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2001 10大震驚四座人物

    新世紀的開局之年,可謂跌宕起伏、波詭雲譎的365天。這一年,國際風雲驟起突變,似乎撼動著整個世界的格局變幻。這一切令人目眩眼暈,而地處世界東方的中國則繼續成為耀眼的新星。

    在21世紀的頭一年,中國繼續向高點攀升,7月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一舉成功,10月中國足球一圓44年的衝杯夢,11月中國敲開了封閉已久的W TO大門,一系列足以改變中國未來面貌的重大事件在我們眼前一一展現,並將全世界的眼球緊緊吸向東方。

    究其根底就在於中國經濟成為近幾年最富活力、最具生命力的增長點,而在這幅長長的中國經濟畫卷中,一些活潑、跳躍的商界人物成為我們經濟生活的聚焦點。他們中有的人,一語掀起千層浪;有的人,一個舉動引發了整個行業的震動和整合;有的人還讓我們往往沒從第一個震撼中覺醒過來,又被第二波衝擊波所刺激著……

    這次,我們摒棄以往的打分排隊評比的模式,不去評價這些商界人物的功過是非,也不論他們到底是輸家贏家,而只就他們對他們相關的行業及給我們所帶來的震動幅度,來一次年終大盤點。

    史玉柱 重新站立

    “巨人”就是非常人。當初,史玉柱將自己的集團以此命名時可能就賦予了他“巨人”的使命。巨人集團負債應該在3億-3.5億之間,其中欠個人(主要是購買了巨人大廈樓花的人)1.5億元,欠其他企業1.5億-2億元。史玉柱這位曾倒下的“巨人”,硬是在今年站起來欠債還錢,並説:“不久債務就全部還清了”,説這話的時候是在年根。弄得不光是輿論譁然詫異,就連債權人都有點受寵若驚。

    有人説,21世紀初,中國民營經濟最佳“經理人夢幻組合”是:CEO由史玉柱擔任,董事長、技術執行官、財務執行官和公共關係執行官則分別是“東方集團”的張宏偉、“聯想集團”的柳傳志、“萬通集團”的馮侖和“深圳萬科”的王石。

    更有人説,史玉柱從陰影中爬起來保持沉默才是腦白金,可史玉柱是不會永遠躲在幕後的,因為他畢竟是受傷的“巨人”。今年年初,當他覺得自己已經有錢應對以前的債務時,他走上了前臺。之後成立巨人投資公司,再收購上海健特。他在出山之後,一會將他的腦黃金搞得風風火火,一會兒又染指若干上市公司,史玉柱目前鎖定的目標主要集中在參股銀行、保險、證券公司之類。現在來看,一切在逐步明朗化。巨人投資的登臺,無疑會為史玉柱今後發展提供一個更大空間。

    楊瀾 霧裏看花

    2001年,當大多數國內的網路公司在低潮中為求生存而苦苦徘徊時,楊瀾和她的陽光衛視卻一馬當先,屢屢在媒體上曝出特大新聞:

    4月,陽光衛視打破了世界衛星電視平均7年持平的紀錄,創造了一個低投入、高産出的商業模式奇跡,在公司創建的第一年就實現了真正的營利。世界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將“陽光文化”列入全球最佳300家小型企業之一,並將其列入20家“未來之星。楊瀾也一躍而入中國首富行列。

    6月,“陽光文化在香港公佈了截至2001年3月31日年度的全年業績。在第一個財務年度內,“陽光文化總營業額激增至9630萬港幣,比上年度增長31%。自推出第一條主題衛星頻道以後,陽光集團的媒體業務在8個月內營業額取得約5700萬港幣的佳績,佔總營業額的59%。

    9月,新浪宣佈收購陽光文化29%的股份作為交換,陽光文化董事會主席楊瀾獲得800萬美元現金,以及新浪最多16%的股份(其中6%將取決於未來18個月陽光的經營業績),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

