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當網路文化挑戰民族文化,我們……

    電腦網際網路作為20世紀末西方社會舶來品,在帶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資訊時代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同時,也帶來了與民族傳統文化特色大相徑庭的西方異質文化。隨著因特網的發展,網路文化與民族傳統文化二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矛盾和衝突也在迅速擴大。   

    一是英語文化勢力的滲透和挑戰。網路文化與民族傳統文化之間衝突、對抗的焦點首先表現在語言和文字上。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存在的標誌,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根基。當兩種異質文化發生衝突時,其最終意義不是軍事的、地域的,而是文化的。通常表現為一種語言文字對另一種語言文字的吞沒,並最終在意識形態領域得到反映。網際網路産生於美國,所使用的語言、技術都來自美國。網際網路上90%以上的資訊都是英文資訊,以至網路文化逐漸形成一種英語文化勢力。目前英語文化尤其是美國文化,已借助新型的傳播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形成新的文化霸權。如人們在學習電腦、使用電腦時必須學習英語,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美國文化”(包括道德觀、價值觀)的影響,英語甚至成了非英語國家推廣普及電腦技術的“瓶頸”。這種文化霸權不僅對發展中國家而且也對非英語區的發達國家構成了威脅。阿爾溫托夫勒在《權力的轉移》中説:“ 世界已經離開了暴力與金錢控制的時代,而未來世界政治的魔方將控制在擁有資訊強權人的手裏,他們會使用手中掌握的網路控制權、資訊發佈權,利用英語這種強大的文化語言優勢,達到暴力金錢無法征服的目的。”在以“放任權力和自我授權”為特徵的電腦空間裏,西方發達國家依靠經濟和科技的強勢使資訊傳播單向流入處於弱勢的第三世界,通過“資訊殖民”控制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命脈,以鞏固西方強勢文化的地位。

    二是各國、各民族歷史文化的競爭。因特網上的文化競爭遠不止語言文字,真正的競爭是各國、各民族歷史文化的競爭。由於大批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在因特網上建立了主頁,國際間對歷史文化的學術研究直接、便捷地反映到讀者面前。據報道,1998年6月,雅虎上登錄的歷史類網站已有12261個,兩個月後,增至13290個。這些網站的內容不僅是對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簡單介紹,還有一些是專業性強、資料豐富的學術研究成果。而這些成果幾乎全部反映著西方學術界的觀點。可以説,因特網為西方文化的傳播增添了翅膀,他們在網路上註釋世界各國的歷史與文化,告訴世人世界歷史是什麼樣的。應當承認,西方學者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有其獨特的視角和一定的參考意義,通過網上的交流,也為中國學者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條件。但無可否認,在西方思想文化界,“西方中心論”長期佔據主導地位,西方學者的許多研究結論不僅影響著西方政界,也影響著那裏的人民。可見,因特網上歷史文化站點的迅速增加已經挑起了一場嚴峻的文化之爭。  

    三是因特網上資訊垃圾氾濫、意識形態的顛覆等問題日益顯現。在“資訊自由”的口號下,一些冗余資訊、污穢資訊、盜版資訊、虛假資訊、失真資訊、過時資訊和錯誤資訊亦可借助因特網而廣為流傳,加重了意識形態方面的社會問題。網路文化中這種資訊污染對健康的民族文化的危害不能低估。此外,“資訊霸權”對於發展中國家保護和發展民族文化形成衝擊,特別是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通過網際網路絡對別國進行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影響和滲透,危害更大。西方資本主義網路殖民文化將對我國的主旋律文化形成巨大衝擊。

    可見,網路文化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各民族文化在衝突和融合中,統一性和共通性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對於以資訊接受為主的非英語和發展中國家來説,與全球網路的互聯將會造成對本國文化的衝擊。   

    面對網際網路上滾滾而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衝擊,中華民族應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和勇氣,一方面熱情擁抱、接納網際網路絡這一科技明星,另一方面要積極抵禦西方文化對民族文化的侵蝕,為建設21世紀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而努力。

