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東北黑土地會在50年內消失嗎?

    我國東北廣袤無垠的黑土地是大自然歷經千百萬年孕育,賦予我們的得天獨厚不可再生的有限寶藏。“黑土地油汪汪,不上肥料也長糧”。然而,就是這樣一片富饒的土地,由於自然因素制約和人為活動破壞,正在遭受著水土流失的劫難,黑土正在驚人地流失。專家警告説,如果不能加以有效防治,東北黑土地可能在50年內消失。

    黑土腐殖質深厚,有機質含量高,“肥沃流油”的黑土只有在東北溫帶特殊的自然條件下才能形成,是最適合於農耕的土地。我國的黑土區主要分佈在東北松嫩平原的北東部,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三大黑土區之一,面積11.78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的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玉米出口基地,每年生産的糧食都在150億公斤以上。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長焦居仁説,長期以來,由於在開發和生産經營過程中,忽視了有效的保護,黑土地出現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目前,松花江、遼河流域侵蝕速率每年達0.2釐米至1.2釐米,而形成1釐米厚度的黑土則需要300年至500年的時間,流失的速度百倍于成土的速度!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面積達4.47萬平方公里,佔黑土區總面積的37.9%;黑土區平均每年流失0.3釐米到1釐米厚的黑土表層,50年代60釐米到70釐米厚的黑土層,現在大都只有20釐米到30釐米厚,不少地區已經基本失去了生産能力。“大沙包,破皮黃,光上肥料不長糧”,已成了今天黑土地水土流失危害的真實寫照。據測算,按目前的水土流失速度,黑土地現有耕地的黑土層將在40年到50年內全部被剝蝕。黑土地水土流失對土地資源破壞極大,東北黑土區土壤有機質每年以千分之一的速度遞減,每年流失的土壤養份價值5億到10億元。

    黑龍江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處處長徐景清説,目前全省有60%以上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黑龍江省黑土區坡耕地每年流失6毫米至7毫米厚的表層黑土,全省共有1571萬畝坡耕地表層黑土流失殆盡。60年代水土流失面積是7500萬畝,到了80年代就達到了2億多畝,20年增加了近兩倍。另外,全省目前有10萬多條大型侵蝕溝,吞佔耕地110多萬畝。全省坡耕地每年跑水總量是37億-40億立方米,這是造成崗地旱、洼地澇的重要因素;跑土總量是2億-3億立方米,相當於全省每年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完成的土方總量;黑龍江省每年流失掉的土壤氮磷鉀養份折合成標準噸化肥達500萬-600萬噸,相當於5個年産百萬噸的大慶化肥廠一年的生産總和。每年因水土流失少收糧食20億-25億公斤。這樣發展下去,黑龍江省很有可能變成寸草難生的第二黃土高原。

    嚴重的水土流失,使黑土地上産生了大量迅速擴張的侵蝕溝,令人觸目驚心。黑龍江省有一個縣,19.75萬畝的耕地上竟有大小侵蝕溝1764條。水保專家曾在吉林省松樹市劉家鄉合心村進行了實地考察。1961年,這裡還是一個草深林密、滿目黑土的寶地,但現在卻是一眼望不見頭的三四十米深、二三百米寬的大溝,溝坡陡如斧削,黃土裸露。吉林省雙陽市四家子鄉過去種玉米,畝産300多公斤,由於水土流失,現在有450畝地岩石裸露,不得不棄耕。而剩下的土地不能再種玉米,只能改種大豆和穀子,畝産也僅有65公斤左右。

    眼下,站在東北黑土區中的一些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舉目四看,只見到處是深溝險壑,恍如置身於黃土高原。據統計,目前像劉家鄉合心村這樣的侵蝕溝在吉林省松花江流域部份地區就有466條,在黑龍江省烏裕爾河中上游流域有24687條,在黑龍江省賓縣二龍山水庫上游275平方公里範圍內10年就形成了989條。據調查,黑龍江省共有較大型侵蝕溝14.4萬條,侵蝕耕地140萬畝,同時導致大量耕地被侵蝕溝切割而被迫棄耕撂荒。據推算,黑土區侵蝕溝佔地面積達706.8萬畝,每年損失糧食14億公斤,折合金額達五億多元。

    嚴重的水土流失還造成水旱風沙災害多發,使大量泥沙進入水庫、河道,造成河庫泥沙淤積,後果嚴重。據調查,黑龍江省二龍山水庫已淤積泥沙1000多萬立方米,無法正常運作。吉林省的沐石河、輝發河的某些河段,河床已高出地面1米多,成為黑土地上的“地上懸河”。松花江哈爾濱江段濱洲鐵路橋原先有8孔可以通航,因淤積現在只有2孔可以通航,航道已由1500公里縮短為580公里。

    黑土地的水土流失,使黑土區發生氣候異常的頻率增高,受災面積逐年增大。許多專家認為,拯救黑土地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焦居仁説,黑土地治理的緊迫性在於,有限的黑土層下面是黃土狀成土母質,這種成土母質與黃土高原的黃土不同,其有機質含量不足1%,無論怎樣處理,農作物都無法生長。過去黑土地不上肥料也打糧。如果我們現在還不能正確認識黑土地治理的緊迫性,抓緊治理,黑土區就將會變成名副其實的“不毛之地”。

    焦居仁説,黑土地不能毀在我們手中。保護黑土地是我們的歷史責任。治理水土流失各地已探索出了一些好辦法。黑龍江省總結出了“山頂栽松戴帽子,梯田埂種苕扎帶子,退耕種草鋪毯子,溝裏養魚修池子,壩內養鴨子,壩外種稻子,盆地栽樹結果子,平原網織格子,立體開發辦場子,綜合經營抓票子”的綜合開發經驗。黑龍江省拜泉縣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使該縣區域內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産、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生態環境正向良性迴圈發展。這個樣板召喚我們:只要下大力氣治理,黑土地一定會恢復容顏,綻開笑臉。

    

    《光明日報》2001-1-12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