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陶博會:聚焦淄博 聚焦陶瓷   
高昆

    在各有關方面緊鑼密鼓的準備下,4月22日,中國國際陶瓷博覽會如期在淄博隆重拉開帷幕。這是一次集展覽、展銷、招商、旅遊、文化于一體的盛會,吸引了國內外各類人士前來參加。山東省省長李春亭等為陶博會進行了剪綵,淄博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國和國際陶藝協會副主席萊斯•曼寧發表了講話。

    作為本屆陶博會的重頭戲,設在淄博展覽館的陶瓷文化展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本次展覽分古代、近代、現代三部分,主要展示了從新石器時代的後李文化開始至今約8500餘年的陶瓷發展歷史,包括在淄博境內出土的陶瓷文物、生産的陶瓷日用品和藝術品2500余件(套)。

    陶瓷的昨天:

    在古代展廳中,參觀者可以了解到著名的中華第一窯。該窯爐去年(2000年)夏發掘出土于張店區房鎮彭家村西的一處後李文化遺址,從而證明淄博地區是我國較早開始燒制陶器的地區之一,有8000多年曆史。該窯爐結構簡單、形體較小,頂部結構已毀,僅存窯膛及爐底,但四壁燒痕明顯,為使用燒結所致,説明該窯爐建造其原始性。

    陶器展室陳列有自後李文化至東漢時期6000餘年歷史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陶器代表作品,基本上反映了距今8000年至1800年間6000餘年淄博地區制陶生産的情況及不同歷史時期燒制陶器的基本器類和器形;商周時期以前反映的是東夷文化陶器的特徵,而商周以後則反映齊文化制陶的基本特點。龍山文化時期的大型陶、特大型灰陶鼎、繩紋灰陶大盆及南方漢代青瓷鼎、罐和北方生産的漢代大型青釉瓷罐等都吸引了參觀者的視線。

    瓷器展室講述了淄博瓷器發展的歷史:北朝時期淄博地區已開始燒制瓷器,首先燒制青釉瓷器,至唐代燒制出黑如漆的黑釉瓷器,北宋創燒出白釉瓷器,金代淄博的燒制瓷器技術達到了最高峰,燒制的黑釉和白釉瓷器更加精美,釉色更加純正,器類更加豐富;此外還吸收其他窯口之長,創燒出三彩、線條(粉杠)、茶葉末、釉滴(亦稱雨點釉)等工藝美術瓷。

    陶瓷的今天:

    作為全國五大日用陶瓷生産基地和三大建築陶瓷生産基地之一,淄博已形成了國有大中型企業、鄉鎮企業、三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共同發展,日用陶瓷、藝術陶瓷、工業陶瓷、建築環境藝術瓷、陶瓷原料、陶瓷裝飾材料、陶瓷機械等門類齊全的陶瓷工業體系。各類現代陶瓷都在本次陶博會的現代展部分得以充分表現。

    參觀者除了能欣賞到淄博日用陶瓷中的傳統産品如雨點釉、茶葉末釉、福字扁瓶等,還可以看到以滑石質瓷、高長石質瓷、高石英瓷、合成骨瓷、炻器等五朵金花為代表的淄博新瓷種。其中的炻器是淄博出口陶瓷的拳頭産品。它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一類産品,其色澤柔和自然、釉面光亮、硬度高,深受用戶歡迎。淄博炻器主要有咖啡杯、啤酒具、茶食具、藝術陳設瓷等,産品暢銷30多個國家和全國各地區。

    除了日用陶瓷,淄博的藝術類陶瓷也在陶瓷界佔有一席之地。刻瓷,是繪畫和雕刻相結合,將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錶現在瓷器上的一種特殊的藝術手段。淄博刻瓷主要有各種挂盤、座盤、壁畫、文具、花瓶等,涌現出了以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張明文、馮乃江、李梓源等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刻瓷藝術家,代表當今全國刻瓷藝術的最高水準。現代陶藝則是藝術家用陶土來表達意念、思想和創意的一種陶瓷語言藝術。作品在陶泥的動感中表達作者的理想和希望,既有隨意性,又有必然的規律性,既表達了作者的追求和理想,又能給人以美的啟迪和無限的想像空間。

    陶瓷的明天

    高科技陶瓷也稱之為高性能陶瓷或新型陶瓷,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陶瓷發展的方向。高科技陶瓷可作為具有高強度、高韌性、高硬度、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的結構材料,也可作為具有能量轉換、資訊傳遞和環境敏感等效應的功能材料,也可成為兼有結構與功能雙重特性的材料,是發展高新技術不可缺少的關鍵材料。近幾年來,淄博陶瓷行業各企業和科研單位,在研究開發傳統陶瓷材料的同時,瞄準國際發展趨勢,致力於技術難度大,附加值高的高科技陶瓷的開發。現已開發出了一批技術水準居國內領先地位的高科技陶瓷新産品,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冶金、機械、電子、電力、輕工、汽車、水文、軍事等領域。

    陶瓷文化展將持續到本月27日。期間一系列文化經貿活動也將隨之展開,實現陶瓷搭臺,經濟唱戲的初衷,為淄博走向世界創造良好契機。

    

    中國網2001年4月2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