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起波瀾:親民黨退出台北高雄兩縣選舉   
曾潤梅

    為了抵抗“扁李合流”的夾擊,國民黨、親民黨、新黨(“泛藍軍”)自年初以來就年底選戰合作進行了多次磋商,並達成了一些共識,但在各種現實利益的衝撞下,非但所達成的共識無一落實,反而矛盾愈演愈烈。在合作漸瀕破局之際,親民黨突然于8月24日宣佈棄選北、高兩縣,不僅使合作形勢為之丕變,也對整個選情産生一定的衝擊。

    一、“泛藍軍”合作不成只能導致兩敗俱傷。

    係出同門的國、親、新三黨為避免同室操戈,曾達成在台北縣、高雄縣、桃園縣等6縣市共同推薦候選人的共識。但在具體協調過程中,因個人、派系利益難以擺平,以致矛盾橫生,其中尤以北、高兩個合作的指標縣為最。

    一是台北縣合作一波三折。台北縣作為全臺第一大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但為了扳倒具有現任優勢的蘇貞昌,從民進黨手中收復淪陷12年的失土,三黨經過幾番角力之後,最後決定由形象清新的前“法務部長”廖正豪出征。但一直意在台北縣長的國民黨“立委”林志嘉卻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並向外放話指出廖正豪之所以遲遲到7月6日才表態參選,就是為了向國民黨索取3.6億元的競選經費等等,使廖深受重創,並在3天后,以一句意味深重的“基層生態太複雜”而宣佈棄選。在無合適人選之下,國民黨最終提名林志嘉,親民黨提名副秘書長秦金生,新黨則徵召創黨大老王建煊出來整合,呈三黨各自努力的狀態。即使是三黨能整合出一組候選人,也不一定能打敗蘇貞昌,何況是三黨各自為戰,為了避免未戰而先敗,三黨候選人最後勉強同意以民調決勝負,但是每個人又都打著“你收手,我來戰”的主意。如果三黨在選前未能整合出一組強檔人選,“泛藍軍”在北縣的選戰必死無疑。

    二是高雄縣派系難整合。作為南台灣橋頭堡的高雄縣,這16年的地方政權一直掌握在地方黑派“余家班”(親民進黨)的手中,今年“余家班”退出縣長選舉,不失為“泛藍軍”收復16年失地的大好機會。雖然國民黨表示如果地方紅、白兩派能夠整合成功,國民黨願意禮讓親民黨“立委”鐘紹和,以換取親民黨在桃園縣、基隆市等地的支援。然而,不僅國民黨內初選奪魁的紅派前鳳山市長黃八野與初選第三名的白派“立委”吳光訓兩派相爭不下,屬於白派旁支的鐘紹和也一直沒有得到親民黨的白派大老林淵源的公開支援。由於高雄縣的選情向來為地方派系所左右,政黨基本無緣置喙,雖經國民黨黨務人士的幾經協調,但紅、白兩派始終無法達成協定,在各派相爭不下的情況,最終呈黃八野、吳光訓、鐘紹和各自努力的狀況,如果高雄縣的選情演變至此,“泛藍軍”要收復失地的願望只能再度落空。

    二、親民黨退選有利於拉抬年底選情。

    在“泛藍軍”合作幾近破局之際,為了避免作無謂的犧牲,親民黨決定退出北、高兩縣的選舉,對選情逐漸告急的親民黨來講不失為一有利決策。

    一是有利於親民黨全力搶攻“立委”席次。對成立剛滿一年的親民黨而言,其年底選戰的重頭戲主要在“立委”選舉。一者,這次選舉是親民黨成立之後的啼音初試,也是親民黨確定政黨版圖的關鍵一役,“立院”席次的多少則代表政黨實力的大小。二者,年底“立委”選舉無一政黨取得“立法院”過半席次基本定局,選後必將組成某種形式的“聯合政府”,“立委”席次的多寡也代表其在政局重組中所掌握籌碼的大小。三者,親民黨的主要目標是2004年的“總統”寶座,大力增長在“立法院”的實力,從而掌握在“立法院”乃至“聯合政府”中一定的發聲機會,要比經由縣市長的慢慢經營以尋求“地方包圍中央”來得容易得多。因而,在選戰之初,親民黨就把目標定在“立委”選舉上,希望從目前的19席增長一倍到40席左右,在縣市長方面,則能撈幾席就撈幾席,能讓則讓。而親民黨棄選北、高兩縣不僅可以跳脫“泛藍軍”相互間的內耗,而且有可能讓副秘書長秦金生專心選務,鐘紹和回鍋選“立委”,以免折損一名“立委”。

