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瀋陽“黑道霸主”覆滅記

    今天上午10時,瀋陽市公安局向新聞界宣佈,對以劉涌為首的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集團的抓捕、審訊和調查取證工作已經結束。警方共抓獲劉涌犯罪集團案涉案成員45名。現已查實,這個集團犯罪事實42起,致死致傷42人,其中死亡1人,重傷16人,查獲各種槍支13支,各種藏刀、匕首、槍刺26把,以及一批涉案車輛。此案即將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瀋陽市惡行纍纍的黑社會性質犯罪集團頭子劉涌,身上卻籠罩著一系列眩目的光環:瀋陽市人大代表、致公黨瀋陽支部副主任委員、嘉陽集團董事長。近年來,劉涌糾集一批有前科劣跡的人員充當打手,勾結一些基層民警和個別腐敗分子入夥作保護傘,購買大量槍支彈藥和管制刀具,以打、砸、砍、殺等暴力手段濫傷無辜,暴斂錢財,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

    在瀋陽大紅大紫、風光一時的富商劉涌,竟是血案纍纍、獨霸一方的“黑老大”

    2000年5月,劉涌從香港請來一著名藝人,在瀋陽五里河體育場搞了一場專場演唱會,到場觀眾上萬人,此事成為實力雄厚的嘉陽集團一次成功的商業策劃。劉涌在瀋陽“如日中天”,獲得當地優秀民營企業家、扶貧先進個人稱號,一些主要領導先後到他的企業考察、題詞。進而劉涌成為和平區政協委員,當上了市人大代表。

    劉涌生於1960年,1984年開始在瀋陽經商,經營涉及超市、房地産、餐飲娛樂、香煙批發。在瀋陽市最繁榮的中街、太原街等黃金地段,均有劉涌的商場,並獲得上萬平方米的房地産開發權。劉涌曾得意地説,我的資産已超過5億元,在瀋陽沒有幹不成的事兒。

    然而,劉涌那看似成功的發家史,卻充滿了刀光劍影,犯下無數血案。

    非法致富、暴力聚財是其發家的一大特點。1992年,他持槍打傷一名派出所副所長,被警方通緝。1994年劉涌在廣州市被抓押解回沈,1995年他買通有關人員騙得取保候審,直至1997年初解除。

    在取保候審期間,劉涌仍倡狂作案,強取豪奪。1995年九、十月間,劉涌為霸佔中街瀋陽雙興購物中心開辦百佳超市,指使打手對購物中心經理吳某進行毒打,繼而到吳家威脅和騷擾,逼迫吳某將花200多萬元裝修好的470平方米門面房“轉租”給他。之後,劉涌又向別人勒索25萬元,從中拿出5萬元給吳作為補償。同年夏天劉涌替他人報復行兇,帶領打手追殺一個體老闆韓某,連扎帶砍100多刀。

    為達到聚斂錢財、獨霸一方的目的,劉涌糾集一批有前科劣跡的人員充當打手,購買大量槍支彈藥和藏刀、匕首,倡狂打、砸、砍、殺,與其他黑勢力火拼。從落網的團夥成員看,這批人以劉涌為核心,以程建、吳靜明、宋健飛等有前科的社會閒散人員為骨幹,在劉涌指揮下長期為非作歹。後來又有其弟劉軍、朱赤(均為和平區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等多名基層民警加入,更令其膽大妄為。

