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透視綁架案 解讀菲律賓華人狀況

胡春凱

    四名中國人在菲律賓遭綁架特別是其中二人在軍警與綁匪交火時遇難的事件,引起我們的極大關注。我們在關注我國公民在菲律賓安全處境的同時,也應當了解一下菲律賓華人的狀況。綁匪活躍是十多年來菲律賓留給國際社會的一大特色形象,其中多數綁架目標則是當地華人。

     綁匪有兩種類型

    菲律賓的綁匪活動似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城市型,主要發生在馬尼拉等大中城市,犯案者多是黑社會團夥,目的主要是勒索錢財,這是當地華人最頭疼的問題。

    另外一種是鄉村型,多發生在南部的棉蘭老島、巴拉望島、巴西蘭島和蘇祿群島等“山高皇帝遠”的地區,幹事者經常是當地要求獨立的伊斯蘭激進武裝組織,先後有摩洛民族解放陣線、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以及去年開始出名的阿布沙耶夫武裝團夥,前兩個分別於1996年9月和今年8月7日與政府簽署了和平協議,目前只有阿布沙耶夫仍很活躍。他們綁架人質後往往向政府提出一些政治要求,勒索錢財也在他們的綁架目的之內,但他們勒索錢財的最終目的又是為了購置武器、擴大實力。阿布沙耶夫的“成名之作”就是去年4月在馬來西亞東部的旅遊勝地西巴旦島綁架21名人質,最終到手1000萬美元(也有2000萬美元的傳説)。

     華裔富商是綁匪下手的主要目標

    在菲律賓全國7500萬人口中,華人有100萬左右,約佔1.3%,是相對富裕的群體。菲律賓的上市公司,約有一半掌握在華人手中。菲律賓華商在紡織、漂染、製衣、鋼鐵、五金、制糖、塑膠、木材加工、建築材料、百貨及金融等行業佔有優勢。

    警方多次表示,華人之所以經常成為綁匪綁架的目標,不完全是因為錢多,也是因為他們的家人親友在事發之後經常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不向警方報案,而是靜悄悄地交納贖金、領回人質,因此大大助長了綁匪的囂張氣焰,綁匪有時甚至會扣押送款人以便勒索更多的錢財。

     綁匪猖獗有特殊原因

    貧窮是催生犯罪的溫床,貧富分化更會刺激膽大妄為之徒鋌而走險。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勢力為實現某種政治目的,在世界各地製造恐怖氣氛。這兩個具有普遍性的因素在菲律賓也都存在,自然不必細説。值得一提的,是菲律賓的官場腐敗、警匪勾結和軍隊無能。

    國外媒體發現,菲律賓的“綁匪文化”有一個特點,就是每到選舉之時,綁架案的頻率就會升高。有人猜測,這大概是因為候選人要借此“籌集資金”。

    去年年底,德國《明鏡》週刊披露,阿布沙耶夫為4月綁架案開出的價碼是2000萬美元,其中4/10和1/10是埃斯特拉達總統和政府談判代表阿文塔哈多的“回扣”。今年8月19日,參議院開始調查埃斯特拉達的密友、前警察總長拉克森,軍方指他從綁架活動和毒品交易中“分享贖金”數百萬美元。所有這些指控,都是針對政治上已經失勢的人物。換個角度想一想,現在仍然掌權者恐怕不會全都清白。事實上,現任警察總長門多薩已被懷疑與綁匪團夥有説不清的關係,一些華人團體今年3月曾呼籲政府將此人革職,但未能如願。

    曾有不少華人私下表示,碰到綁架案而不願或不敢報案,是因為對警察缺乏信心,擔心訓練不足的警察壞事,反而促成綁匪撕票的後果;甚至某些綁架案本來就是警察所為。據説,接獲報案的警察有時也不敢追捕綁匪,因為害怕牽涉幕後實權人物,而且説不定就是自己的上司。菲律賓官方1998年的一次調查發現,至少有114名軍警參加過綁架活動,另有87人與綁匪有聯繫。

    由於經費不足,幾十年前在東南亞數一數二的菲律賓空軍,現在能支撐門面的只有3架F-5戰鬥機和1架C-130運輸機。阿羅約指示財政部今年撥款100億比索給空軍,但財政部只能拿出54億比索,餘款尚無著落。7月2日,阿羅約宣佈將賣掉政府為總統配給的專機,要拿這筆錢來支援空軍。

