和困難了。為找到一個城門口,整條輔路鋪滿了沿“長城”行駛的車輛。北四環是剛剛建成的一條新設計的幹線,很快就又不能適應需要了。

    這些城市和建築的設計差距有些是因為經驗不足,有些是因為功力不夠,但市民們卻可以從生活的不便和與先進水準的比較中看到差距。這也許就是消費者總在崇拜一些進口商品,包括那些也許並不高明的“洋”設計師們設計出的房屋和規劃。該讓中國的那些建築師們用冷水淋頭猛澆一下的時候了。

    

    《北京青年報》 2001年5月10日



相關新聞


給建築市場“刮痧”



建築界專家關注北京民居



建築的苦惱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