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薩達姆生存術探秘

    到1月16日,海灣戰爭整整爆發十週年。在這個特殊日子來臨之際,不知道美國人作何感想。西方國家耗費了數十億美元執行禁飛令,咬住經濟制裁不鬆口,向伊拉克反對派撥出鉅款,希望借刀殺人。然而,效果如何呢?薩達姆仍在臺上,而且比以前更加強大,連西方媒體都不得不嘆服:薩達姆真乃最偉大的生存者!像他面臨如此巨大的壓力而不倒的世界領導人有幾個?!然而,薩達姆究竟有何妙計,把西方人認為不可能的事變成了現實?

    直挺挺站了5個小時

    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天,伊拉克在首都巴格達舉行盛大閱兵式,1000多輛蘇制坦克,大量地地導彈和防空火炮伴著雄壯的樂曲滾過大節目廣場。63歲的薩達姆總統在閱兵臺上檢閱大批部隊,他右手握著一支步槍,左手夾著一支雪茄,整個一好萊塢硬漢形象。而每當坦克車隊、飛機編隊和飛彈部隊要通過閱兵臺前,他都鳴槍示意。據統計,他總共單手舉槍連開了142槍!而且閱兵式進行了5個多小時,他也直挺挺地站了5個多小時!這陣勢,伊拉克人已經有十多年沒有看到了,薩達姆顯然在利用這個機會向西方國家表明:我薩達姆又回來了!!

    在接受檢閱的身著制式服裝的海軍、陸軍和預備役部隊中間,人們驚奇地發現一個黑衣罩身、只露兩隻白眼的特殊方隊。據介紹,他們都是自願以自己的生命與以色列抗爭的敢死隊成員。在檢閱台的正面,是一幅巨大的宣傳畫,下半部分是腳踩以色列國旗的戰馬,上半部分是目視前方的薩達姆半身像。

    1月16日是被伊拉克所稱的“戰爭之母”的海灣戰爭十週年紀念日。讓美國人耿耿於懷的是,薩達姆自上臺以來,已經送走了卡特、裏根、布希和克林頓(克林頓1月20日屆滿)四任美國總統,而薩達姆仍然穩坐釣魚臺!

    除掉薩達姆,或至少把薩達姆趕下臺是海灣戰爭後美國政府的一貫政策,按任何常規標準,這個目標早就應該達到了。伊拉克與伊朗進行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硝煙剛散,薩達姆又揮兵科威特。海灣戰爭一結束,西方國家便對伊實施嚴厲的制裁,而且美國和英國還不時地轟炸“禁飛區”。

    據統計,薩達姆執政20年,伊拉克人只有短短的4年沒有品嘗戰爭或制裁的滋味。僅此一點,就足以讓任何國家的領導人灰溜溜地下臺。然而,薩達姆不僅挺了過來,而且其權力基礎沒有顯示出任何不穩固的跡象。所以,他在閱兵時面帶難得一見的微笑,就毫不奇怪了,而美國人卻如坐針氈,因為薩達姆向全世界證明了一個事實:他是當代最神奇的政治生存者。

    美國找不到薩達姆的命門

    事實上,早在1991年,薩達姆就差點倒臺。那時候,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和南部的什葉派穆斯林南北夾擊,薩達姆政權的形勢一度相當嚴峻。然而,剛剛從科威特撤出的伊拉克軍隊迅速出擊,把這種不穩定狀態扼殺在搖籃之中。

    兩年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簽署了《伊拉克解放法案》,使得薩達姆的反對派可以獲得7800萬美元的鉅額援助。然而,從法案生效的那天起,美國人就開始頭痛:這筆錢到底該怎麼花?由誰花?美國人一想起這筆錢就哭笑不得,“伊拉克國民大會”算得上是伊拉克最大的反對派了,但讓美國人失望的是,1996年薩達姆在美國人的鼻子底下端掉了該組織在伊北部的老巢後,直到今天元氣都沒有恢復過來。

