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質遺跡保護

    永遠的地球檔案

    名山大川、飛瀑流泉,深谷幽潭、奇石彩洞,説起這些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開出一大串名單:黃山、泰山、廬山;三峽、桂林漓江;黃果樹瀑布、壺口瀑布;長白山天池和天山天池、青海湖……這大千世界是誰造就的呢?人們會説這是大自然的神斧天功。沒錯,但更準確的説法應該是地球內力地質和外力地質作用在施展巨手———它們使大地呈現出一幅極其複雜的“鑲嵌”圖案。

    地質遺跡不僅給大地帶來壯麗非凡的景觀,也給地球未來的變化指明瞭前景。

    在全國926處自然保護區中,含有地質內容的自然保護區約160個左右。在全國512處各類風景名勝區中,含有地質遺跡的名勝區可達半數以上。到1998年,我國已建立森林公園九百二十余處,其中國家級的有295處。其類型可分山嶽型、湖泊型、火山型等,有9種類型森林公園的地貌主體都含有一種或多種地質遺跡。在我國已公佈的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有15處為古猿和古人類遺址,像北京週口店人類文化遺址、西安半坡古人類文化遺址等這些也是屬於地質遺跡的範圍。

    這是大地留給我們的一部極其豐富的“巨著”,一本有待人類進一步打開的“書”———如有重要價值的地質剖面和構造形跡,有重要觀賞和重大科學價值的地質地貌景觀,有特殊價值的礦物、岩石典型産地,有重要價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其遺産地,有典型和特殊意義的地質災害遺跡等等。研究過去,可以知地球的未來。

    在風景秀麗的廬山,李四光正是通過對第四紀冰川遺跡的研究,揭開了中國第四紀地質歷史新的一頁。雲南澄江縣帽天山動物化石群的發現,轟動了世界,這些世界上發現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軟體動物化石群,展示了我們星球上最初的“生命大爆炸”的瑰麗景象。

    我國是世界上地質遺跡資源比較豐富、分佈地域廣闊、種類齊全的國家之一,在世界自然寶庫中享有盛名。地質遺跡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為旅遊觀光、科學研究、開發利用提供了豐富的天然資源。

    瘋狂的偷盜走私

    如果沒有這些地質遺跡,你無法想像古代的海岸曾比現代海面高出1200米,而最低時海面則比現在低2000米;沒有猛瑪象、劍齒象化石的出土,你無法想像現在在熱帶叢林與草原活動的象群,曾出沒于松花江和黃河流域。駝鳥、三趾馬等曾在北中國的大地上奔跑。但這些珍貴的古生物的化石,卻最先進入了犯罪分子的視野———如果説,地質遺跡的破壞,在古代中國,主要是由於認識上的不足,或者説是無知與愚昧,那麼,現在引發哄搶、盜掘、破壞與走私的,更多是因為熏心的利欲,而這種掠奪造成的後果,往往是毀滅性的。

    鄖縣柳坡鎮在湖北省十堰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在地質年代,這裡曾是個半封閉的小盆地———西峽盆地。近幾年來,據專家證實,這裡的恐龍蛋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恐龍蛋化石種類最多、分佈最集中、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化石群帶。隨著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的被發現,鄖縣不再沉寂,柳坡鎮更是名聲大噪。

    已無從查證始作俑者,一股盜挖盜賣恐龍蛋化石之風在青龍山悄然興起。惟利是圖的偷盜者把地面表層的恐龍蛋化石盜挖完了,又將黑手伸向地下。他們用鋼釬掘,用炸藥炸,更有甚者,竟然關到府,在自家堂屋裏挖地三尺尋找“蛋蛋”。為了把這些“蛋蛋”倒騰出去,鄖縣柳坡的菜農絞盡腦汁,他們到十堰賣菜時,菜籃子底下總藏著一兩枚恐龍蛋化石。賀文軍就成了這些恐龍蛋化石的一個最大買家。

    出生於鄖縣的賀文軍,本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後來不甘心在家務農,跑到十堰市東風輪胎廠幹合同工。每天繁重的體力勞動也使他感到厭惡,後來聽説倒賣文物來錢,他便辭去工作,幹起了買賣古玩字畫的生意。從1998年開始,他又從鄖縣柳坡菜農那裏收購恐龍蛋化石。以10至30元收購來的恐龍蛋化石經他一倒手就可賣上百元甚至幾百元上千元。倒賣恐龍蛋的“生意”越來越火,賀文軍居然以此作為專職。1999年,賀在武漢又找到了一個更大的老闆,賀文軍夥同另一農民賀興民一起天黑時乾脆開著汽車進村收購“蛋蛋”。據有關部門透露,僅一次,二賀就收購了四百多枚恐龍蛋化石,兩人共得贓款2.8萬元。