    以嚴密武裝組織作“保障”,以殘忍的手段打壓競爭對手,以卑鄙的行為壟斷市場,劉涌在瀋陽迅速暴力致富。他自稱是“黃山”和“雲霧山”香煙瀋陽總代理,對所謂 “擅自”經營者一律暴力清除。1997年秋,劉涌得知和平區一檔口賣黃山牌香煙,便指使打手對業主李某、張某拳打腳踢,將檔口砸爛。1999年10月15日,劉涌指使程建等10多名打手,將一名賣此類香煙業主活活打死。自從劉涌轉向發展房地産後,只要他看上的地塊,就會採取暴力手段弄到手。1999年6月,劉涌取得瀋陽中街部分商業開發權後,大搞“砸拆”,暴力動遷。中街大藥房等單位沒有順從,劉涌指使打手持藏刀、槍刺等兇器,在光天化日之下砸毀藥房,砍傷值班經理和多名員工,臨走時還把附近兩家店舖的玻璃也砸壞,嚇得這些店舖趕緊倒出地方。劉涌還通過鉅額行賄、不付利息等違規手段,從金融機構獲得上億元貸款,在瀋陽市黃金商業區大搞房地産開發。

    在日常生活中,劉涌流氓成性,隨意砍殺,濫傷無辜。一個“算命大仙”只因説了幾句“你面色不正、身體不好” 之類的話,他就大發雷霆,指使打手將其連扎15刀,腸子都流了出來。為發泄私怨,他指使他人將遼寧省某銀行副行長砍成重傷。劉涌在駕車途中發現某大學一位副院長的車隨後行駛,就以“跟蹤”為由,派打手將副院長打成重傷。

    劉涌還常與其他黑勢力火拼,鞏固其“黑道霸主”地位。劉涌與幾名民警及打手在自己開的飯店中吃飯,與瀋陽市另一黑勢力團夥首領李俊岩(已被公安機關打掉)等人發生爭執,展開槍戰。劉涌從身邊民警朱赤的提包裏拿出手槍連開數槍,將李的腿打折。劉涌的打手與人毆鬥,互有受傷,他立即帶領劉軍、朱赤、孟祥龍(均為民警)帶著藏刀等兇器,開車追到某醫院,對正在縫合傷口的黃某等人一頓刀砍,還要對方拿3萬元消災才算了事。

    劉涌特殊的身份增加了打擊的難度,瀋陽警方採取超常規手段將劉涌犯罪集團徹底摧毀。

    就在近幾年劉涌在瀋陽的影響越來越大之時,一封封群眾舉報傳到瀋陽警方的案頭,引起了有關領導的高度關注。

    據瀋陽市公安局局長楊加林介紹,公安機關是1999年5月25日對劉涌集團正式立案偵察的。有關方面曾經在幾年前對劉涌一夥開展打擊,但因種種原因沒有徹底摧毀。劉涌團夥社會關係十分複雜,反偵察能力很強,方方面面有不少熟人,和上層個別領導也有密切關係。近年,他又有人大代表這張護身符,反倒越來越風光、越 “好使”。如果拿不到鐵的證據貿然行動,公安部門將會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加之劉涌集團殺手眾多,他不高興就可能隨意砍殺無辜,如果行動稍有閃失,不僅危及個人安全,連家人、親屬也將受到嚴重威脅。

    為慎重起見,並將犯罪團夥一網打盡,公安部門成立了精幹的3人專案小組,直接歸公安局局長楊加林、副局長于淩舜指揮,不向外界透露一點風聲。他們採取多種高科技手段,佈置了多名特情,在絕密狀態下進行了近一年的偵察,初步掌握了確鑿證據。

    去年6月底,瀋陽市公安局首次將此案向上級彙報,得到有關領導的支援。7月1日,公安機關依照程式向瀋陽市人大常委會申請對劉涌採取強制措施,當天獲批准後,立即展開抓捕行動。參戰幹警都是在行動伊始才被告知具體任務,幾個專案小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相繼抓到劉涌團夥成員。

    但在抓劉涌時出現了意外。公安人員將劉涌經常乘的賓士車緊緊看住,不料當天劉涌接待一香港藝人,晚上乘別人車外出宵夜,偵察員撲了個空。這時劉涌預感不妙,電話通知程建、張建奇等幾名主要心腹迅速逃跑。瀋陽市公安局立即決定,申報上級公安機關向全國發出通緝令,並在遼沈地區新聞媒體公佈,懸賞5萬元舉報行蹤,同時向邊防等部門傳送了協查資料。7月11日,劉涌、高偉等人在黑龍江黑河市準備出境時,被當地公安機關抓獲。此舉標誌著劉涌犯罪集團徹底被打掉。