    11月,陽光衛視與四通成立陽光四通公司,新浪由此真正成為陽光集團,也就是楊瀾的夫婿吳徵的掌中物。從主持人到管理者,隨著角色的改變,楊瀾令人目眩。但是業界的看法卻不儘然。楊瀾搞媒體出身,因此,所有圍繞著楊瀾以及陽光衛視的故事都擺脫不了炒作的嫌疑。但是,這種炒作實際上都只是陽光集團業務的一個小部分。由於與資本市場運作相連,陽光衛視在股市上的價值也陡然而升,其實,這才是吳徵的本行,更是陽光集團的大業務。

    當人們把新浪與陽光的合併比喻成“網際網路的冬天裏,兩隻刺猬抱在一起取暖”的時候,這種資本和媒體的結合才表現得最為顯著。有媒體曾經分析,“陽光”進入“新浪”,吳徵將以此作為新的資本運作基點,完成更大的並購。不久前,陽光四通的成立似乎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楊瀾善用媒體造勢,夫君吳徵巧用資本擴充,陽光集團明天的故事仍舊是層出不窮。

    王志東 癡心不改

    近來,王志東再度成為媒體的熱點人物。在沉默了4個多月之後,王志東從幕後又重新走到臺前,在經過短暫的籌備之後,王志東成立了一家新的名為“點擊”的軟體公司,王志東希望通過點擊重新找到自己在網路經濟中的位置。

    王志東屬於國內網際網路業的先驅,儘管他本人不願承認,但是,在網路業的血雨腥風和大浪淘沙的洗禮中,王志東與張樹新一樣,其失敗令人扼腕嘆惜,但是,其經驗卻成為網路本土化發展的一種見證。回顧新浪的發展歷程,王志東至今都不能釋懷。他表示,如果現在回頭重新審視新浪,從四通利方與華淵的合併開始,他就有100條足夠的理由證明這個公司發展中的缺陷。

    但6月的新浪事件確實讓他感到了資本的殘酷和不近人情。他説,直到7月13日,奧運成功之夜,北京天安門那熱烈而高昂的場面才真正震撼了他,同時也使他清醒過來,他確定了自己未來的方向,他要從新的起點開始,證明自己的實力。他説,在經過深思之後,他又有了一個夢,他要讓這個夢在“點擊”中實現。“點擊”科技公司的使命是做網際網路和軟體相互結合的業務,隨著網路經濟的普及,這個領域將有很大的發展和市場。王志東希望經過半年的時間將産品商業化,並在未來以系列化推向市場。

    作為曾經“下崗”的CEO,新浪的風風雨雨使王志東與以前有了很多的不同。首先,在“點擊”中,王志東從一開始追求的就是紮實和平穩的風格。其次,為了使這個還處於“襁褓”中的“嬰兒”獲得足夠的“母乳”,王志東自己出資50萬元籌劃了新的公司,並帶領20多位員工開始了新産品的研製。他説,經歷過許多之後,我做事不再圖大,規模要與企業發展本身相適應。公司早期更需要的不是資金,而是靈活性與獨立性。等企業做大後,外來資本會在適當的時候介入進來。他表示,在為自己將滿周歲的孩子們準備了足夠的生活費之後,他準備好了從現在到明年年底新“點擊”運轉所需的全部資金。

    走出了網路的迷茫和霧靄,王志東在“點擊”中開始了自己新的人生,我們祝願能夠“點”夢成真。

    衛凱徵 不依不饒

    衛凱徵是個認準道理就堅持到底、不依不饒的人,從她這兩年打官司的風格就可看得出來,今年表現得尤其明顯。

    海南凱立本來是個要到上市指標的公司,在1997年那個時候,一個公司要到了上市指標,等於一隻腳已經踏進了證券市場的大門。但是,凱立的上市之路被監管部門切斷,盛怒之下的衛凱徵一紙訴狀,成為第一個將證監會推上被告席的人。經過一審、再審,今年7月,衛凱徵終審勝訴。

    衛凱徵雖然打贏了官司,但是,據記者了解,關心此案的各界人士普遍對凱立能否上市持懷疑態度。尤其是判決書指令證監會在兩個月內對凱立能否上市做出決定,萬一證監會不遵守,將給北京市高院出了一道難題。高院是不是要強制執行,如果強制執行,怎麼個執行法?難道會宣判凱立上市?