    賀文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據十堰市公安局透露,賀文軍一夥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竟倒賣一千五百多枚恐龍蛋化石。而全世界在1985年前僅發現五百多枚恐龍蛋化石,賀文軍等偷盜行為令人髮指。賀文軍終於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無獨有偶。就在賀文軍被繩之以法的同時,又傳出了浙江省新昌縣境嶺安溪一帶的上億年木化石遭瘋狂盜挖的消息。這個被一些人稱為“侏羅紀公園”延綿十五公里的木化石群,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旅遊價值,由於挖寶之風蔓延不止,大量木化石被毀,也許過不了多久,“地下森林”將不復存在。

    其實,這類對地質遺跡的破壞早就存在。北京猿人頭蓋骨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失蹤”,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現在,又傳來了週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因為自然風化和工業污染等,使這個舉世罕見的人類文明遺址成為“瀕危遺産”,面臨著被有關國際組織從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中“請出局”的危險。不僅如此,我國許多珍貴的古生物化石也已流失到國外,損失巨大。曾為媒體廣泛報道的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被盜挖盜賣之猖獗令國人震驚。近幾年來,儘管海關已查堵多起恐龍蛋化石走私案件,可在猖獗的走私潮中,流失到國外的恐龍蛋仍達數千枚。2月15日,深圳又查獲了一起全國罕見的走私恐龍蛋化石案,收繳的恐龍蛋化石達四百枚之多。以發現中生代鳥魚化石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的遼寧西部朝陽、錦州等地,犯罪活動一直沒有停止,珍貴稀有的鳥類化石已有一百多塊流失到日本、南韓和美國等國家,令人痛心。就連我國學者研究的“中華龍鳥”一塊重要標本,也是從非法盜掘者手中“收購”回來的。

    殘酷的過度開發

    稍加分析,就不難看出造成我國地質遺跡破壞的“動因”,可謂多種多樣。

    地質遺跡———我們地球生命的“年輪”,由於其獨特的地貌與景觀,構成了我國許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在漫長的歲月裏,經過歷代政府的修繕,許多地質遺跡上又增添了人文景觀,而現在大多數地質遺跡往往一身三職,既是旅遊區、風景區也是療養勝地。因此,地質遺跡往往被風景名勝所“埋沒”,人們對它價值的認識趨於“表面化”———你能想像山東的蓬萊閣是建在火山堆上的嗎?被稱為五嶽獨尊的泰山竟是由25億年高齡的太古代花崗岩組成?這些地質遺跡的所在地,有的被列為國家風景名勝區,有的成了以保護動植物為主的自然保護區,更多的則被辟為公園。由於在管理體制上的原因,由於地貌景觀、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不同的視角與側重,開發與旅遊成了這些“景區”的主要功能。而對地質遺跡的保護,一再被忽略。

    泰山直達極頂的索道的擴建,造成了大面積岩石的破壞———其實不僅僅是泰山,為了方便旅遊者,大部分熱點名山都修建了索道、滑道或盤山公路,有的還在景區心臟辟山整地,建起了其他大型娛樂設施。但這些建設工程很少聽取專家特別是地質學家的意見。方便是大大的方便了,但卻給這些地質遺跡的保護帶來諸多困難,甚至造成破壞。如直達長白山天池的盤山公路的修建,不但造成了高山苔原區植被的大面積破壞(這些植被是極難恢復的),而且由於大量遊人涌入這個火山口湖的沿岩地區,已經對天池的地質遺跡造成了破壞。

    很多療養院、賓館、度假村,正在越來越“逼近”重要地質遺跡的核心區———許多地質遺跡正是由火山爆發等地質活動造成的,因此這些區域多溫泉,也正是建度假村療養院的好地方。我國海岸的一些重要地質遺跡如沙灘峽灣,也在開發中遭到破壞。

