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台灣軍事回顧 

劉宏

    2001年台灣軍事圍繞“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戰略,以二代兵力形成戰鬥力為目標,以“制空、制海、反登陸”及“資訊電子戰”為重點,力圖增強源頭打擊能力,加緊落實陳水扁的“決戰境外”思想。在軍事體制改革、軍事建設高科技化、各兵種戰鬥力整合、對外武器採購等方面均有重大活動。

    一、基本情況

    (一)完成“精實案”,準備“精進案”,規劃“永靖計劃”。軍隊組織、結構出現大幅調整。“精實案”自1997年7月1日執行,2001年7月1日基本完成,使臺軍在兵員人數、機構設置等方面出現較大調整。在“精實案”結束後,“參謀總長”湯曜明宣稱,將推動“精進案”。同時,臺“參謀本部作戰次長室”主導的“永靖計劃”也開始規劃。

    根據台灣軍方公佈的資料,“精實案”實施後,“國防部”及各軍種總部一級幕僚單位由111個合併為80個,二級幕僚單位由444個精簡為320個。各兵種戰略基本單位合計由53個調整為72個;編制員額從1997年的45萬多人調降為38.5萬人。明年完成規劃、預計2004年正式推動的“精進案”擬再精簡3.8萬,削減重點是地面部隊(陸軍),使未來臺軍總員額減至35萬。擬議中的“永靖計劃”已做過兩次電腦兵棋推演,準備到2005年使臺軍總人數降至28萬人,陸軍約16萬人,海軍5萬人,空軍4萬人。

    (二)優先發展指管通情系統,強化資訊戰能力。

    由於新型導彈、軍艦、坦克、飛機、火炮等二代武器裝備陸續配置成軍,臺軍更加重視軟、硬體軍事裝備間的整合,積極籌建指管通情系統與各武器平臺間的“數據鏈路”(DATA-LINK)。台灣“國防部”稱,準備在未來三年內以資訊電子戰、指管通資情監偵及資料鏈等系統的整建作為建軍優先目標。

    指管通資情能力:以“博勝計劃”為主,此計劃由美國協助台灣建立“C4ISR”系統,“數據鏈路”及整合指管通情與設計作戰模式,並解決臺三軍作戰中出現的指管通情盲點。臺“國防部”2001年核準投資綱要,陸海空三軍也將其列為下年度最優先編列項目。該計劃由美國參與設計並提供主要設備,使臺軍作戰指揮系統與美軍一致,必要時臺美雙方可實施聯結,互通戰情。

    “電子戰”:美國蘭德公司4月發表的一份評估報告稱,大陸資訊技術發展迅速,未來將“更快速、徹底的瓦解台灣指揮管制網路”,引起台灣軍方的高度關注,認為台灣若無足夠能力反制,即使擁有如“基德”艦等設備先進的指、管、通、情戰場管理系統的武器,仍難整合戰力。雖然直到2001年年初台灣“國防部通資局”才公開宣佈成立第一支資訊戰部隊,但據透露,台灣空軍早已成立電子戰大隊,陸軍也秘密成立設于桃園陸軍總部、直屬“陸軍總司令”節制的“電戰營”。電子戰部隊所有裝備與訓練均由美軍支援,美軍並以租借方式向臺提供現役最先進的機動電子戰裝備。

    (三)美國對臺軍售品質先進、數額巨大,嚴重違背《八一七公報》。

    4月24日,美國宣佈同意向台灣出售4艘“基德級”驅逐艦,2003年前交貨;12架P-3C獵戶星座反潛機;8艘柴油動力潛水艇;派拉丁式(Paladin)自動火炮系統;MH-53E掃雷直升機;AAV-7A1兩棲登陸坦克;Mk48魚雷(非最先進類型);復仇者防空導彈系統;潛水艇及軍艦發射的魚叉導彈(不具對海岸壓制能力);飛機求生設備等。預估總金額40-60億美元,柴油動力潛水艇等明顯帶有攻擊性特點,將大大加強臺軍的防空、反潛、水下、水面防禦能力。美國此舉不但違背《八一七公報》,也有違美方自已聲稱的“防禦性武器”精神。

    7月,美國宣佈對臺出售50套“聯合戰術資訊配置系統”(JTIDS),價值7.25億美;9月,美國對臺40套小牛空對地導彈,價值1800萬美元;10月26日美國防部宣佈將向台灣出售360枚“標槍”反坦克導彈,價值5100萬美元,這是美國今年第三筆對臺軍售。10月30日,美國同意出售台灣軍隊現役各型飛機的“系統與次級系統零部件”,共計2.88億美元。這四筆軍售總額10.82億美元。11月,臺“參謀本部”正式批准海軍採購“基德級”驅逐艦方案,連同標準二型導彈,預算為新台幣250-280億新台幣。