    “伊拉克國民大會”成員包括庫爾德人、君主制支援者、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和獨立分子,幫派林立,內鬥不斷。該組織領導人阿梅德查拉比曾經跌入約旦銀行醜聞漩渦,而且美國對他從來就沒有滿意過。

    美國人也曾指望伊拉克內部爆發更直接的起義,但薩達姆的嗅覺異常靈敏,那些想幹點“大事”的人實際上根本不可能組織起一場成功的政變。一位反對派領導人失望地表示:“如果你找到3個人組織政變,那麼3個人都會把政變計劃悄悄地告訴薩達姆。這是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如果他不告訴薩達姆,另外兩人肯定會告訴。”

    美國政府大方地捐助給伊拉克反對派的資金讓每一個納稅者心疼,然而,這筆錢與維持“禁飛區”耗費的錢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雖然“禁飛區”由英美共管,但扔炸彈的事大多是美國人去幹,不説不知道,一説嚇一跳,迄今為止,美國已經在“禁飛區”扔下了450噸炸彈!英國為“禁飛區”耗費了7000萬美元,而美國部署了200架戰機、19艘戰艦和2200名軍人,每年平均耗費10億美元!效果如何不知道,人們只知道從其他國家飛往巴格達國際機場的飛機越來越多。

     薩達姆擅長鑽美國人的空子

    美國採取的遏制政策可能讓薩達姆扳著指頭過日子,但薩達姆也充分利用英美轟炸造成無辜平民和兒童死亡這一鐵的事實讓世人明白:美國的這一政策不得人心。而且薩達姆並非一味固執,最近發生的兩件事便充分説明瞭薩達姆的確是一位很有戰略眼光的政治人物。

    其中是今年10月一架沙特客機被劫到巴格達。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打出了“人質盾牌”,他的形象因此受到負面影響。但這一次,他以高超的手腕處理了劫機事件,所有乘客都平安回家。這件事不僅使伊拉克與沙特之間的對抗情緒有所緩和,薩達姆還因此獲得不少讚譽,在國際舞臺上樹立了新形象。

    與此同時,在以色列和被佔領區,由於沙龍訪問聖殿山引發巴以衝突,薩達姆又牢牢地抓住這個機會,成為阿拉伯強硬派的代言人。由於中東局勢錯綜複雜,埃及、約旦等國領導人對這次巴以危機都採取了謹慎的態度,阿拉伯人對此十分不滿。而薩達姆則提高了自己抨擊以色列的嗓門,聲稱不惜與以色列決一死戰。結果他在阿拉伯人心目中的形象迅速提高。

    只要是對以色列不好的消息,對薩達姆來説肯定是好消息。正是由於以色列的存在,伊拉克才有機會重返阿拉伯世界。去年10月,阿拉伯聯盟舉行首腦會議,為了表明阿拉伯人的團結和對巴勒斯坦人的支援,阿盟向伊拉克發出了邀請——這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來的第一次。

    薩達姆趁熱打鐵,許諾從出售石油的收入中挪出8.81億美元的鉅額資金,支援巴勒斯坦人起義。其中部分資金分給最近在衝突中遇難的巴勒斯坦人的家屬,每個家庭能夠分到幾千美元。此舉對這些失去財政支柱的家庭來説絕對是雪中送炭。在閱兵式舉行前的耶誕節,薩達姆還出人意料地向基督徒伸出橄欖枝,希望穆斯林和基督徒攜起手來,恢復正義和和平,喚醒侵略者和殺人罪犯的人性。迄今為止,在薩達姆的號召下,伊拉克已有600多萬人簽字發誓,“為終結猶太複國主義而鬥爭”,雖然沒有人知道這一目標如何實現。苦日子終於熬到頭