    二是有利於親民黨緩解告急的選情。隨著各黨“立委”提名工作的逐步完成,親民黨的選情卻日漸緊張。一者,自“泛藍軍”結盟後,親民黨大量向國、新兩黨挖墻角,引來兩黨的極大不滿,尤其緊抓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日前提出的以“泛宋軍”代替“泛藍軍”,以及民進黨當局曝露出來的“扁宋會”事件,極力抨擊親民黨私心自用,只顧他們個人與政黨的私利,完全無視于國、新存在。不但陷親民黨于左支右絀的泥沼,親民黨還被冠上破壞“泛藍軍”的惡名,政黨支援度一下子降了幾個百分點,嚴重衝擊親民黨的年底選情。二者,歷經十幾年的發展,台灣的選民結構逐漸分為泛國民黨陣營與泛民進黨陣營兩大塊,其比例大致為六比四。在“立委”選舉方面,由於“泛藍軍”各黨各有盤算,如國民黨要要力保第一大黨地位,新黨要保住5%的政黨存亡門檻,因而都採取高額提名策略,加之“臺聯”又企圖大量搶攻60%的“泛藍軍”票源,使親民黨的參選空間受到極度的壓縮。故親民黨選擇棄選不僅可以洗刷破壞“泛藍軍”團結的污名,而且可借“顧全大局”的美名,博得一定掌聲,並在“立委”中以衰兵之姿爭取不少的同情票。

    三是有利於增加親民黨在選戰中的彈性。雖然親民黨宣佈退出北、高兩縣的選舉,但兩地的選情並未因此而單純,混沌態勢依舊。就台北縣而言,國民黨的林志嘉與新黨的王建煊能否精誠合作,即使他們達成合作協議,他們能否囊括全部“泛藍軍”的選票,或爭取到親民黨支援者的支援都不無疑問。就高雄縣而言,雖然親民黨宣佈棄選,但是國民黨內的吳光訓與黃八野仍然無法協調,雙方都表示要競選到底,絕不退讓。而親民黨的棄選之後,則可國民黨、民進黨、新黨之間保持了一個超然地位,誰能爭取到親民黨的支援,誰的勝算就大一點,而各黨為了勝選而在臺面下與親民黨進行一些利益交換也不無可能。

    總之,親民黨在選戰即將開打之際選擇退出北、高兩縣的選戰,對尋求發展壯大的親民黨來講的確將起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作用。

    三、“泛藍軍”合作在選後。

    雖然親民黨宣佈棄選北、高兩縣,使“泛藍軍”8個月以來不斷協商的選舉合作宣告失敗,但這只不過是回歸政黨競爭的選舉常態而已。

    一是選舉競爭大於合作。任何選舉不僅攸關政黨實力的消長,也關係到地方派系的興衰以及候選人個人政治生命的延續。即使是在同一黨內都會為爭取提名而鬥得頭破血流,甚至不惜脫黨參選,何況是為了政黨間的合作要求黨內同志禮他黨參選人,因而選舉合作從操作層面上看可謂難如登天。不少人會對“泛藍軍”選戰合作抱有一定的期望,關鍵在於那個“泛”字,國、親、新三黨係出同門,不僅意識形態相近,而且具有共同的票源基礎,出於抗衡民進黨當局、應對“扁李合流”挑戰的需要,“泛藍軍”為避免“泛藍軍相爭民進黨得利”局面的發生,不斷對政黨合作進行協商。但是,那個“泛”字,同樣也是“泛藍軍”合作的最大障礙,因為票源高度重疊,尤其在多席次的“立委”選舉中,國、親、新三黨都要搶那60%的“泛藍軍”的選票,當然會矛盾不斷、爭得你死我活。雖然在合作之初,泛藍軍就把“立委”選舉排除在外,鎖定單一席次的縣市長為合作目標,但操作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最終在個人、派系利益難以擺平,各黨各有盤算下最終無法成局。

    二是選舉合作失敗並不代表“泛藍軍”合作的破局。“泛藍軍”之間的合作可分為在“立法院”中的策略聯盟,在選後籌組“聯合政府”的執政聯盟以及選舉間的聯盟,選舉合作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雖然“泛藍軍”間的選舉合作無法成局,但是三黨高層都表示,選舉合作不成局,並不影響三黨在“九二共識”、“憲政體制”等方面達成的一致共識,也不會影響在“立法院”間的合作。

    雖然“泛藍軍”在選戰中的合作失敗,但是只要年底選後,三黨能夠獲得超過半數的“立委”席次,三黨將組成堅定的執政聯盟以監督民進黨當局是可以確定的。選舉攸關政黨、派系、個人的生存,在此消彼長的狀況下,競爭是常狀,合作只能是一時的權宜措施,雖然“泛藍軍”的選戰合作不能成局,但是也不失為相互擺脫合作束縛的機會。

    (本文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

    中國網2001年8月29日


親民黨撤銷基隆市長提名 為合作展現善意
親民黨駁斥李登輝父權言論封建心態
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談“連”“宋”合作
“泛宋軍”傷了親民黨自己
台灣“在野”力量難合作 新黨親民黨起爭拗
親民黨欲奪逾40席“立委”
國民黨、親民黨裂痕加深
親民黨台北縣“棄林保秦”
國親兩黨選舉合作陷僵局 親民黨全面備戰
台灣國親兩黨共推親民黨人士競選台東縣長
台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