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再談保送生制度

王黎明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美、日、中、俄、德、法、英七國中,中國的綜合國力位居末位。近年來,我國的全球競爭力從1999年第32位到2000年的第41位,呈現不斷下降趨勢。高科技産業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寥寥無幾,創新能力低下。據一項調查表明,我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6—7歲,而民營企業的壽命僅為2.9歲,在號稱中國矽谷的中關村的5000家民營企業中,生存時間超過五年的只有430家,佔8.6%,而國外跨國公司的平均壽命約40—50歲。

    針對這種情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林杏光説,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能適應高科技和新經濟發展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創新和創業能力的人才,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的教育體制有缺陷,只重視向學生灌輸知識而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摘自《中國青年》2001第4期

    

    2月9日,中央電視臺報道,今年的保送生制度有重大改革。果然政策一齣臺,與去年相比確有重大變化。究其原因,是由於2000年8月《中青報》和《文匯報》對湖南省隆回一中保送生舞弊事件的報導,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所致,對保送生制度做了較大調整。這一問題的産生固然有其深刻原因,但作為制定政策的部門應冷靜地思考一下我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我國的保送制度實行多年來,每年為高等學校輸送了大批優秀的應屆畢業生(也包括保碩、保博),保送制度是我國高考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高考制度恢復二十多年來,積極意義是多方面的,但千軍萬馬圍繞一個指揮棒,圍繞著應試教育,已經顯現出許多不足之處和亟待改進的地方。保送制度從産生、制定、執行以及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和一定的貢獻。也是我們實行素質教育,鼓勵優秀學生攀登高峰,全面發展的有益嘗試。她為最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開闢了一條新路子。這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創新事業。

    保送生的品質如何?清華大學1998年高考招生結束後,在全校新生中進行了一次摸底考試,結果第一名是保送生。從98年開始,為進一步保證保送生的品質,教育部又採取了保送生的綜合能力測試。因此,這些年來,中國的保送生制度總體上講包括從制度建設、規範管理、嚴格標準到絕大多數(99%以上)保送生的品質,都是正確的、優良的、無可非議的,因此主流是健康的。特別是“綜合能力測試”,起到了高考改革的方向性示範作用,為高考的“綜合科目考試”創造了可供借鑒的經驗。雖然全國保送生人數佔當年應考人數不到0.7%,但起的示範作用、牽動作用所産生的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在這個問題上應有一個理性的、清醒的認識,不能因噎廢食。

    以往年度保送生的保送方式是大學直接錄用與學校推薦方式相結合,一般意義上是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大學直接錄用即所謂的定量方式,凡是參加全國學科奧賽獲一、二、三等獎的學生,有些大學在學生獲獎的當時就派發表格,決定錄用,這種方式非常簡潔,沒有什麼弊端,為學有專長、特長的學生開闢了一條升入大學或是名牌大學的道路。有人也説這是不合理的,競賽獲獎並不證明他別的方面也優秀,如人文精神、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口才表達等等。而我認為,對競賽獲獎的學生不必求全責備,應該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特長及專才。許多大科學家的成長道路早已證明了這一點,華羅庚、錢鐘書等人就是某一方面的專才,如果要求他們也面面俱到、全面發展,那他們就不會有今日的震撼力和影響力了。

    另外一種定性的保送方式,成為當前的熱點問題。這種定性的保送方式其實也充滿了定量的過程,各中學把它叫做綜合保送。確定綜合保送生在重點中學裏一是看他在高中期間的各科學習成績,二是看他在高中期間的綜合表現,如領導能力、組織能力、文體活動能力、政治表現、課外活動表現等等。這類綜合保送的方式,在省、市一級的重點中學裏搞得很有章法,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重點中學推薦的綜合保送生一般也是輸送到重點大學,這些大學反映良好。

    但是,《中青報》揭露的湖南隆回一中問題,應引起教育部門的嚴重關切。它從一個側面或一個點説明瞭我們有的學校在執行保送生制度過程中所帶來的腐敗問題。由一個中學所産生的問題而帶來如此大的反響,不能不令我們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是保送生制度本身不合理,還是在執行制度過程中人為地玷污了這個制度。實事求是地講,原因在於後者,在於我們的監督、檢查、把關不嚴,而影響了我們制定這個制度的初衷和積極的探索。更為重要的是,某些學校法治觀念淡薄,道德水準極差,産生出這樣典型的例子,給整個保送生制度蒙上了一層陰影。