    事情果然向不利於凱立的方向發展。9月5日,判決書規定的時間到期,證監會方面沒有絲毫動靜。這時一家媒體報道説,證監會已向北京市高院申請暫緩執行,此消息至今未經確認。更嚴重的事情也發生了,在證券界頗有影響的《財經》雜誌9月號刊登了一篇名為“凱立真相”的長篇報道,對凱立公司本身提出一連串質疑。

    如果一個對凱立沒有了解的人看到《財經》的報道,一般會覺得衛凱徵將受到刑法的嚴厲制裁。衛凱徵告訴記者,一個和她很要好的女企業家看到《財經》的報道後,當場嚇哭了,以為衛凱徵要被抓起來。

    衛凱徵是在9月6日看到《財經》雜誌的文章,隨後凱立在深圳某媒體發表了一份簡短的聲明。然後,衛凱徵和總經理廖斌開始準備材料。40天之後的10月17日,衛凱徵終於向新聞界提供了一份長達15000字的“駁斥《凱立真相》的事實要點”,文章對《財經》雜誌文章中涉及的13個問題,逐條進行解釋,並在大部分解釋中,註明了相關證據及文件的名稱和文件號。在新聞界將這份材料報道之後,衛凱徵表示,這件事情沒有結束。

    反駁完《財經》的報道,衛凱徵爆出一個更驚人的內幕。她向新聞界透露説,在尋求國內上市的過程中,凱立公司也曾尋求在美國納斯達克買殼上市,結果遭遇騙局,被騙30萬美元。

    “911”事件後,很多人取消了美國之行,而這時的衛凱徵,卻和總經理廖斌一道,連續兩次飛往美國,處理這樁案子。衛凱徵告訴記者,根據她在美國了解到的情況,這個官司將耗費很長的時間,同時費用很高。

    臨近年關的時候,衛凱徵終於從美國回來了。讓記者大跌眼鏡的是,一向堅定不移的衛凱徵此次選擇了庭前和解的方式處理這一訴訟。

    也許,衛凱徵真的累了。也許,這只是她的一種策略,她還會有後續的動作。

    憑記者的直覺,這件事還沒有完,因為,很多的謎團還沒解開。

    張繼升 “沉默”標簽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是張繼升導演的,但是最終所有的賬都將算到張繼升頭上。2001年,圍繞鄭百文(600898)重組,中國的股民接觸了一個嶄新的概念,“沉默”被貼上一個標簽。

    在許多人看來,一個人面臨重大抉擇時選擇沉默,基本上是反對的意思,或者更準確一點,是“敢怒不敢言”。但是,在鄭百文200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修改的公司章程中,增加了一款,“股東大會在作出某項重大決議,需要每一股東表態時,同意的股東可採用默示的意思表示方式,反對的股東需作出明示的意思表示”。這就是所謂的默示原則。

     今年11月8日,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鄭百文股權轉讓訴訟案作出一審判決:確認鄭百文2001年度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作出的《關於股東採用默示同意和明示反對的意思表示方式的決議》和《關於授權董事會辦理股東股份變動手續的決議》有效;鄭百文公司和鄭百文公司董事會于判決生效後,即按照上述兩項決議之規定,完成股份過戶手續。