    政府有心無力

    菲律賓綁風流行,始於阿基諾夫人執政末期。拉莫斯上臺後,情況進一步惡化,1996-1997年出現過一個綁架高峰期。1998年,綁架集團開始向“專業化”方向發展:除了實際執行綁架的團夥外,有一些人專門蒐集情報、尋找“肥羊”,通過“出售”這種“情報”來發財;還有一些團夥專門提供隱藏人質的地方;甚至還出現一些居間談判、收取贖金的“專門人才”。埃斯特拉達在位期間,阿布沙耶夫綁架了一些歐美人質,使得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紛紛將菲律賓列為“高危險地區”,要求本國公民去菲律賓旅遊前“三思而行”。

    幾任總統對此並未坐視不理。拉莫斯時期的警察總長沙緬道就因“打擊綁匪不力”而引咎辭職。埃斯特拉達曾經親自出馬督戰,信誓旦旦地要把阿布沙耶夫首領“捉拿歸案”。

    阿羅約今年1月上臺以來,似乎力度更大。她的第一個重大措施,就是建立一個“反罪案特別委員會”,以便更有效地對付綁匪。委員會成員包括警察和武裝部隊的司令、國防部長、國家調查局局長和總檢察長,還包括兩名華裔人士。4月23日,她親赴馬尼拉華人社區,宣佈“今後三年總統任期內優先處理”綁架團夥等犯罪集團的問題,要求華人社團成立一個聯絡小組,與總統辦公室討論所有與綁架有關的事件。7月8日,她限令保安部隊“90天內徹底粉碎全國的綁架活動”。7月13日,她宣佈南方四省進入“無法律狀態”,授權武裝部隊行使警察的權力,准許軍警無證逮人。隨後一天之內,就抓了100多人。

    但是,由於上面已經説過的原因,這一切努力顯然未能解決問題,綁架潮似有洶湧澎湃之勢。

     大規模、群體性排華浪潮並不存在

    在東南亞各國,菲律賓華人與當地民族的融合程度僅次於泰國。雖然選舉之際往往有一些不良政客企圖玩弄民族問題,但並未出現大風波,排華浪潮也鼓動不起來。究其原因,一是菲律賓普通民眾的善良本性,二是多數政治家的負責任態度,三是華人社團的主動努力。

    歷史上,菲律賓華人與當地人通婚的情況就相當普遍。根據人類學家的研究,華人血統在菲律賓民族中約佔1/5,因此,菲律賓現有7500萬人口中,有華人血統者可能高達1500萬人。即使是人口統計中的100萬純種華人,也有約9/10是在當地土生土長的,他們在語言、宗教、習俗等方面已與當地民族相當接近,相互認同感很強。目前,菲律賓華人大多信仰當地主體民族所信仰的羅馬天主教或基督教新教,只有少數人信仰佛教或其他宗教。菲律賓華人的姓名,雖然往往保留祖姓,但名字多采用當地慣用的他加祿語或西班牙語。

    在政治方面,60年代後期,菲律賓政府開始放寬華人入籍條件,華人入籍者逐漸增多。70年代中期,菲律賓政府又連續發佈第270號和第491號總統命令,簡化外僑入籍手續,同時允許華人集體入籍,對入籍者的妻子、兒女的公民權問題相應放寬處理。此後,華人入籍人數迅速上升。

    菲律賓全國各地共有華人社團2000多個,其中名氣最大的包括“菲律賓華裔商業聯合總會”、“菲律賓華裔青年聯合會”以及“馬尼拉中華商會”等等。二戰結束特別是70年代以來,傳統型的華人社團紛紛走出華人社會的小圈子,呈現出當地化的發展趨勢。

    當年的阿基諾夫人,祖籍中國福建。當今的阿羅約總統,其丈夫也是華人。阿羅約上臺不久,就簽署了菲律賓華人企盼已久的“自然入籍”法令,有6萬華人可據此加入菲律賓國籍。她還計劃特別設立一個“菲律賓華裔友誼日”,並將中文普通話列為大學外語選修課。她曾對華人社團領袖説:“我希望你們能夠了解,我正像我的父親(馬卡帕加爾,60年代初擔任總統)一樣,非常欽佩菲律賓華人。我要同你們保持良好關係。”

    中國網2001年8月24日



相關新聞


中國人質遇難菲律賓始末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