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大宅門外帝都遺韻

    4月風和,《大宅門》熱播。最新消息,收視率高破20點大關。

    觀者日眾,説法紛紜。有人誇演員齊整、觀之悅目,也有人嫌節奏慢、話劇腔太難消受。媒體上,但見導演牛氣沖天,聲音大得刺耳:“不論觀眾的期望值有多高,我的劇都會超過!我各方面都是第一,沒人能與我比。”

    如此一派嘔啞嘲口折中,有人在提“北京文化”,一個人心為之清涼的話題。因為,正如一個網站的開篇詞:北京文化是永遠説不盡的。北京人正是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在“一句京腔,兩句皮簧,三餐佳饌,四季衣裳”的調侃中,過著平穩而講究、寵辱不驚、樂天知命而又情趣盎然的生活。

    年近60的徐城北先生曾這樣描繪一幅圖像:“相交的兩個圓,一個是京劇,另一個是老字號,外邊的大圓則是深厚渺遠的京城文化。這一圖像既是我的寫作範圍,也是我的標識與圖騰。”24日下午,在徐先生綠影滿窗的書房中一杯清茶在手坐定,他出示手中的一頁小紙:“你看,我給咱們的話題列好了提綱。”一口淳厚的京腔立刻讓我放心———我來對了地方。

    ■清末明初特殊的文化現象

    □記者:現在《大宅門》熱播,我覺得是個機會,咱們來談談老北京。《大宅門》引出一個詞叫“宅門文化”,大家對這塊兒很好奇。

    ■徐城北:“大宅門”是清末民國初年北京城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要説“宅門文化”也無不可。只要一種東西流行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稱為一種文化現象。這個問題,我不就這個“宅門文化”有或無,能否確立和該不該確立來談,這個東西沒什麼意義,我不做這個表態。宅門在物質上首先是一種建築。大宅門是四合院裏頭層次比較高的那麼一種。四合院可以是一進的,兩進、三進,甚至還有少數四進的,等於前門在前頭這條街上,後門就頂到後面那條衚同裏了。這種大宅門也是經濟上、文化上層次比較高的,而且歷史比較悠久,住了幾代人的,是這樣一些居民。

    

    □記者:那麼什麼樣的家族可以形成大宅門呢?

    ■徐城北:兩類,一類就是説它的祖上是清王朝的勳戚。“勳”即“功勳”,開國元勳,他們裏頭除了那8個鐵帽子王(“鐵帽子”就是戴得很牢靠的,一代傳一代都是王爺,不降級),其他的王爺,也是採取世襲制,但每繼承一代就降一格。最後這個家庭坐吃山空,徒有虛名,這些家裏的不肖子弟、八旗子弟,一方面,他們文化上,因為這些人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玩兒得很不錯,提籠架鳥啊,包括唱京戲等等,漢文化在他們身上繼承得很多,但是經濟上是一代不如一代,這是一種。還有一種就是自己通過創業。原來這個家庭不是什麼大族,但是通過自己奮鬥吧,贏得了一份家産,把這份家産從年輕的時候幹到中年、幹到晚年,從很小、發展到中産階級,最後發展成一個大宅門了,買了地,自己蓋了前後幾進的房子,很講究,這又是一種。

    ■最重要的價值在精神

    □記者:大宅門的特點是什麼?

    ■徐城北:這種宅門的特點物質上看就是有幾進院落,成規成矩,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上,分它是哪個行業的,比如説梨園行的這些演員,就是要成為大演員,創立自個兒一個流派。像同仁堂吧,救世濟民,護佑蒼生,它有這樣一個崇高的目標,另外,它在製造中草藥上嚴格把關,進真料、好料,當時河北安國大的中草藥集市,都得等同仁堂、鶴年堂這麼兩三個大家兒派出的收購人員到了以後才開始營業。而且同一種藥材,最高的那一等必須由同仁堂它們這幾家以最高的價錢收購,那些賣藥材的他們也知道,這藥要賣就要賣給同仁堂這幾家最大的舖子,他們有這樣的實力。

    北京這茬兒老字號一般都是200年前開始的。而同仁堂這樣的是從400年前開始,在藥店中是領銜的,起點很高,它們的創始人往往都是讀書人但是科考沒有中舉,原打算走仕途最後沒有成的。這裡做藥一是原料真,是最好的,二是有秘方,另外在製作過程中非常地嚴格,不精簡一些必要的程式,把自己的牌子闖出去,信譽很高。這樣的大宅門,這種對業務精益求精的精神往往能延續三四代人。這樣的大宅門,更重要的是精神領域的價值。

    □記者:北京都有哪些著名的大宅門呢?