    第一,為了利用網際網路這一世界性網路傳遞中國的聲音,應該加強網路出版的力度,並且著重發展英語網路出版。英語是因特網上最通行的語言,我們應充分利用它,大力發展英語網路出版物,使國外的因特網用戶能夠直接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讓中國自己的聲音來説明中國的觀點。只有當因特網上有了足夠多來自中國的資訊,才有可能實現平等的跨文化傳播。因特網上中國的聲音可以透過大眾傳媒跨越國家地緣的界限,向國外用戶展示中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幫助廣大國外受眾了解真實的中國,特別是對有爭議的問題如“人權問題”、“智慧財産權保護問題”等有更真實的了解。讓國外受眾直接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這將有助於打破西方媒體的壟斷,樹立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

    第二,大力開發中文資訊資源,加速建立中文歷史文化站點,促進因特網在中國的發展。目前,我國的因特網用戶絕大部分是經濟能力較強、學歷較高又懂英語的人,因特網用戶雖然在我國發展的速度很快,但對於整個中國人口基數來説,還只佔很小的比例。目前,正如中文對國外用戶是個障礙,網上充斥的英文資訊對於大多數普通中國用戶也是個障礙。跨文化傳播是雙方的,若無國內用戶的充分參與,所謂有效地利用因特網進行跨文化傳播是不可能的。中國不僅要向世界傳遞她的聲音,而且更要向自己的人民傳遞她的聲音,這是成功地進行東、西方跨文化傳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因此,必須加強中文資訊開發,促進因特網在中國的普及。此外,要加速建立中文歷史文化站點。站點應較全面地反映我們的學術研究成果,提供大量準確的學術資料,同時還要有面向廣大讀者的通俗性、普及性的內容。歷史文化站點除中文外,還應有英文版,以便讓世界各國人民通過因特網了解中國的民族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三,加強網路管理和規範。網際網路擴大了受眾接收資訊的自主權,增強了受眾對資訊的發佈能力。同時,由於網民多數是匿名線上交往,因此,不同國籍、不同地域、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人交流會呈現相當的複雜性,使得輿論導向的控制更加困難。而且網上的宣傳往往是“先入為主”、“先聲奪人”,因此,加強對網路資訊的監控和分析,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和宣傳品質尤為重要。要及時了解網上資訊,對網上的一些有害資訊要進行“解毒”、“消毒 ”工作。要切實加強對網上各種主頁和網站的管理引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第四,發揮政府職能優勢,利用網路媒體進行精神文明建設教育。如何在網路傳播中體現政府職能,這一方面,美國政府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鑒。如美國著名的網站“美國的回憶”,其中有南北戰爭、移民風情、重大事件等資料,是對讀者進行國情教育的好教材,被評為“研究美國歷史的最佳網點”;還有“托馬斯網路專頁”,是為讓公眾了解聯邦立法的資訊而專門設立的;“白宮網站”裏面,除了美國各屆總統的個人資料外,還有《獨立宣言》等重要歷史文件,並設有現任總統的個人信箱,網民可以隨時給總統寫信詢問有關問題,網站會隨時解答,以此來表明美國總統或政府的立場。這些網站的設立,都是政府直接參與的,充分發揮了政府導向和網路的意識形態宣傳作用。目前,我國政府已充分認識到網上輿論和意識形態宣傳的作用。1999年為我國資訊産業界的“政府上網年 ”,已有約60%的國家部委和各級政府在163/169網上設立自己的站點。今後,各級政府應充分利用網路優勢,組織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資訊資源上網,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第五,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制定完善的網路政策法規。目前,由於網路文化市場不成熟、不規範,政策法規不健全,以致網上資源的開發缺乏良好的環境條件,出現數字化國有資産流失的現象。如網路圖書對傳統出版形式提出的挑戰,已在版權問題上引起很大爭議。因此,政府應深入研究、制定出與網路文化發展相適應的有關政策,建立專門機構負責網上輿論的調研、管理工作,以保證我國的資訊産業及早得到規範化發展,使資訊智慧財産權、網路著作版權等問題的解決有法可依。此外,要把網路文明納入法制軌道,科學認定網路犯罪行為並給予相應打擊,凈化網路環境。

    世界文化原本就是多元性的,網路時代也是如此。人類文明的進步從來就是在不同民族、國家、地域文化的衝突、碰撞、融合中完成的。我們探討網路時代文化衝突的目的,並不是要為抵禦外來文化的侵蝕而閉關自守,也不是一概否定外來文化中先進、合理、有益的成分。而是要在網路文化與民族傳統文化的衝突中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媚外,不自傲,在“揚”與“棄”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我們自己的民族傳統文化。

    南方日報 2001年04月2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