    就這樣,法院一紙判決,宣告鄭百文章程中的默示原則成立,從那天開始,至少在鄭百文公司中,沉默就意味著同意了。

    果真如此嗎?法律專家找出了其中的漏洞。

    有專家指出,章程規定的“同意的股東可採用默示的意思表示方式”而非“股東採用默示意思方式錶示同意”,這就是説,默示並不等於同意。默示既非同意的充分條件也非同意的必要條件,默示表示同意只是股東的一項權利而非義務。該項規定既不否定“同意的股東可採用默示以外的意思表示方式”,又因為沒有規定“股東不得棄權”,可以理解為“棄權的股東可採用默示的意思表示方式”,這樣,默示的意思表示可能是同意,也可能是棄權。其産生的最大的悖論是:棄權的人只能用同意(默示)的方式錶示。因此章程中關於“默示原則”的規定邏輯不完備。

    鄭百文幾乎土崩瓦解之際,山東三聯伸出一隻手,欲重組鄭百文,三聯總裁張繼升由此成為新聞界關注的人物。

    重組方案的核心內容是:三聯集團出資3.5億元購買信達公司對鄭百文的鉅額債權,然後豁免該債權,豁免的前提條件是原鄭百文全體股東將50%股權“集體過戶”給三聯集團。該方案在2001年第一次股東大會上以決議形式通過,大會在表決中就使用了“默示同意、明示反對”的原則,具體為投贊成票或“默示”均表示同意,投反對票表示反對。

    在重組方案完成之前,鄭百文這個股票早就被股民分到垃圾之列,但是,三聯的出現,讓鄭百文的未來出現轉機。

    有一點需要説明的是,即使重組不成功,張繼升早已成為最大的贏家。他的名氣已經如日中天,儘管這個名氣是褒是貶仍值得討論。

    因為在這之前,張繼升的名氣,主要是集中在山東的地界上,甚至是大明湖周圍。

    李書福 憤怒羔羊

    在本年度,他盡可能地讓人們領略他人格的風采。

    在上半年度,他的企業吉利集團因生産汽車不能被國家列入生産目錄,使得這位年輕的企業家不僅沒有氣餒,而且信心百倍,始終認為W TO的到來,意味著中國對民營企業産業的限制將會有所緩解。因而,作為吉利董事長的李書福毅然做出了許多讓同行業吃驚的舉措,首先是率先將吉利汽車降價至5萬元以下,打出了“吉利汽車就是你能夠買得起的轎車的口號,在人們的腦海中仿佛“吉利車成了“市民車的代名詞。吉利汽車的大幅降價,給中國汽車市場上一片活躍,緊接著“夏利、“長安、“英格爾、“富康等國産汽車不得不在吉利降價的大旗下“歸順于市場,讓利於民。

    緊接著吶喊民營汽車生産企業應該享受國民待遇。然而,他的這種聲嘶力竭的呼籲,並沒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因而在國家有關部門通過的一批汽車生産目錄中,吉利汽車依然是一個“黑戶的野孩子。一些敏感的媒介對此做出了種種猜測,同時也使得吉利炒得沸沸颺颺。而隨著中國加入W TO,誰也不能不顧國際規則,因而吉利汽車這個野孩子終於結束了長達近4年的“黑戶歷史,使得中國汽車生産企業中有了第一位“中國民營企業製造”的吉利汽車。

    為了使吉利汽車能家喻戶曉,力爭成為著名品牌,吉利毅然收購並成立了廣州吉利汽車足球俱樂部,其戰績赫赫。但終因裁判的“黑哨因素,使得李書福不得不做出“退出中國足球的決定,李書福為此又一次讓國人們大開眼界,率先將中國足協告上了法庭,並認為“中國足球太黑了,同時,他要求有關部門應該像反高官腐敗一樣查足球界的腐敗,聲稱,自己願意做“污點證人,“斃了我也要舉證,大有“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英雄氣概。

