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扁聯盟”對台灣政治的衝擊   
嚴峻

    近一段時期,李登輝“挺扁”(支援陳水扁)的動作不斷。繼今年3月公開表示“陳水扁施政不暢,大家更應該支援他”後,李登輝又在近期出版的《虎口的總統》及《李登輝執政告白》兩本書中,一方面大力攻擊連戰、宋楚瑜等泛藍軍勢力(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等),另一方面為陳水扁執政以來造成台灣經濟衰退、政治混亂開脫責任,併為其鼓勁加油。6月8日及13日,李登輝還與陳水扁兩度晤談,共謀所謂的“政黨重組”。據台灣媒體披露,李登輝的親信、台灣“國家政策研究院”院長黃主文、副院長黃輝珍奉李的旨意,正積極籌組一個新政黨,準備在年底“立法委員”和縣市長選舉後,與民進黨組建“執政聯盟”。李登輝並對民進黨進行信心喊話,稱“民進黨在年底拿下立法院85席,自然就有35席來配合,國會多數不再是夢想”、“民進黨若成為立法院最大黨,在野黨就會變質”。而6月16日,李登輝、陳水扁在主要由“台獨”分子組成的“北社”成立大會上的同臺演出,標誌李、扁公開表明:近一段時期甚囂塵上的所謂“李扁聯盟”或“李扁體制”並非只是傳説。

    一、李、扁何以走到一起?

    事實上,李登輝在執政時期,在許多政策制定上都採取民進黨的主張,因為他認為民進黨的政見更能體現他對“台灣前途”的看法。在這種思想的作用下,身為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對該黨的反對黨——民進黨採取慫勇乃至暗中支援的態度。台灣有政治評論家甚至認為,“民進黨是李登輝奶大的”。民進黨上臺執政後,李登輝雖然不再是“總統”,不再是國民黨主席,但他退而不休,密切關注台灣新當局的政策走向。

    經過觀察,李登輝認定他應該跳出來公開支援阿水扁。原因有二:

    第一,李登輝認為陳水扁的“務實台獨”作法,是其“台獨”路線的延續。陳水扁競選“總統”時,就提出所謂的“新中間路線”,表明其上臺不會做出激進的“台獨”動作;陳就職後,又以“四不一沒有”表白其任內無意在法理上推動“台獨”。然而,這並不表示陳水扁放棄“台獨”主張。相反,陳水扁採取了一條所謂的“務實台獨”路線,具體表現在:回避、模糊、拒絕“一個中國”的原則,否定、歪曲“九二共識”;進行區分“中國人”與“華人”、以通用拼音替代中文拼音、以“鄉土教學”淡化“中國教學”等“文化台獨”活動;在推動兩岸經貿交流上説得多、做得少,並未放棄“戒急用忍”政策;在對外關係上,繼續鼓吹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並以“民主、人權、民意”為幌子,拉攏西方反華勢力對抗中國統一大業;在軍事上宣稱要“決戰境外”,大量購進先進武器,企圖“以武拒統”。陳水扁當局的這些動作,使李登輝認定陳是其“台獨”路線的繼承者和實施者,而現在陳水扁正因施政無能處於焦頭爛額之際,他有必要出來為陳水扁打氣加油。

    第二,與陳水扁站到一起,也是頗有“使命感”的李登輝實踐其“使命”的唯一選擇。李登輝執掌國民黨和台灣當局時,就一直企圖利用手中掌握的黨機器和國家機器,完成其實現“台獨”的“歷史使命”。然而,在中國大陸的強大反“獨”壓力下,在島內統派與大多數希望台灣安定的民眾的反對下,李登輝只能“部分”實現其“使命”。當然,李登輝的這些動作也激起了國民黨內的強力反彈,宋楚瑜公開與李反目,另組他黨;國民黨“總統”選舉失敗後,李在黨內不滿聲中被迫辭去黨主席,現任黨主席連戰也與李登輝漸行漸遠,留在國民黨內的李係人馬完全成為黨內的非主流。正如島內一些輿論指出的那樣,“與其説李登輝拋棄國民黨,不如説是國民黨拋棄了李登輝路線”,“李登輝想要使李登輝路線延續下去,只能在陳水扁那裏找到新的著力點”。

    而對陳水扁來講,從去年的“工時案”、“罷免案”到“核四案”,其施政可謂處處碰壁,而李登輝此時亮相出馬,多多少少為已經灰頭土臉的陳水扁進行政治突圍提供一個有利的著力點。尤其是李登輝公開聲稱“國會亂像是台灣混亂的主因”,使因執政以來島內政經混亂不堪而倍受指責的陳水扁,找到了一個頗有“份量”的“開脫責任宣傳員”。李、扁站到一起,也使陳水扁感到,可以利用李登輝在台灣(尤其是台灣中南部)剩餘的影響力,為所謂的“本土派”在年底選舉中汲取選票。