    沒有錢怎麼保護?這是很多對地質遺跡景區進行深度商業開發的理由。這樣的商業開發既缺乏統籌考慮,更談不上科學合理開發利用。這些人在開發的時候忽視了這樣一個問題:地質遺跡一旦破壞,就不可復原,不可再生。保護與開發,是有矛盾的,在矛盾鬥爭過程中,往往是開發佔了上風,特別是過度的開發,忽視保護的開發,這種開發必須遏制。記者在採訪中,不止一次地聽一些老專家説起三門峽地質景觀的消失問題。當年修建三門峽水電站時,就一定要“移平”黃河中的兩座孤島麼?大壩非要以失去地質遺跡為代價麼?可能當時人們並沒有認識到三門峽這個地質遺跡的價值。但人類已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不能再給後代留下“世紀的遺憾”。

    薄弱的保護措施

    我國的地質遺跡保護工作走過了曲折的道路。近年來,在國家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的地質遺跡保護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到目前為止,全國建有獨立的地質遺跡保護區和地質公園86處,其中國家級的44處、省級的33處。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還應當正視存在的問題,尤其是應該搞清地質遺跡屢遭破壞的深層原因。

    在地質遺跡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除了過度開發之外,還有多方面的原因:

    地質遺跡的基本情況不清,缺乏系統完整翔實的資料;地質遺跡保護區數量過少,目前其數量僅相當於我國自然保護區總數的2%左右,許多有價值的地質遺跡尚未得到有效保護;地質遺跡破壞嚴重,一些重要古生物化石遺産和有重要價值的地質地貌景觀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比較突出的有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群、廣西的許多溶洞、黑龍江的五大連池火山地質地貌等;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缺少專項保護經費,使地質遺跡保護工作很難有效展開;地質遺跡保護法規缺乏權威性並對現行法規宣傳力度不夠;等等。風化不僅僅是自然的,更是人為的,正在日復一日地“移平”我們“秀美的山川”。

    無法可依的現象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在廣西的一些景區,可以隨處看到倒賣鐘乳石的攤販。這些鐘乳石正是從溶洞裏砸下來的。有的石灰岩地區,興旺發達的正是建材企業,它們大多數以石灰石為原料,一些有重要價值的丹霞地貌大大小小的石林,在人們發現它以前就因此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鐘乳石和硅化木是什麼?是文物?是古跡?文物可以分一級二級三級,石刻可以分清代明代宋代,而這些地質遺跡如何劃分?對這些地質遺跡造成的嚴重破壞,法律上如何定性定罪量刑?至今還缺少可依據的法律與法規。

    追求新奇,追求時尚,追求舒適,回歸自然成了人們的嚮往,但如果我們不能善待地質遺跡,不能與這些地質遺跡和諧相處,流傳了千年萬年的地質遺跡可能真的要絕跡。

    嚴肅的歷史使命

    保護和合理利用地質遺産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是我們這一代人嚴肅的歷史使命,是國土資源工作面臨的重大課題。重視地質遺産保護的基礎教育、專業教育和公眾教育,在全民中培養珍惜地質遺産的風尚,提高依法保護地質遺産的自覺性,已成當務之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地質遺産保護”。

    國際上對地質遺跡的保護工作有許多成功的經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地質遺産保護工作組,專門負責全球地質遺産保護工作,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對此十分重視。國際上地質遺跡保護的通行作法大多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地質公園。最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在世界遺産中創建世界地質公園計劃,目標是每年設立20個地質公園。不久前,我國也公佈了首批11個國家地質公園。我國的古生物化石保護法也在積極地制定之中。

    立足我國地質遺産的特點,借鑒國際上對地質遺産保護工作的經驗,我們必須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地質遺跡的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國土資源部最近提出的地質遺跡保護工作的戰略目標是:今後十至十五年,經過全面規劃,以點帶面,長期保護和合理有效利用,使地質遺跡破壞狀況得到有效控制,具有重要價值的地質遺跡得到有效保護。在地質遺跡保護體系基本建立的基礎上,地質遺跡保護區和地質公署建設得到明顯加強,使我國地質遺跡保護工作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準。

    在新世紀開始的時候,新發現的地質遺跡給人們帶來了驚喜。廣西百色地區世界最大的天坑群,其罕見的地質奇觀喀斯特漏斗群探險,尚有眾多的謎團待解;接著又傳來了黃河鹽鍋峽附近發現巨大恐龍足印群的消息。這些足以證明,我們對地球的認識未有窮期,地質遺跡的保護開發工作更加任重道遠,我們堅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會把地質遺跡———這個永遠的地球檔案留給我們的後人。

    《法制日報》 2001年4月23日


4月22日 讓我們記住地球日
自然與文化遺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