    對薩達姆來説,現在的日子比過去10年的任何時候都要好過得多。其他國家以人道主義的名義飛往巴格達的客機越來越多;伊拉克航空公司不僅重新投入運營,還衝破了“禁飛區”;石油生産已經恢復到海灣戰爭前的水準。

    伊拉克平民也可以感覺到這種變化。食品配額已經增加;斷電不像過去那麼經常;飲用水的水質正在逐漸提高,污水也可以及時處理掉;營養不良、藥品奇缺、兒童夭折的消息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多。雖然那些問題仍然存在——伊拉克衛生部長于去年12月宣佈,制裁造成了1萬人死亡,但薩達姆認為,現在制裁對伊拉克來説已經不再是災難。

    伊拉克反抗制裁的方式有兩種。一個是蔑視制裁。雖然“不法”貿易經常被美國在海灣巡邏的戰艦阻止,但仍有一些伊拉克人通過各種方式採購新汽車或最新潮的電腦。一名在倫敦做生意的伊拉克人最近竟然為他兒子從巴格達帶回一個新力“遊戲站2”。他説:“那裏便宜,交錢就能買到,不用等。”

    另一方面,薩達姆採取了被美國人稱之為“義大利臘腸”的戰術,專門尋找制裁政策的漏洞,尤其喜歡做那些容易在美國和其他國家之間造成爭議的事。例如,很多國家派飛機飛往巴格達都打著“人道主義”旗號,然而,究竟什麼才是“人道主義飛行”?誰能説清楚?

    薩達姆的蔑視姿態的確讓西方國家很不舒服,但這就像伊拉克在閱兵式上展示的導彈,表面看上去很嚇人,實際上其射程都在150公里以內,並不違反聯合國的武器控制協議。因此,雖然薩達姆一直在抗議制裁,但制裁何時才能徹底解除,仍難以預料。

    許多阿拉伯人都認為,小布希上臺後如果繼續採取其父的強硬路線,那麼他肯定會面臨巨大壓力。美國新國務卿鮑威爾在獲得小布希提名後立即宣佈,他將繼續維持對伊的制裁。小布希也聲稱,對伊制裁只會進一步加強,不會削弱。然而,一些國際問題專家認為,小布希的這種説法很不現實。與此同時,薩達姆對入侵科威特一直沒有表示反悔之意,他仍在出錢讓伊拉克士兵寫下紀念“戰爭之母”十週年的回憶錄。薩達姆:死都不怕,還怕活

    西方人也知道“口能殺人”的道理,於是,西方媒體開始爆炒起“不倒翁”薩達姆的健康來。如果薩達姆的敵人相信的話,薩達姆少説也死過千百次了。就在薩達姆閱兵前,美國又傳出薩達姆中風的消息,埃及情報界甚至猜測薩達姆可能已經去世了!

    針對媒體報導薩達姆中風住院的消息,伊拉克官方公開予以駁斥。伊拉克政府發言人卡塔佈告訴記者:“這些都是胡亂捏造的報導,不值得回應。全世界都親眼看到,侯賽因總統是如何直挺挺地站了5個多小時來向部隊致意,是如何用單手舉槍連開了超過142槍,這是大部分年輕人都還做不來的。”根據伊拉克官方電視臺的報導,薩達姆在2001年1月3日還主持了內閣會議,螢幕上可看到他身著棕色外套、神色正常地走進內閣會議室。

    連總部設在倫敦的伊拉克反對派組織“伊拉克國民大會”對這些報導也持懷疑態度,這個組織的發言人説:“通過我們在伊拉克的多重消息渠道,我們都未得到有力的證據證明。而儘管有許多不同的消息渠道告訴我們,他真的中風,而且進了醫院……我們都無法證實……如果發生這樣的大事,巴格達軍警照理應該會提高戒備,但我們沒有聽到這方面的消息。”看來,薩達姆與西方國家這場“貓捉老鼠”遊戲還要繼續玩將下去。

    《今晚報》 2001年2月0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