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科技攻關:在經濟主戰場上闖關奪隘

    20世紀的最後20年,中國進入了一個極為關鍵的階段。走向現代化,是一個古老民族的最強音。中國的科技事業面臨著新的挑戰:要承擔起為經濟建設提供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要為産業升級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闖關奪隘。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1982年11月30日,五屆人大五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這個共和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國家科技計劃。其目標十分明確: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集中力量攻克經濟建設中的重大技術。近20年過去了,這一規模巨大的科技計劃,在全國7萬多名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為科技與經濟相結合殺出了一條前進之路,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據悉,僅在 “九五”期間,這一計劃就取得了2萬多項成果,累計創造綜合經濟效益4300多億元。

    經濟建設中的排頭尖兵

    新中國的科技發展,在“兩彈一星”等高精尖領域取得過輝煌的成就。然而,如何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為經濟主戰場提供必須的技術支援,卻一直未能很好解決。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首先在這一方面,實現了中國科技事業的重大轉折。

    在“九五”科技攻關工作中,這一轉折尤為明顯。在攻關計劃中,以經濟工作的熱點、難點作為切入點,本著 “有限目標、突出重點、加強整合”的原則,在農業、電子資訊、能源、交通、醫療衛生等領域,組織多部門、跨行業、跨地區聯合攻關,共安排了251個項目,5100多個專題。

    尖兵作用,就是攻克難關。這些領域中有著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有些甚至涉及到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九五”科技攻關期間,為增加農産品有效供給,安排了高産優質新品種選育、高産綜合配套示範、中低産田治理和區域農業發展等項目,一批高産優質農作物新品種選育成功,實現了主要農作物品種5年全面更新換代一次的目標,建立了區域化高效整合配套技術體系,創造了具有國際水準的高産、超高産技術樣板,大幅度提高了單位面積産量,5年累計良種良法示範推廣面積達到45億畝,累計新增糧食1500億公斤。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結合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大型核電站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攻克一批關鍵技術,研製了一批關鍵設備。通過研究、開發和推廣電腦輔助設計、工業過程自動化、新材料、新工藝等關鍵、共性技術,增強了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升了重點行業整體技術水準。

    通過資源勘探和綜合利用技術攻關,為我國戰略性資源開採及利用提供理論與重大技術支援,促成了一批大型油氣與緊缺礦産資源的發現,提高了經濟安全保障能力。

    在抓好“重中之重”項目的同時,也帶動了面上的工作,據不完全統計,“九五”科技攻關計劃共取得成果2萬多項,其中獲國家級獎勵150多項,獲國內外專利1300多項,累計創造綜合經濟效益4300多億元,其中直接經濟效益950多億元,出口創匯23.5億美元。

    讓企業成為科技攻關的主體

    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企業游離在科技創新之外。讓企業儘快成為科技攻關的主體,是我國科技改革著力的方向。企業的介入,使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具有極強的針對性、現實性,在這一計劃的實施中成功解決了“科研、生産”兩張皮的痼疾。

    讓科技真正成為第一生産力,關鍵在於使企業成為技術研究開發的主體。企業創新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國家創新能力的發展。培育和加強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逐步建立企業的技術創新機制,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重要手段。“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從項目立項開始,就強調用戶牽頭,強調産學研相結合的研究開發體制,鼓勵企業參與和投入科技攻關,引導企業逐步成為技術開發的主體,從而縮短了攻關成果的轉化應用週期,加速了科技成果的産業化。

    與“八五”相比,“九五”期間企業參與和投入國家科技攻關的數量有了明顯的提高。90%以上的攻關項目有企業參與,企業牽頭的專題項目數由“八五”期間的5. 4%上升到20%以上(不包括轉制院所牽頭的項目),企業的投入相對於“八五”也增加了2倍多,達到150多億元。

    “九五”科技攻關,使企業逐步成為推動技術進步的主體,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科研與産業之間逐步建立起長期穩定的緊密聯合,從而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的速度得以提高,提高了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科技攻關為新形勢下政府引導和培育企業成為技術開發和創新主體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世紀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的實施,提高了傳統産業的技術水準,調整産業結構,推動了産業技術進步,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和走向産生深遠的影響。

    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實際,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確立一些重大領域,以此奠定今後一個階段的科技主攻方向,在一些關鍵産業和重點領域,充分利用科技進步的因素,整合自主創新和國外先進技術,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形成我國的優勢産業,從而成為今後國家經濟戰略發展的“火車頭”。

    “九五”科技攻關計劃圍繞傳統産業的升級換代,安排了“高效連鑄技術”、“電腦輔助設計(CAD)技術開發與應用示範”等近100個項目,為冶金等主要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作出了重要貢獻。

    針對冶金行業主要技術和重大裝備依賴進口、效率不高的狀況,開發了一系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産化的高效連鑄技術關鍵裝備和工藝技術,其成果的推廣應用推進了冶金行業企業生産效率提高40%左右。針對我國鐵路客運系統覆蓋面廣、交易量大、實時性強、席位精確管理複雜等難點,研究開發的全國鐵路客票電腦發售和預定系統,已實現鐵道部客票中心和全國700多個車站聯網運作,發售的客票佔全路票額的85%以上。

    “九五”科技攻關計劃不但對已有的産業提供技術支援,並且通過在電子資訊、生物和新材料等領域的産品開發,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微電子領域,已開發出適應亞微米、深亞微米工藝的、具有萬門級電路處理能力的新一代積體電路CAD系統——熊貓2000,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在高性能電腦領域,打破了國外大公司對我國的壟斷,為我國關鍵部門的網路安全可靠運作提供了保障;在數字電視關鍵技術方面實現全面突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共26項,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擁有數字電視系統技術的國家。

    在21世紀,經濟的發展更是離不開科技,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將繼續為社會經濟發展闖關奪隘、鋪平道路,為國家的全面進步作出貢獻。

    新華社2001年4月2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