    ■徐城北:只能舉例。比如梁實秋先生家,我借他家來説一下大宅門的格局。兩進的院子,東南角開門,進去前院有一個垂花門,前院的南房要麼是僕人住,要麼是堆一些雜亂東西,他的祖父住在正北面的大北房,梁實秋的父母親帶著他的幾個兄弟姐妹住西屋。吃飯,他的祖父祖母吃小灶,他的父母和孩子們是吃一般的灶,僕人們就是吃大鍋飯了,三個等級。梁實秋的母親是這個大家族的兒媳婦,她不管做飯,但她要侍候梁實秋奶奶的那頓夜宵。就有這麼一個等級的差別。但是你不能按過去“左”的説法,四合院的主人肯定不是人民,又等級界限,那裏邊就沒有什麼人情。不能這麼説。一方面等級是很清楚的,但是又有親情存在,這是相輔相成的。那是一種文化。這是我們站在今天反思我們的宅院文化應該有的認識。

    ■衰落必然而文化留存

    □記者:那同仁堂代表的就是大宅門中為商一脈了吧?體現在它身上的“宅門文化”的特點,除了長幼有序,應該還有很多做人的道理,求生的智慧吧?

    ■徐城北:對,同仁堂在清末民初北京的二三百家老字號裏,它非常有代表性。首先歷史長,它是北京400年前那個階段萌生的有數的幾個老字號之一。它的創業者,就是樂家第一代始祖,選擇了走宮廷的路子,它的藥長期供應宮廷,宮廷需要的藥一個是要好,價錢不怕你貴,而且量很大,它找著這條路一下子就起來了。同時它也為老百姓服務,反正只要是病人我就為他服務。而且還做了很多好事,對孕婦、對窮人有很多施捨,另外樹立了很多品牌,有“十大名藥”這類的名牌産品,它的定位很高。

    這些大宅門或者説老宅門,延續到三四十年代就慢慢衰落了,逐漸破落了,最後銷聲匿跡。主要原因就是資本主義萌芽進來了,這是必然的。總而言之,這個大宅門是清末民初特定歷史時期京城的文化現象,也是階級階層分化的一種必然結果。那麼它是在一定的時候促進了生産力的發展。另外從八旗子弟那方面,生産力衰落的時候,文化反而倒延續出來。文化能持續得比這個生産力衰落長一點,八旗子弟一些文化素養,包括八旗子弟比如言菊朋唱了京戲以後,技藝不是第一流的,但他的文化素養比起那些不是大宅門出來的、科班出身、貧苦的梅蘭芳這些人,還是強,他的文化很棒,底蘊在那兒呢。

    ■采寫/本報記者 吳菲

    ■説法

    有關“宅門文化”

    ■導演郭寶昌:《大宅門》通過人物來表現一種宅門文化。“宅門文化”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外國沒有,“文革”以後完全消失。它體現出來的東西獨具特色,不雷同於過去任何豪門的、顯貴的、官宦的或平民的,它吸收了很多皇家的東西,又具備了濃厚的民間色彩,是兩者的結合,所以這些人物很特殊,你除了感到一種貴族氣,也感到一種平民氣,這兩種文化的交合才形成了它獨特的風格。

    

    ■演員陳寶國:過去寫北京文化是從衚同文化入手,而現在寫宅門文化可説是對老北京文化的一種補充。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劉鐵梁:“大宅門”是跟平民大宅院和街道衚同相對立的,這些高門大戶往往比較獨立。它在宅第建築、風俗禮儀和婚喪嫁娶等方面體現了最典型的京味上層階級的民俗特點;同時,它的民俗儀式行為也必然地帶有時代的特點。

    ■專家:“宅門文化”始於宋明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在商賈之道上有著許多獨到之處,比如他們倡導的誠實守信、童叟無欺、扶危濟貧的立店之本以及在義和利之間,以義取利的經營理念,同樣適用於今天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

    ■百姓:白家老爺子為維護同仁堂百年老店這塊金字招牌,毫不退讓地與官府叫板,老店那種“炮製雖繁卻不敢省人工,品位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高尚醫風,如今正江河日下。

    ■徐城北

    1942年生於重慶,長于北京,大學時就學于中國戲曲學院。“文革”後在中國京劇院擔任編劇,稍後轉入學術研究,任該院研究部主任。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曾以梨園文化作為突破口,集中研究梅蘭芳文化現象,著有《梅蘭芳與20世紀》和《梅蘭芳百年祭》,最近又出版了探索京劇藝術本質規律的《京劇與中國文化》。近年一方面深入到老字號領域,同時又把研究重心放在京城文化之上。所著《老北京帝都遺韻》等書引起普遍關注。前幾年出版《老字號春秋》。即將寫老字號三部曲。

    《北京青年報》2001年4月2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