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別使自己無藥可治!

    觸目驚心耐藥菌

    21世紀人類將面臨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脅:耐多藥結核菌、艾滋病病毒、醫院感染的耐藥菌株,其中耐藥菌的發展速度令人觸目驚心。

    據全軍醫院感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304醫院感染控制科主任張延霞介紹,20年代,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鏈球菌。而到了90年代,産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腸球菌,耐盤尼西林的肺炎鏈球菌、真菌等多種耐藥菌。

    大量耐藥菌的産生,使難治性感染越來越多,導致病菌感染的機會越來越多,治療感染性疾病的費用越來越高。如耐盤尼西林的肺炎鏈球菌,過去對盤尼西林、紅黴素、磺胺等藥品都很敏感,現在幾乎“刀槍不入”。綠膿桿菌對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種抗生素的耐藥性達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對西力欣、復達欣等16種高檔抗生素的耐藥性高達51.85%—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除萬古黴素外已經無藥可治。

    從細菌的耐藥發展史可以看出,在某種新的抗生素出現以後,就有一批耐藥菌株出現。醫學工作者開發一種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而一代耐藥菌的産生只要2年的時間,抗生素的研製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藥菌的繁殖速度。目前,臨床上很多嚴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為耐藥菌感染,抗生素無效。

    濫用抗生素誰之過

    304醫院呼吸科主任文仲光認為,在我國,導致濫用抗生素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醫生的原因。每一個醫生對抗生素都有處方權,並不是每一個醫生都懂得合理使用抗生素。個別醫生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違背職業道德,給患者開許多根本不需要的高檔抗生素。

    二是患者的原因。文主任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他出專家門診接待了一位患普通感冒的患者,文主任給她檢查後,開了20元左右的藥。這位患者很不高興,要求開抗生素,要求輸液。文主任説,絕大多數感冒都是病毒性感染,對免疫功能正常者,根本不需要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可以殺死病菌,卻不能殺滅病毒。門診時經常有患者點名要抗生素,而且越貴越好,越高檔越好,也是造成濫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

    三是食品的原因。個別地方的養殖業濫用抗生素,在雞、鴨等飼料中摻雜抗生素,一方面動物、禽類體內殘留的抗生素會轉移到人體,另一方面,動物、禽類産生的耐藥菌也會傳播給人類。

    合理使用抗生素 要走出誤區

    誤區之一:抗生素可以預防感染。北京某商場一位職工做腰椎間盤突出手術,為預防感染,醫生給他用了大劑量的抗生素,引起腹瀉。醫生又用抗生素止瀉,結果腹瀉越來越厲害,生命垂危。專家會診認為是由於濫用抗生素導致的“抗生素相關性結腸炎”。專家認為,抗生素只能用於治療敏感性細菌引起的感染,起不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等於給細菌打預防針,誘導細菌的抗藥性。

    誤區之二:抗生素可以外用。不少外科醫生經常把抗生素配成液體沖洗傷口,有的在術後向傷口內撒抗生素粉劑,不少患者用利福平點眼……這都是很不正確的。抗生素教科書規定的非常明確,所有生物合成類抗生素、沙星類抗生素以及用於治療重症感染的抗生素,是不可以外用的。利福平是治療結核病的首選藥品,而我國不少醫生用利福平給患者點眼。由於利福平的廣泛使用,耐藥性明顯提高。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調查,我國結核菌耐藥率高達46%,但不能説與利福平的濫用毫無關係。

    誤區之三:廣譜抗生素比窄譜抗生素效果好。所有的病人都希望藥到病除,特別是對抗生素的療效有著過高的期望。專家認為,抗感染的治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急性感染,抗生素一般要用3至5天。有不少病人急於求成,使用一天后感到症狀沒有明顯好轉,就誤以為無效,要求醫生用其他抗生素或增加使用其他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則是能用窄譜的不用廣譜的,能用低級的不用高級的,用一種能解決問題的就不用兩種。

    誤區之四:抗生素是消炎藥。多數人將抗生素等同於消炎藥,誤以為抗生素可以治療一切炎症。實際上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引起的炎症,而對由病毒引起的炎症,如病毒性感冒或哮喘病人的變態反應性炎症沒有效。專家介紹説,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局部軟組織的淤血、紅腫、疼痛,過敏反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來進行治療。

    跳出怪圈,換個思路抗感染

    近年來,發達國家把對感染的預防放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上,因為絕大多數的院內感染是內源性的,與患者的免疫力有密切關係。人體有6大儲菌庫:上呼吸道、口腔、胃腸道、沁尿道、陰道、皮膚。如果其生物社會失去控制,就會源源不斷地向感染或菌群失調的領域供應。致病菌可以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即使把一個菌庫的細菌全部殺死,也會馬上被別的細菌定植。醫院感染就是這樣,當病人剛住院時帶的敏感菌株,住院後被殺滅,取而代之的是來自醫院醫護人員或其他病人身上的耐藥菌株。

    在我國,中醫講究“祛邪扶正”,二者不可偏廢。抗菌素主要起的是祛邪的作用,但抗生素必須通過機體自身的免疫力才能發揮作用。因此,還應該有其他的措施來扶正,雙管齊下,才能取得最好效果。20世紀90年代初,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熊德鑫教授提出了“用微生態療法防治疾病”的觀點。同抗生素的不同點在於,抗生素是通過抑制和殺滅致病微生物達到治病的作用。而微生態療法則是通過扶持生理性微生物,調整和改善人體微生態係的內環境,促進微生態平衡,提高機體的免疫水準和定植抗力而獲得防治疾病的效果。有人曾預言,20世紀是抗生素的輝煌時期,21世紀將成為微生態治療的黃金時代。

    

    《北京青年報》 2001年6月0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