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歐洲對美售臺武器説“不”

    美國布希政府不顧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強烈反對,于25日宣佈向台灣出售大批先進武器。而就在美國宣佈軍售計劃的同一天,大西洋彼岸的歐洲國家卻明確表示,不參與美國售臺武器計劃,不支援導致台灣海峽緊張局勢的行動。歐洲的這一態度有可能使美國向台灣出售8艘柴油動力潛艇的如意算盤胎死腹中。

    美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停止了柴油動力潛艇的製造,因此,美國計劃中向台灣出售的潛艇必須由別國提供艇體,然後配備美國的技術和裝備。目前世界上掌握柴油動力潛艇製造技術的只有德國和荷蘭等國家的少數幾家公司。

    德國外交部發言人(女)25日表示,德國“原則上不會向台灣出口武器”,德國不願意加劇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如果接到有關向台灣出口潛艇的申請,德國政府“不會予以批准”。德國總理施羅德的外交政策顧問施泰納也表示,根據有關武器出口的新規定,出口申請能否獲得批准的關鍵是武器的最終交貨地。所以,即使美國僅購買這類潛艇的柴油發動機的生産技術,德國政府也不會批准。荷蘭外交部發言人(女)漢娜蒂米斯26日説,根據荷蘭與中國在1984年達成的協議,荷蘭拒絕向台灣提供任何軍事裝備。荷蘭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意味著荷蘭不會向台灣出售武器,也不會通過第三方向台灣轉售武器。

    分析人士認為,歐洲不願與美國的軍售計劃合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歐洲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存在較大差異。冷戰結束後美國的最大戰略目標是謀求全球霸權,其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以遏制中國發展和阻止朝鮮半島走向緩和,為此,美國不惜在亞太地區製造緊張局勢,“突出”其霸主地位。布希政府上臺後立即中止與朝鮮改善關係以及在台灣問題上故意向中國挑釁,就是這一戰略意圖的體現。但歐洲的亞太戰略是以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為基礎的,歐洲國家在亞太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這一地區的任何動蕩和衝突局面都會給歐洲帶來嚴重損失。

    第二,與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一樣,歐洲積極主張建立多極世界,反對單極世界和一國充當世界領袖。近年來,歐盟與美國在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歐洲獨立防務、對俄關係以及執行《京都議定書》等重大的安全和戰略問題上分歧增大,摩擦加劇;相反,歐、中、俄之間的共同點在增加,合作程度不斷深化。

    第三,歐洲重視並歡迎中國國內經濟的發展以及國際地位的提高,希望在政治、經濟、外交等諸多領域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歐洲深知,在一系列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必須與中國保持合作,而台灣問題對於中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歐洲不願因在台灣問題上處理不當而導致歐中關係的倒退。這與美國企圖借台灣問題遏制中國的心態不同。

    輿論指出,從前不久的中美軍機相撞事件到此次美國售臺武器,歐洲都與美國保持相當大的距離,這有其必然性,它實際上反映了歐美間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的深層次矛盾,也反映了美國霸權戰略不得人心。

    

    北京青年報 2001年4月2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