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6種“洋文憑”學歷不被認證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6種“洋文憑”學歷不被認證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對國際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大量的留學人員選擇在目前的招聘旺季回到祖國。在用人單位收到的競聘者提供的各種證書中,五花八門的“洋文憑”讓人眼花繚亂,難辨真偽。昨天,記者從我國唯一一家國外學歷認證機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獲悉,近期有大量的個人到中心申請國外文憑認證,還有的用人單位人事部門把競聘者的“洋文憑”集體送來“驗明正身”後才敢相信。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希望廣大單位和個人來申請國外學歷、學位認證,受理範圍為:

    1.在國外攻讀正規課程所獲大學專科以上(含大專)學歷、學位證書;

    2.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取得的國外學位證書;

    3.經省、直轄市一級教育主管部門批准的碩士學位以下(不含碩士)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取得的國外學歷、學位證書。

    除了不受理不在上述認證範圍之內的“洋文憑”以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還明確提出由於學習效果無法用論文、成績單等形式加以科學評估,以下6種“洋文憑”也不在學歷、學位認證受理之列:

    1.外語補習和攻讀其他非正規課程(如短期進修)所獲得的結業證書;

    2.進修人員和訪問學者的研究經歷證明;

    3.未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或批准的中外合作辦學所頒發的國外學位證書;

    4.未經省、直轄市一級教育主管部門批准的碩士學位以下(不含碩士)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取得的國外學歷、學位證書;

    5.函授取得的國外學歷、學位證書;

    6.非學術性國外榮譽稱號或學位證書

    謹防“克萊登” 三成“洋文憑”認證不過關

    隨著留學歸國人員的日益增多,用人單位在收到競聘者提供的各種證書中,五花八門的“洋文憑”讓人真偽難辨,其實想要為自己的“洋文憑”取得國內認證並不難,只需向我國惟一一家國外學歷認證機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提交申請。

    90%外國大學有據可查

    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國際合作處,記者看到在三個房間裏擺滿了40多個國家幾千所正規大學的資料。從事留學諮詢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稱,這裡的資料都是國外權威教育機構、我國駐外使館教育處以及各大學直接提供的,能覆蓋全世界80%至90%的正規大學。

    不少“洋文憑”未經認證

    據悉,留學服務中心自從1999年開展國外學歷認證工作以來,隨著“海歸派”的增多和國內用人機構對國外頒發的學歷證書真偽和層次難以確認,因此主動來認證的越來越多,今年已經接到了近2000份認證申請。不過,有關工作人員認為,這一數量和每年上萬名留學歸國人員相比差距不小,仍有大量“洋文憑”未經認證。

    “洋文憑”三成不過關

    據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邵巍副主任介紹,中心每年受理的認證申請中都有25%至30%不能獲得認證證書,其中的情況多種多樣:極少數人編造根本不存在的國外大學文憑;有的“洋文憑”上的大學雖然存在,但申請人根本就沒有在該學校上過學;更多的人是通過留學仲介到國外某些大學學習或進修,但是由於這些大學的學習途徑決定其學習效果無法用論文、成績單等形式加以科學評估,因此留學服務中心對這樣的“洋文憑”不受理其認證申請。

    留學前應諮詢學校情況

    留學服務中心的有關人士提醒通過仲介機構出國讀書的人員,最好在出國之前就能到留學服務中心對仲介機構推薦的學校進行諮詢,留學服務中心能組織專家對該校的師資力量、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並提供全面的評估報告,以免被“克萊登”大學矇騙。

    “洋文憑”含金量正在下降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有關專家認為,近幾年來,隨著仲介機構逐步增多,出國留學變得相對簡單,“洋文憑”特別是國外一些一般學校的“洋文憑”的含金量不像以前那麼高了,甚至出現了“假洋文憑”,因此建立相應的國外文憑認證機構是十分必要的。有關專家同時認為,國外文憑認證只能在自願的原則下進行,因為一個人的真才實學並不是薄薄的一張紙能夠承載的。

    文憑洋文憑假洋文憑

    因為《圍城》裏方鴻漸這個角色塑造得實在成功,所以他在法國花錢買來的那個“克萊登”大學的假文憑,就成了所有假洋文憑的代稱,以至一説克萊登,就讓人想起無數“方鴻漸”令人忍俊不禁的德行。

    可是無論人們怎麼不屑,“克萊登”從《圍城》那個時代到我們眼下的時代,一直都綿延不絕,説明雖然時代在變,但在我們的腦子裏,還有幾個東西沒變。一是我們對“洋”東西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迷信,不但相信外國的教育比我們自己的教育強,所以洋文憑的含金量勝過“土文憑”,而且還相信“洋”信用比我們自己的“土”信用可靠,所以洋文憑也就比土文憑可信;二是我們和外面的世界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隔膜,即使對洋文憑有什麼懷疑,查證起來也比較困難,所以假洋文憑“闖關”成功的比例也就比土文憑更高。從《圍城》時代的克萊登到現在更加五花八門的各種假洋文憑的出現,正是投機分子利用我們的這些迷信,達到他們取巧目的的卑劣手段。而這些洋假貨的出現,也以另外的方式提醒我們,對“洋”的迷信,其實沒有什麼道理,也實在並不可靠。

    現在有了進行“洋文憑”認證的服務機構,也就使那些開始對洋文憑産生懷疑卻又苦於無法查證的用人單位,有了對洋文憑驗明正身的途徑。在“海歸派”炙手可熱,而洋文憑中又不乏魚目混珠的情況下,這樣的機構才會應運而生。它的出現,説明我們的用人單位已經走出了對“洋信用”的盲目迷信,一張印製精美、“N證齊全”的洋文憑,不再是在國內暢行無阻的通行證。但是,認證機構只能檢驗文憑的真假,卻無法保證學問的薄厚。一張真的洋文憑是不是就能保證其持有者確有真才實學,還要用人單位在錄用、使用的過程中去逐漸把握。這樣的過程顯然比對文憑真假的鑒別更有意義,卻也更加困難,因為它首先需要我們打破對洋教育的盲目信任,秉持客觀、公平的態度和標準,對“土”、“洋”兩種人才進行同樣的評價和使用。而目前做到這一點顯然並不容易,用人單位熱衷於對洋文憑進行認證,本身已經説明對真洋文憑的高度認同。

    對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説,在一段時間裏對各種“洋”東西有一點盲從、有一點迷信並不奇怪,也並不可怕。在中國對外更加開放的今天,“洋”東西會來得更多,給我們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更多促進我們社會變革的新的基因和活力。同時,“洋”東西也將在我們的土地上接受檢驗,真的、好的、適合的,將被我們的社會所接納;假的、壞的、不適合的,則將被我們社會肌體的“排異”機能所擯棄。現在,假洋文憑已經被查處,下一步,真洋文憑也將不再是暢行無阻的敲門磚,真才實學是惟一可靠的資本。

    《北京青年報》2001-12-05


部分國際IT認證將變臉
臺教育官員:當局政策一旦開放即承認大陸學歷
法官要本科學歷 高法制定"專升本"培訓計劃
大陸學歷和專業證照漸熱台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