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統計學專家告誡眾高校不要盲目爭奪“狀元、尖子”

    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高考成績越高、入學後成績就越好”的觀點只是長期以來人們在生源品質認識方面的一個誤區。當高考成績超過一定分數段之後,它不再是影響新生入學後主幹課程成績的主要因素。高考成績達到一定水準的學生在入學後的努力程度和學習態度是決定他們大學成績的主要因素———

    競相允諾優厚條件、耗費鉅資展開生源大戰,並以爭奪高考“狀元”和“尖子”為最高目標,已成為眼下高校招生競爭中的一個焦點。

    在一片水漲船高的招生宣傳熱浪中,由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方兆本、繆柏其等著名統計學專家領銜完成的一項《關於本科教學品質評估體系的研究》,運用最新的統計學研究方法,在大量數據和事實基礎上展開的研究結果卻表明,“高考成績越高、入學後成績就越好”的觀點只是長期以來人們在生源品質認識方面的一個誤區。當高考成績超過一定分數段之後,它不再是影響新生入學後主幹課程成績的主要因素。高考成績達到一定水準的學生在入學後的努力程度和學習態度是決定他們大學成績的主要因素。由此專家們對眾多高校提出善意告誡:招生工作的重點不應放在對“狀元”和“尖子生”的爭奪上,而是應結合各校實際情況冷靜分析研究,務求實效,確保招生的整體水準。

    專家們指出,要對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就不僅僅需要對各種複雜的資訊和聯繫有較為直觀的、定性的了解,而且需要做出定量的描述和比較,以深化對事物的認識,作出更加精確的估計和預測。近年來,國家通過開展教學評估工作,有效地促進了高等院校的健康發展,但國內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多注重定性的分析,而忽略了相比之下較為科學、客觀的定量分析,由此在對教學品質的評估中出現了一些模糊認識。

    眾所週知,生源品質的高低是直接影響學校教育品質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持續不斷的高校生源大戰,使各高校想盡一切辦法爭取好生源,例如加大新生的獎學金額度、在高中生中設立班主任和學生獎金、在高校中實行省份招生包乾制等等。但遺憾的是,眾多高校在生源大戰中都忽略了一些重要問題,如什麼樣的高考錄取分數線能確保生源整體品質?幾門單科成績具有代表性?大學成績與高考成績之間有怎樣的相關關係?

    正是帶著這些嚴肅而又重要的思考,被公認為目前國內高校統計學領域研究實力最強的中國科技大學商學院的近十位統計學專家在收集了不同學校的數萬個有效數據之後,先後運用有序樣本聚類原理,對大學入學新生的高考成績和入學後成績進行聚類分析和相關性研究;運用方差法,選擇入學基礎、生源省份、性別和師資狀況等要素對大學期間學生英語、數學等主幹基礎課所産生的顯著性影響進行評價和分析;還運用回歸分析和時間序列的方法,對若干所大學近十年的招生分數進行趨勢分析和週期分析,最後得出了一系列有益的結論,填補了國內此方面研究的空白。

    實證表明,高考總分在一定範圍內的學生在大學學習中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以對中國科技大學的有序樣本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為例:在該校,601分(總分為750分)可以作為一個大體的分界線,即該線以下的學生和以上的學生構成了兩個不同的群體。在同一群體中,高考分已不再起決定性的作用,學習成績取決於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個人正確的學習方法。如一個高考成績605分的學生群入學後數學、英語等主幹課程平均成績約為90分,與另一個高考成績達660分的學生群基本持平。

    研究結果還表明,不同的學校因總體難度不同的課程結構和學習要求,分界線的分值肯定有高低之分,因此各校應努力通過研究確定好這一大致誤差不超過5分的分界線分值,以此控制一個恰當的最低招生分數水準,確保新生的整體水準保持穩定或穩中有升,而不要將主要精力盲目地放在對個別高分考生的關注上,並因此造成新生品質的不正常波動。 有關教育專家指出,這一定量研究成果的推廣,將有利於高考高分考生在入學之後的健康成長,避免其受到過多不恰當的關注,也有利於教育者以一顆平常心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中國青年報》2001年6月18日



相關新聞


一百萬買斷尖子生值嗎?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