    李書福真的在本年度讓不少人許久緩不過勁來。

    顧雛軍 遭遇狙擊

    在《福布斯》雜誌最新公佈的中國大陸100首富企業家排行榜中,顧雛軍列居第20位,個人財富為19.6億元人民幣。

    不過,讓顧雛軍出名的並非大陸富豪排行榜,而是並購國內著名家電企業科龍電器的股份,顧甚至還為這次出名付出了代價。

    12月5日,國內幾家知名媒體幾乎同時發表文章,對格林柯爾公司在資本運作、技術含量等方面提出嚴重質疑,指稱格林柯爾是個“騙子公司”。顧雛軍遭遇前所未有的媒體狙擊。格林柯爾公司的股價從3.5港元跌到2.55港元,公司市值嚴重縮水10億港元。

    據格林柯爾公司2000年年報和2001年中報顯示,其銷售收入和利潤連續兩年保持超過60%的增長,2001年“截至6月底,純利達1.49億元人民幣”,業績高居香港創業板之冠。

    在中國家電企業中,近兩年科龍顯然以高層人事更疊不休“著稱”。科龍電器是我國最大的製冷家電製造企業,生産的“科龍”、“容聲”、“華寶”和“三洋科龍”系列冰箱、空調、冷櫃曾穩居國內市場前列。儘管這是一個擁有中國馳名商標、業績尚可的企業,但因其高層人事走馬燈般的更換而讓公眾充滿疑慮。

    今年10月29日,科龍再爆新聞,科龍電器新大股東入主。僅僅4天之後,科龍電器原董事會8名成員即集體“下課”,無一留任。

    科龍電器第一大股東容聲集團將所持20477多萬股科龍電器法人股,以5.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格林柯爾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格林柯爾以佔總股本20.6%的股份取代容桂鎮政府成為科龍電器第一大股東。順德市容桂鎮政府所屬的廣東科龍(容聲)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降為13.46%,成為第二大股東。

    科龍的新大股東格林柯爾公司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新董事會8名成員的新名單。

    在12月23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通過了股權變更、人事變動等事宜,格林柯爾正式入主科龍。顧雛軍一乾人等即將走馬上任,給科龍人事震蕩劃上句號。

    倪潤峰 再度出山

    8個月的時間,在人的一生中不過是彈指之間。對於長虹這樣的大企業來説,掌舵人的更替不僅對企業本身,對行業的影響同樣不言而喻。去年5月,長虹倪潤峰退居二線,趙勇走上領導崗位。今年2月,倪潤峰再度復出,趙勇辭職離開長虹。長虹急劇的人事更疊,反映出國內家電企業在發展道路上的迷茫和探索。

    8個月內,趙勇以長虹電器股份公司總經理的身份,對倪潤峰時代的企業發展思路、公司結構等進行了大幅度的清理。並明確表示,他的思路將和倪不同。8個月後,倪潤峰殺個回馬槍,大規模“撥亂反正”,趙勇的改革逐一被歸位。

    長虹每年上繳的利稅佔到綿陽市財政總收入的50%以上,對四川省GDP的貢獻達7%以上,2000年,長虹上繳的利稅總額是7.8億元,比1999年的9.4億下降了將近兩個億。

    長虹的這種狀況顯然不能令四川省政府滿意。2000年5月,倪潤峰退居二線。倪潤峰時年56歲,在長虹工作了32年,自從1985年擔任長虹機器廠廠長職務以來,長期集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的職務于一身,直接領導長虹從偏居一隅的小廠成為國內彩電行業的龍頭。長虹深深地刻上了倪潤峰的烙印。

    倪潤峰一直倡導以規模和價格作為主要競爭手段,憑藉長虹在資金和規模上的優勢,主動出擊,擠壓競爭對手。而趙勇上任之後,則堅持利潤第一,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為此,趙勇有幾個主要動作:一、強化研發力量,加強了對技術的重視程度,並在開發人員中設立了600萬元的“總經理獎勵基金”;二、大幅度提高技術人員的待遇,最高漲幅達6倍;三、大膽啟用了一批20多歲的年輕人;四、趙勇在任總經理期間,長虹同樣參與價格戰,但與倪潤峰時期明顯不同之處在於,這一時期,打價格戰以清除庫存為目的。