    我們在強烈地譴責湖南隆回一中這種行為,認真反思執行保送生制度過程中應汲取的教訓時,應冷靜客觀地看到,輿論導向作用産生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揭露弊端,群眾拍手稱快,因為這樣的問題是不得人心的,我們應該正視它,輿論的報導是有利的;二是迎合了一少部分人的那種患均不患寡的習慣思維。其實,人無完人,保送生也不是天才、全才,可能在有的方面還不如普通學生,我們個別的家長、同學習慣於將某人的優點和某人的缺點比,視這種現象如此的不舒服,“憑什麼你的孩子被保送而我的孩子要走獨木橋”,在這樣一種心理的驅使下,一旦有人對保送中的個別醜惡現象揭露時,很容易使他們憋在心裏的不痛快一下子爆發出來,這種情緒化的念頭會很快地感染一大批人,影響一大批人,往往容易使人們對整個保送生制度産生懷疑,最終錯誤地直觀地認為制度産生腐敗,制度等於腐敗,於是就必須消滅或埋葬這個制度。

    這種想法是可怕的,也沒有必要從人數上大大壓縮,從過去的25000人壓縮到5000人。保送生制度最需要的是完善和改革,這又需要建立有效的監督和選拔制度,那就是保送過程的透明度、公平性、公開性。其實去年湖南隆回一中出現問題後,教育部的同志就已經指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保送中的腐敗問題是暗箱操作,是見不得人的,只要堅持公開和透明,張榜公佈,在媒體中曝光,自然就會形成一種強大的監督機制,這是任何人都不可逾越的障礙。另外,推薦保送生要有一個學校資格的認定,對那些在教育、教學、生源優秀及管理制度嚴格健全而又無不良記錄的學校,要經教育部門和有代表性大學的認定,每年評審一次。對於那些推薦保送生一貫做出出色貢獻的學校應該給予表彰和榮譽。對所有保送生應該進行行之有效的綜合能力測試。對於一經查實有弄虛作假行為的學校取消保送生資格三—五年,並追究學校主要負責人的黨紀、政紀及刑事責任。

    此外,對保送生平時的標準化考試成績,學校應建立數據庫,每次都應讓全體同學知道。對保送生的其他綜合表現,應建立同學之間、老師之間的一種投票推薦制,讓同學和老師們把他們心目中真正的優秀學生推薦出來。加強這方面的建設並不難辦,許多學校已經有成功的辦法,教育部門將其召集一起,開會認真研究一下就能辦明白。只要我們認真對待,細心些、耐心些,會搞好的。

    另外,我們不妨借鑒一下外國的經驗,譬如説美國。美國的高中畢業學生每年有差不多十次的標準化考試(SAT或ACT)機會,他們可以拿他們認為滿意的成績申請學校,美國最好大學每年招收學生都由學校審查委員會逐人研究。除了標準化考試成績以外,他們非常看重你是否有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質如何,創造力、學術興趣、自信心、獨立性、對困難的挫折度及你的課外活動、義務勞動時間等等都逐一評價。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認識到,僅憑一次高考,是反映不出一個考生的全部能力和水準來的。

    新的世紀,中國要辦幾所世界一流的大學,這決不是一個硬體的指標,最重要的是要有世界上一流的學生和一流的教師。而想要擁有這些就必須改革我們目前的招生辦法。僅僅在高考的幾張試卷中改來改去,今天3+2,明天3+X,後天3+綜合,怎麼説也是一種應試教育,雖然改的有進步、有效,但終歸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我們用統一的標準、統一的試卷去衡量成千上萬的考生,這本身就是對我們最寶貴的教育資源,世界上最優秀、最聰明學生的個性和多樣性及許多極其寶貴的專長和特長的一種遏制和扼殺。過去許多有識之士,特別是了解到中西方教育的差異情況的人,包括楊振寧、李政道等熱心於中國教育事業的人,已經在痛陳這種模式的弊端,使我們應該儘快、儘早地將這一問題有所改變,以迎接新世紀將帶給中國人諸多的挑戰。從這個意義上講,將我們的保送生制度進行一系列的創新改革,將最有可能與西方教育中選拔優秀學生的好經驗借鑒過來,從而再一次或多次地為全部高考制度起到試點、示範的牽動作用,起到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作用,讓目前選拔特別優秀學生方式的星星之火逐漸演進到完善高考制度改革的燎原之勢。

    

    中國網2001年3月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