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一萬支杜冷丁聚積罪惡 癌症母子竟發毒財

    聽到這起令人震驚的販毒案時,我們的感受非常複雜,一對母子,雙雙身患絕症,本來讓人不勝同情,但他們竟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癌症患者來販賣毒品,聚斂財富,害了多少家庭財人盡散,一個吸毒者的妻子在給當地公安局長的信中憤怒地説:“老妖婆害了我的家……”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自己用來鎮痛的杜冷丁竟然能以十倍的價格倒出

    2001年4月,湖南省津市市公安局刑警大隊禁毒中隊在清理全市吸毒人員案卷時,無意間發現有相當多的吸毒人員所注射的毒品杜冷丁均來自同一個地方——該市北大路313號一居民住宅。這一特殊現象當即引起了禁毒刑警們的警惕。

    調查得知,北大路313號居住著的是一對雙雙患病的母子。母親王家林,今年78歲,1995年經常德津市人民醫院確診患子宮癌;兒子叫金署初,50歲,是津市城裏小有名氣的木匠,離婚後單身,1998年10月,被省腫瘤醫院診斷為直腸癌。

    

    怎麼看,這都是一對相依為命、值得同情的母子。然而人們對此抱有的同情沒能持續多久,1998年年末,也就是兒子金署初癌症確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切就發生了質的變化。

    母子倆的癌症確診後,金署初開始憑藉《癌症病人申請領取鎮痛專用麻醉藥品供應卡》從津市各醫院購買杜冷丁,用以鎮痛。

    1998年11月初的一天,金署初一個久未見面的朋友到他家來坐坐,沒想到坐了沒多久,朋友突然毒癮發作,倒在地上掙紮起來,痛苦不堪之時,這位朋友無意中看見了金署初櫃子裏的杜冷丁,如同行將溺斃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突然衝過去,抓起一瓶杜冷丁,用隨身攜帶的針筒飛快地注射進自己體內,並很快地恢復了正常。他當即甩出一疊鈔票,向金署初要了兩整盒杜冷丁,喜滋滋地走了。

    一支杜冷丁從醫院買來也就是6到8塊錢一支,兩盒20支也不過100多元。現在捏著手中這一疊百元大鈔,聰明的金署初很快就從這小小的針藥中嗅出了濃重的金錢味道。他當即就從患病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開始利用母子倆身患絕症的特殊身份,開始了販毒斂財的罪惡生涯。

    ■門上一大一小兩個洞,用來交易毒品

    ■警方搜查金署初家短短的半個小時裏,竟有6名吸毒人員到府購買毒品

    據吸毒人員向警方交代,他們去金署初家買毒品都有事先約定好暗號,像搞地下活動一樣,金家陽臺上長年挂著的窗簾就是他們的暗語。如果那天還有杜冷丁賣,窗簾就會稍稍合起,只留一條縫;如果當天沒有毒品,窗簾就會被完全打開,表示都賣完,那麼吸毒者也就不必再費勁上樓去問了。

    金家的大門上有兩個人為鑿出的洞,一個僅乒乓球大小,另一個則比較寬大,足可通過一本厚書。那個小一點的洞是用來賣零支杜冷丁的,大一點的洞,則用於整盒交易。

    通常金署初出外購買杜冷丁,王家林端坐家中,幫兒子從事“銷售”工作,吸毒者一般在門外先説清要買多少杜冷丁,由王家林決定打開哪個洞,從洞中接錢、交藥。正是這一大一小兩個洞讓他們將毒品源源不斷地流向社會,而不義之財則源源不斷流進他們的口袋。

    2001年5月8日,禁毒中隊的刑警們來到金署初家中,將其正式抓獲,隨即對金家進行了全方位的搜查。

    據了解,津市市70%的吸毒人員都知道金署初家中有杜冷丁出售,到府買毒品者絡繹不絕,這也就促成了母子倆利欲的極度膨脹與滿足。就在警方搜查金署初家短短的半個小時裏,竟先後有6名吸毒人員到府購買毒品。

    ■販毒當成事業,連病痛都顧不上了

    ■20萬元贓款的下落,金署初拒不交代

    年逾古稀的老母與年過半百的兒子,兩人都身患絕症,是什麼原因使他們瘋狂販賣毒品?