    2000年7月,瀋陽警方派出以副局長于淩舜為首的辦案組,星夜兼程趕到黑河。當得知劉涌被押回瀋陽時,數千名群眾自發地來到市刑警支隊門口,群眾打出“為民除害”等橫幅向英雄們問候,送來一箱箱飲料食品。

    一些黨政部門的腐敗分子充當了劉涌的“ 保護傘”,使血案纍纍的黑道老大得以迅速壯大勢力,其深刻教訓發人深思

    在眾多“閃亮”的光環中,劉涌最看重的是人大代表這個頭銜,把它印在名片最顯眼位置,以此為金字招牌,騙取有關部門的支援。這些年,劉涌勾結地方黨政部門的腐敗分子,編織了強大的“保護傘”。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麼一個黑社會頭目,反以人大代表身份監督公安等執法機關。

    一個惡行纍纍的黑社會犯罪集團頭子,為什麼能當上人大代表?

    據瀋陽市有關部門介紹,劉涌是由和平區勞動局黨總支推薦,成為這個選區的市人大代表候選人。這一推薦完全是劉涌花重金買通和平區勞動局有關領導得到的。劉涌與和平區勞動局副局長高明賢個人關係甚密,認高作“乾媽”。據介紹,當時高明賢主抓黨務和企業,在她直接操辦下,推薦劉涌為人大代表的事情沒有提交勞動局黨組和黨總支班子討論。一當事人説:“我後來是按高明賢的要求,給劉涌的鑒定材料蓋組織公章時才知道此事。”公章一蓋,本是“乾媽”等人的徇私推薦,就堂而皇之地成了黨組織推薦。

    為了順利通過人大代表的投票,劉涌夥同有關部門偽造履歷,隱瞞了打傷派出所副所長後逃跑、被抓及取保候審的歷史。在他的市人大候選人登記表上記載:“ 1986年至1994年在中華商場,1994年至1997年底在市百佳自選商場”。主要表現一欄則有一大段溢美之辭:“劉涌將一個商場發展成為一個企業集團,安置就業人員300多人,為振興和平區經濟做出很大貢獻”,“思想先進,作風正派,具備人民代表的資格”。虛假的推薦材料欺騙了投票的代表。在有235名代表參加投票選舉的區人大會議上,劉涌順利當選為瀋陽市人大代表。

    當上市人大代表後的劉涌,自認為有了金字招牌和護身符,開始參政議政,借勢羅織關係網,騙取上級領導對企業的支援,同時更加膽大妄為,強取豪奪,濫傷無辜。

    據瀋陽市公安局介紹,諸如暴力動遷中街大藥房並砍傷員工、為非法壟斷“雲霧山”牌香煙的批發生意而將另一業戶王某打死、將市飲食服務公司總經理砍成重傷、砍傷技術監督局執法人員等一系列重大刑事案件,都是在劉涌當上人大代表後發生的。這暴露出當前黑社會犯罪集團致富後,開始在政治上尋求地位,並當作“護身符”來掩護違法犯罪活動,為其經濟利益服務的趨勢。

    公安機關在抓獲劉涌犯罪集團涉案成員後,進行艱苦的審訊和調查取證,案件材料高達2米多。公安機關將對劉涌及其犯罪成員以涉嫌犯有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故意傷害罪、搶劫罪、偷稅罪、非法經營罪、敲詐勒索罪和私藏槍支彈藥罪、妨害公務罪等罪名,移交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記者採訪了解到,在劉涌犯罪集團的背後,一些黨政官員腐敗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新華視點”記者將進一步追蹤報道。

    

    新華社 2001-1-19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