    二、“李扁聯盟”對島內政治生態的影響

    身為前“總統”、國民黨前主席的李登輝,和現任“總統”、民進黨內實際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陳水扁的政治結盟,不僅對國民黨、民進黨本身産生不容忽視的衝擊力,也對整個台灣政治生態未來的發展産生相當的影響。

    其一,國民黨面臨再次分裂。李登輝執掌國民黨時,曾造成國民黨的兩次分裂:第一次是李郝(郝柏村)之爭,造成新黨出走;第二次是李宋(宋楚瑜)之爭,造成親民黨出走。這次李登輝以前國民黨主席、現國民黨員的身份,卻與國民黨的政治對手同臺演出,對國民黨而言,的確“情何以堪”。對此,憤怒的基層國民黨員紛紛打電話到中央黨部,要求開除李登輝的黨籍。面對義憤填膺的黨員,國民黨中央一方面以黨報《中央日報》為喉舌,不點名地批李以撫慰基層黨員;另一方面力圖不與李公開決裂,以免在選前造成國民黨再次分裂,不利於國民黨的形象和選戰。然而,黃主文等人已經放話,稱李係人馬選舉前中國民黨中“已經完全沒有活動空間”,“等選後再從國民黨出來不太現實”,“下個月就要組成新政黨”。可見,李登輝已經決意在選前拉走國民黨中的親李人士,國民黨近期再次分裂勢難避免。

    其二,連宋聯合將會增強。為了對抗民進黨當局,國民黨、親民黨、新黨自民進黨執政以來,就在各種議題上進行合作,並利用在“立法院”多數席位的優勢,形成陳水扁當局施政的強大摯肘力量。為了進行反攻,民進黨力圖在今年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中,拿下“立法院”多數。而國、親兩黨也認識到“合則兩利、分則兩弊”,今年以來加大了合作的力度。而李登輝近期的表演,露骨地支援陳水扁,炮擊連戰、宋楚瑜,使連、宋兩人感受到新增的壓力。尤其是李、扁將年底選戰渲染為“本土”與“非本土”之戰,有將泛藍軍邊緣化的企圖,這在本省人居多的台灣選舉中,實在是個不容小視的危險信號。對此,國、親、新三黨加強合作,口徑一致地反駁這種企圖激化族群矛盾的做法,同時加緊在“立法委員”和縣市長提名上進行選舉合作。

    其三,民進黨將面臨兩難選擇。對民進黨來説,李扁合流有其有利的一面:一、李、連分裂,將打擊國民黨的士氣,影響國民黨年底選舉的戰果;二、凸顯“本土”與“非本土”之爭,有利於換取佔選民多數的本省人的支援;三、強調“國會多數穩定論”,可以為民進黨當局執政無能開脫罪責,有利於吸收同情票、原諒票。但是,與李係人馬合作對民進黨也有不利的一面:一、在李扁聯盟的壓力下,國、親兩黨將更加團結對抗民進黨,使民進黨“各個擊破”策略難以實施;二、李係人馬中有不少人與“黑金”有染,這對一貫注重“形象”的民進黨是個負數;三、有些李係人馬與民進黨在票源上重疊,屆時將發生互搶選票的現象;四、強化“本土”與“非本土”理念,將使民進黨的“族群融合”口號落空,使台灣民眾質疑標榜“民主進步”的民進黨的“民主進步性”。

    其四,從長遠看,李、扁合流所推動的所謂“本土”與“非本土”之爭在台灣社會、政治中不會有多大的市場。因為台灣各個政黨(包括國民黨、親民黨)成員的廣泛化、台灣年輕一代選民的“去省籍化”,都使得族群觀念在台灣社會越來越淡泊。而兩岸經貿、文化的密切交流、全球化觀念在台灣社會的日益普及,也都使得“本土化”不具有強大動力。正如台灣一位政論家指出的那樣,“本土化能啟動的政治能量,已經日閃益式微”,“對將近六成的四十歲以下的選民來説,更迫切的政黨考驗,毋寧是如何振興經濟、強化政府效能、重建社會秩序、化解兩岸僵局、因應全球競爭。相對於本土化之爭,愈來愈務實的台灣人民,恐怕期待的是更多實際問題的解決、更多生活品質的提升”。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網 2001年6月22日


英國金融時報:李扁密謀合作意在“台獨”
臺媒體:李扁同臺宣告台灣將進入“政治黑暗期”
黃嘉樹:李扁結盟目標是先打垮國民黨
陳水扁明確宣稱護照上要加注“台灣”字樣
“北社”成立 陳水扁李登輝彭明敏同臺出現
台灣各界批李登輝陳水扁結合是臺民主的悲哀
《聯合報》:李登輝除了抱陳水扁大腿已無去處
扁李係智囊團將成立
近半臺民眾認為“扁”應對經濟惡化負責
台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