    從二人對企業發展的戰略思想來看,倪潤峰和趙勇分別代表了兩條不同的路線:趙勇可以被視為技術推進路線的倡導者,倪潤峰則可以看作是價格競爭路線的倡導者。這兩條路線在整個彩電行業內早已有之,倪與趙的“上上下下”,不過是兩條路線第一次激烈的交鋒。

    那些被趙勇大膽起用的人,在倪潤峰復出之後,多數又被罷黜。倪潤峰在長虹的勢力權威可見一斑。

    仰融 撩開面紗

    對讀者來説,仰融的名字如雷灌耳是在今年的事。在今年華晨入主中西藥業,入主廣發銀行之後,人們記住了仰融也記住了華晨。儘管仰融表示他是搞實業的,不是“炒家,但他的一系列資本運作引發的新聞還是使他成為今年的贏家之一。

    仰融一方面以實業家的身份進入中西藥業,並想通過剝離和有效盤整,恢復“中西大藥房這塊逾百年的金字招牌。然而,最令人震驚的還是他在汽車行業的大手筆,繼去年推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中華汽車之後,2001年7月他正式接手三江雷諾,這位45歲、具有經濟學博士背景,在紐約、香港和上海三地擁有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高手,終於在今年撩開了他有些神秘的面紗。

    仰融在中國加入世貿的前後腳又拉了一匹能賺快跑的寶馬,要在中國生産寶馬,一個是世界汽車製造業的王子,一個是中國聰敏、嬌小的公主,這樣的組合將給中國的汽車工業舞臺帶來一台好戲。

    寧高寧 打造旗艦

    任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並兼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華潤總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華潤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及香港華人銀行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的寧高寧,持有山東大學經濟學、文學學士學位,及美國匹茲堡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主修財務。1999年,寧高寧與李嘉誠、霍英東等香港商界名流一同榮獲“全球金融業最具影響力人士稱號。

    寧高寧在華潤內部“土生土長、從低到高,20世紀90年代以來,寧高寧率領華潤安然度過金融風暴,歷經華潤4屆董事長。

    華潤集團前後共收購、參股的內地企業約有200多家,包括啤酒廠、紡織廠、電廠、壓縮機廠等,其中不少效益良好。華潤超市以合資形式進入內地,分店數量達到170多家。集團投資內地的營利約佔集團總營利的15%至17%。

    對啤酒業的收購,全國各地上百家的華潤超市、通過旗下北京置地擁有國內25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等等,人們是無法視而不見的。但華潤在國內資本市場出名,應該説是從收購萬科和華遠房地産後更盛的。因此人們對華潤及作為華潤主要掌門人之一的寧高寧投以了更多的關注和興趣。

    寧高寧怎樣形成這樣一種穩健風格呢?寧高寧對此輕描淡寫地説:“其實沒什麼,這並不是什麼風格,而只是一個基本訓練,職業經理人的應有訓練,這與年齡沒多大關係,專業化本身是所謂的職業經理訓練當中最基本的一條。最關鍵的還是我以前倡導的一些理念被大家接受了,如果有什麼權力的話,這才是源泉所在。”

    寧高寧帶領他的旗艦將要擴展四大業務:一是分銷及零售業務;二是地産;三是高科技、晶片及環保壓縮機;四是戰略性投資,如100多億的收租物業及3%的中國聯通、15%的華能股份等。華潤現在正在做業務重組,在重組過程中,他們分析了自己手裏的所有業務之後,吃驚地發現,地産佔了華潤整個集團資産裏面很大的一部分。一躍成為中國內地住宅行業裏營業額和利潤的第一名。

    《中華工商時報》 2001年12月29日

    

    

    

    


人才佔亮新世紀——2001年人才市場回眸
經濟創新水準誰是老大?京滬深北京最佳
2001年台灣經濟大事記
2001年度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揭曉
2001娛樂年鑒:亞洲電影之中國內地篇
[其他] 2001年中國風雲人物之奧運追夢人何振梁
2001年影響世界經濟的十件大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