    據鄰居講,王家林身體特別差,根本無法出門,眼看不久於人世,販毒完全是為了給兒子留下更多的錢治病,而金署初自從幹上這一行後,竟把它當成一個事業來幹,每天奔波在外面進貨,連病痛都忘記了,從醫院拿來的杜冷丁自己很少用,精神狀態很好,根本不像個癌症病人。

    據津市市公安局禁毒中隊賀隊長介紹,從1998年到2001年,金署初先後多次到津市市人民醫院、湘航醫院、南區醫院、市血防站等醫院購得杜冷丁1萬多支,再以七八十元甚至100元一支的高價轉手賣出,利潤高達10余倍,前後牟取暴利20多萬元。

    可公安民警沒有從金署初家裏沒收過一分錢,為什麼呢?賀隊長説,金署初太狡猾了。每次訊問他時,他都説實話,但從不把實話説完,而是只説一半,剩下的讓我們去查。他們母子倆販賣的毒品數量,我們都是通過他們的《供應卡》使用情況算出來的,至於他們販毒所得的贓款,金署初名下沒有一分錢,他可能將錢轉移了,我們又沒有權利查抄他親屬的財産。金署初對贓款的去向拒不交待。

    王家林由於身體虛弱,由小兒子取保候審接回家裏。

    ■病人可以用多少支杜冷丁全由醫生決定,管理上的漏洞給金署初們可乘之機

    杜冷丁,又稱鹽酸哌替啶,係合成麻醉藥品,用以鎮痛,有針劑和片劑兩種,如濫用會成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定為特殊管制藥品,同海洛因、鴉片、冰毒等同被禁止販賣和濫用。

    既然如此,金署初母子是如何在不到三年內購買到如此多的杜冷丁麻醉劑呢?這就“多虧”了他們那足以令人同情的特殊身份——癌症患者。

    津市醫藥監督局藥品安全科的徐先生告訴記者,根據市裏規定,癌症患者必須出據縣級以上醫療單位的診斷證明、本人身份證(如果需他人代領,則還要有代領人身份證)或戶口簿方可領到《癌症病人申請領取鎮痛專用麻醉藥品供應卡》。憑此卡可到局監藥指定的醫院購買鎮痛品,一張卡可以買多少鎮痛品,由醫生根據病人情況決定。此卡10天換一次。

    被授權決定鎮痛品劑量的醫院是怎麼做的呢?津市人民醫院醫務科的龔女士説,病人前來買藥,我們的原則是一次不能超過4支,但一張卡究竟可以買幾次,龔女士説:“具體情況不清楚,每個病人的情況不一樣。”

    醫院對杜冷丁的管理竟然如此寬鬆,這是普遍現象嗎?記者又採訪了湖南省腫瘤醫院醫務處的黃女士,她説:“我們醫院一般是給中晚期的病人發放《供應卡》,病人必須有我們醫院的診斷才可以,而且病人來買杜冷丁時,必須由醫護人員當場注射,絕對不允許他帶走。如果因身體虛弱需他人代買,手續齊全,第一次我們允許帶走,但第二次來,必須帶來使用過的空瓶,才能再買。”

    北京市友誼醫院血液科的副主任醫師熊梅告訴記者,她從沒聽説過癌症患者販賣杜冷丁的事,因為醫院對杜冷丁控制得很嚴,像友誼醫院就要求有《供應卡》的患者到醫院來打,如果實在來不了,也最多只給代買的人三支藥,下次來時,三支空瓶一支也不能少,這樣才能再買藥。熊大夫還説,一般的癌症病人一天也就需要一兩支,如果每天要打三四支,那病得已經非常嚴重了。

    據統計,津市市今年已經破獲的販毒大案中,90%的販毒人員均是販賣杜冷丁。僅2001年5月前後,津市市公安局禁毒中隊就破獲了金署初和王家林、張怡生、柏依蓮等數目達到5000支以上的杜冷丁販毒案。

    禁毒中隊的賀隊長説,“按照有關規定,販賣杜冷丁達到2500支以上者,最高刑罰就可判死刑。也許有人會覺得金署初身患絕症,我們在起訴他時會不會從輕,這絕對不會,我們面前的金署初思維活躍,狀態很好,除了説話有氣無力外,跟正常人沒什麼區別,而且他至今不肯完全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實,為了偵破此案,我們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個從金署初處買過杜冷丁的吸毒人員我們都訊問過兩次,我們是重證據,輕口供,用大量的證據説話。這個月我們就會將金署初移交檢察機關,對他提起上訴。”

    《北京青年報》 2001年7月15日



相關新聞


聚焦禁毒日:我國吸毒人員已達86萬



罪過 雪梨竟開吸毒館



都是毒品惹的禍
---秘魯擊落美國私人飛機內幕



一日三餐能養出癌症 膳食習慣該改改了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