    (四)二代兵力訓練頻頻,提升臺軍聯合作戰、快速反應能力。

    隨著二代兵力的配置,臺軍處於“現代化”轉型階段,將2001年定為“部隊訓練年”,以“整合人裝、達成戰備”為重點,以“戰備任務”為核心,增進臺軍整體戰鬥力。年度演習主要進行戰備任務訓練、三軍聯合作戰訓練,遵循所謂“專精”、“組合”、“綜合”訓練程式,明確任務分工,提升訓練成效,以求“為戰而訓”、“戰訓合一”。主要演習包括“漢光17號演習”、“神箭”(“愛國者”)導彈演練、特種部隊“武漢操演”以及“萬安24號演習”、“海安1號演習”等。

    (五)“參謀本部組織條例”通過,“軍政軍令”一元化進入實施階段。

    11月25日,台灣“立法院”三讀通過“參謀本部組織條例”,配合去年通過的“國防法”、“國防部組織法”,推動多年的軍政軍令一元化將於2002年初實行。此舉是台灣當局為推動“文人領軍”、“軍隊國家化”,並逐步與西方軍事體制接軌而採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根據先後通過的幾個法令,未來台灣軍事體制將出現較大變革:第一,“國防部”取代“參謀本部”成為軍隊最高領導機構。未來“參謀總長”成為“國防部長”的幕僚長,軍隊重要人事權、預算、建軍權由“國防部長”負責,而非“參謀總長”;軍事會談議題,由“參謀本部”改為“國防部”負責;“參謀總長”每週例行與“總統”的單獨會晤,改由“國防部長”出席;第二,“國防部”、“參謀本部”機構大幅調整。

    (六)下年度“國防預算案”中資訊戰和指管通情設備投資明顯增加。

     7月25日臺“行政院”提出下年度“總預算”草案,其“國防預算”2646.53億新台幣,佔總預算的16.6%。綜觀下年度國防預算,指管通情投資比重大,在“機密預算”中,排名第一的軍事投資是指管通情,“通信及電子裝備及其他”、“偵測試備”,總計145億新台幣。二是軍事投資陸軍比重大幅攀升,兵種矛盾突出,被指責違反“海空優先”的建軍結構。第三,人事費居高不下。預算編列的人員維持費用為1393億元,比2001年度增加75億元。第四,軍事投資額減少,業務維持費比例低。軍事投資預算佔“國防預算”比例以前至少維持在20%以上,下年度的軍事投資經費佔“國防預算”的15%,創歷年最低紀錄。而業務維持費比例低。僅佔約20%。

    二、主要特點

    (一)圍繞“為誰而戰”,強化部隊對“台獨政權”的認同。

    長期受“反共、反台獨”教育的台灣軍方在民進黨上臺後,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為誰而戰,為何而戰”,陳水扁當局將此視為解決軍隊穩定與忠誠,提升軍隊戰鬥力的關鍵,加強了對軍隊的“台獨化”教育。陳水扁上臺後,頻繁到軍隊視察,密切對軍隊進行訓話,蓄意淡化戰爭性質,片面強調“安全威脅”,在軍隊中確立“與大陸作戰是台灣軍方主要任務”的意識。陳水扁對部隊和“軍情局”、“國安局”人事進行調整,任用親信控制“國安”系統。今年並提升一位上將(臺籍),晉陞5位中將,30位少將。

    (二)口頭上淡化“決戰境外”戰略,以“有效嚇阻”為掩護,加緊建立臺軍源頭打擊的“癱瘓戰”能力。

    2000年6月16日陳水扁提出所謂“決戰境外”的軍事戰略,引發強烈爭議。不但軍隊內部意見相當分歧,連美國也相當不滿,明確表示不會支援“決戰境外”理論。同時許多軍事專家也評論説,“決戰境外”的先決條件是具備高技術條件下的作戰能力,完全是強者直撲弱者的手段,以海峽兩岸的客觀情況,根本不適合台灣。在各方的壓力下,台灣當局和軍方均不提“決戰境外”,轉而強調建立“嚇阻能力”,發展、配置具有擴大臺軍事戰略縱深,以制空、制海、反登陸為主體的裝備。“國防部長”伍世文將這一構想具體化為,一旦受到攻擊,台灣會以先進武器,在海峽中線附近與大陸決戰,避免造成台灣嚴重的傷亡和經濟損失。在台灣軍方的計劃中,“癱瘓戰”是這一嚇阻戰略的重心。通過積極籌建源頭打擊力量,建立三軍聯合作戰能力,以癱瘓戰取代消耗戰,建成癱瘓大陸對臺發動戰爭的能力。

