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上海五國”——國際政治詞典的新詞彙

    最近,外交部發言人宣佈,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的邀請,俄羅斯聯邦總統弗普京、哈薩克共和國總統努納扎爾巴耶夫、吉爾吉斯共和國總統阿阿卡耶夫、塔吉克共和國總統埃拉赫莫諾夫和烏茲別克共和國總統伊卡裏莫夫將於6月14至15日出席在中國上海舉行的“上海五國”元首第六次會晤。

    在本次峰會上,各國元首將就“上海五國”機制自身建設和發展以及當前重大國際問題廣泛深入地交換意見,簽署包括一項聯合打擊恐怖主義、分離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國際條約等一系列文件,並討論組建和加強反恐怖聯合中心等工作。會議期間,江澤民主席還將與各國元首舉行雙邊會晤。

    有關人士認為,在新世紀元年各國元首重新聚集到“上海五國”的發源地,將使“五國”的合作實現歷史性的飛躍。俄外長伊萬諾夫甚至説:“目前可以滿懷信心地斷言,6月會晤將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他還表示:“如果政治詞典將收錄‘上海五國’精神一詞,那也不足為奇,因為,‘上海五國’機制正在成為一種有效的手段,借助這一機制,各國將緊密合作,使中亞成為和平、穩定、睦鄰友好的地區。”

    “上海五國”的提法開始出現在1996年。當年4月26日,俄羅斯、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五個國家的領導人在上海舉行了第一次會晤。這五個國家領土的總面積佔歐亞大陸總面積的3/5,其人口大約佔全球人口的1/4。根據第一次會晤結果,五國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這是亞太地區首份多國雙邊政治軍事文件。

    協定的基本內容包括:雙方部署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互不進攻;雙方不進行針對對方的軍事演習;限制軍事演習的規模、範圍和次數;通報邊境100公里縱深地區的重大軍事活動情況;相互邀請觀察實兵演習;預防危險軍事活動;加強雙方邊境地區軍事力量和邊防部隊之間的友好交往等。

    1997年4月24日,五國領導人在莫斯科第二次峰會上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其主要內容是:中國與俄、哈、吉、塔雙方將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裁減到與睦鄰友好相適應的最低水準,使其只具有防禦性;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謀求單方面軍事優勢;雙方部署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互不進攻;裁減和限制部署在邊界兩側各100公里縱深的陸軍、空軍、防空軍航空兵、邊防部隊的人員的主要種類和武器數量,確定裁減後保留的最高限額;確定裁減方式和期限;交換邊境地區軍事力量的有關資料;對協定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

    中俄邊界西段50余公里,東段約4280公里;中哈邊界1700多公里;中吉邊界約1100公里;中塔邊界約400多公里。根據該裁軍協定,在中國與俄、哈、吉、塔共長達7000多公里邊界線各自一側100公里範圍內,裁減後每一方保留的陸軍、空軍、防空軍航空兵的人員不超過13.04萬人。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兩項協定是亞太地區軍事緩和道路上最初的實際步驟,為和平解決領土爭端創造了先例。協議首次在7000多公里長的共同邊境地區建立了一個相互信任的地帶,在這裡軍事活動具有了透明性、可預見性和可控性。

    這兩份文件,實際上也奠定了“上海五國”在世界政治詞典中的重要地位。

    1998年7月3日,“上海五國”國家元首在阿拉木圖舉行第三次會晤,五國外長在會晤結束後簽署了聯合聲明。聲明支援哈薩克提出的關於召開亞洲相互協作和信任措施會議的建議。此次會晤期間,哈薩克與中國還簽署了哈中國界第二補充協定,此協定劃定了以前懸而未決的兩段長達120公里的哈中共同邊界,它的簽署標誌著哈中兩國國界問題的全面徹底解決。阿拉木圖會晤還為擴大五國經濟合作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999年8月24至25日,“上海五國”領導人在比什凱克舉行例行會晤,簽署了確定戰略夥伴關係基本方針的宣言。討論了打擊越境犯罪和毒品走私的問題,並特別注意到恢復“絲綢之路”的問題。

    2000年7月5日,“上海五國”國家元首在杜尚別舉行會晤,討論各成員國在確保地區穩定安全方面,在有效打擊國際恐怖活動、宗教極端主義、分離主義、販賣毒品和非法移民方面的相互協作問題。烏茲別克共和國首次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首腦會晤。在這次會晤中,各方表示,決不允許利用本國領土從事損害五國中任何一國主權、安全及社會秩序的行為,並對吉爾吉斯共和國關於在比什凱克市建立地區反恐怖機構的倡議表示支援。

    從“上海五國”發展的歷程可以看到一條明顯的主線,即務實和考慮到彼此利益的態度代替了意識形態。五國彼此的利益是邊界穩定、為經貿交流創造有利的條件、協調國際舞臺上的行動。但是,“五國”並非軍事政治聯盟,而是一個開放的、不針對第三國的論壇。

    有人認為,是蘇聯的解體所形成的新的地緣政治現實導致了“上海五國”的誕生:新獨立國家相繼出現,全球面臨走向單極世界的危險,中亞地區出現恐怖主義、軍火走私等許多新威脅等。此外,“冷戰”遺留下嚴重的相互不信任和大批武器,國際關係體系的改變以及地區安全問題需要重新得到解決的需求,也在客觀上催生了“上海五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次五國峰會越來越廣泛地討論安全之外的各種政治和經濟性問題。參加國正努力把“五國”變成多邊合作機構和規模更廣泛的國際組織。顯然,各國深化經濟協作的步伐將迅速加快。在這方面,互利工程的前景和土壤是寬廣的。

    能夠證明“上海五國”所取得的成就的一個跡象是,已經有其他國家表示願意進入這個圈子。巴基斯坦已正式提出加入該組織。蒙古和印度也表現出興趣。

    值得提及的是,在五國的框架內,中國加強了與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俄羅斯的理解與合作。雙方發表聯合聲明稱,將不把戰略核導彈瞄準對方,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雙方達成兩國領導人將定期舉行會晤(一年至少一次)的協議。同時,兩國還聯合發表聲明指出,俄羅斯和中國都主張世界朝著“多極”方向發展,並準備在這個進程中從兩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國際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出發進行合作。

    當前,隨著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發展,要求國際關係民主化的呼聲日益高漲,建立單極世界的企圖越來越不得人心,也越來越不可能。但是,另一方面,霸權主義和冷戰思維並未因人類跨入新世紀而退出國際舞臺,相反,還出現了某種回升的跡象。

    人類已進入第三個千年。這個千年受著全球化、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威脅。獨自一國很難妥善地應付時代的挑戰。“上海五國”在過去五年的實踐表明,合作和對話是一個多麼明智的選擇。

    分析人士認為,經過五年的發展,“上海五國”已經成為抗衡單極企圖的強大力量,成為連接五國人民友誼、維護五國戰略利益的堅實紐帶,成為推動歐亞大陸乃至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重要積極因素。

    從這個意義上説,也許“上海五國”存在的意義怎樣高度評價也不為過。

     千龍新聞網2001年6月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