    為此,依照台灣軍方的規劃,未來陸軍將換裝新型自走火炮與火箭,籌建防空武器及反裝甲武器,以增強地面火力、防空及反裝甲能力,換裝車載式、人員攜行式防空導彈編成防空部隊,以提升外島及軍團級防空作戰能力;籌建戰術區域網路、電子戰系統等。空軍將建立一個戰術空軍型態武力,下轄各類型新一代戰鬥機,以制空戰主要任務;更新地面防空武器及籌購低空防空導彈,建立十個快炮導彈混合營,並配合先進低空防禦及多目標火力分配系統,強化重要地區防空能力;建立遠距偵搜功能,爭取地對地導彈“早期預警”及反制能力。海軍則規劃籌建新一代作戰艦、遠洋掃雷艦、大型導彈快艇等。臺軍準備在10年內添建12艘“光華三號”500噸“錦江級”巡邏艦,29艘“光華六號”隱型導彈快艇,繼續向美租借相關艦艇;續購潛水艦、潛水艦發射武器;完成岸置導彈環島部署;強化陸戰隊防空、反裝甲及機械化作戰能力等。此外,台灣海軍也計劃通過“基德”艦或“宙斯”艦等大型艦作為“旗艦”,執行遠海機動任務,以長程投射武力方式擴大台灣戰略縱深和作戰半徑,使未來戰場“不只局限在台灣海峽”,以“不對稱”、“不平衡”、“以小制大”戰術增加大陸“作戰計劃的不確性”,達到影響大陸對臺作戰的目的。

    在導彈防禦方面,中低空防禦體系集中了法制“西北風”、美制“復仇者”、“鷹式”、“天弓”型導彈,部署于陸軍的“愛國者”反導彈系統去年完成配備,今年試射成功。除現已服役的三套“愛國者”二型改良型外,台灣還準備組建九套“愛國者三型”,構成低端防禦體系;海軍一直想組建四艘“宙斯盾”級驅逐艦作為中層TMD,在“宙斯盾”無法購得的情況下,可能用被稱“前宙斯艦”的“基德艦”代替;在高空以“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為目標。

    在導彈打擊方面,秘密研發中程攻擊性導彈。此類計劃屬臺軍保密範圍,不對外公佈。據透露,台灣武器主要研製開發機構“中山科學院”自主研發的“雄風”三型戰術導彈已十分成熟,三型導彈具備地貌識別能力,類似巡航導彈,屬地對地導彈,其速度、射程超過大陸的日炙導彈,可用於遙攻、防空、制海、反輻射用途。而另一項由“參謀本部聯合防空暨聯合反制小組”專案管制、被外界稱為研製“台灣戰斧”的“雄升計劃”已實行多年,以美制“戰斧”巡航導彈為藍本的攻擊型導彈,射程目標是1000公里,有效範圍涵蓋大陸瀋陽軍區、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在內的大陸海岸高價值軍事目標。該導彈具遠射程、次音速、貼地飛行、對地攻擊、一彈多目標、沿途投彈能力。兩者是否屬同一計劃,難以證實。此外,台灣軍方也進行代號“逖靖”的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天弓二型”短程導彈研發。

    展望明年,配合“國防二法”和“參謀本部組織條例”的實施,加上任期限制,“國防部長”、“參謀總長”、三軍“總司令”等主要職務都將大幅變動。陳水扁將利用此次人事大調動,進一步加強對軍隊的控制。由於美方明確表示將作出改變,臺美年度軍售會議將改道美在臺協會進行,臺美間的軍事戰略對話和合作仍會持續。

     (本文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

    中國網2001年12月24日


臺軍要買重型直升機 美兩軍火商搶訂單
欲插手國際事務 臺軍方承認“密援”阿富汗貨車
美國每年為臺軍代訓數百軍官 以備“境外決戰”
美終止神盾艦反導研發 臺軍購艦可能泡湯
臺報稱臺軍方抽調百餘輛卡車“密援”阿富汗
朱邦造再談美對臺軍售:中國不拿原則作交易
臺軍方將成立“專業化心戰部隊”
對臺軍售成“肥肉” 七廠商拼搶40億美元訂單
臺軍斥鉅資買重型坦克 求美國造常規潛艇
助長“台獨”勢力 美國“標槍”裝備臺軍
臺軍為美國顧問表演
美官員:對臺軍售是“新的模式”
臺軍大演習 美軍當看官
臺軍一架OH-58D直升機墜毀
臺軍方下月成立智囊團
盤點臺軍空空導彈
美臺軍事關係空前密切 
透視臺軍的“防禦固守、有效嚇阻”戰略思想
透視臺軍的“戰略持久、戰術速決”作戰方針
海峽兩岸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