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國際社會呼籲美國遵守《京都議定書》

    在21日于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關於保護環境、改善氣候的國際會議上,與會40多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再次呼籲美國回到《京都議定書》的軌道上來,為控制全球變暖作出努力。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6次締約方大會主席、荷蘭環境部長普龍克在會後舉行的記者吹風會上説,與會的絕大多數代表主張在7月的波恩會議上就實施《京都議定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的方法達成一致。因為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規定減排文書的生效時間為2002年,這個時限不應拖延,否則人類社會將為由此而産生的經濟和生態後果而付出代價,政治家們的諾言也將因此而不被人們重視。

    普龍克説,與會代表駁斥了美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指責,指出發展中國家也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作出了承諾。針對所謂選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低的能源會增加美國經濟負擔的説法,與會代表指出,美國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在改換能源時,有關國家將從新技術的開發中得到實惠。

    與會的美國代表表示,美國將出席7月中下旬的波恩會議,並將就美國政策審議的有關情況作出説明。

    歐盟現任輪值主席國瑞典21日宣佈,歐盟將按照《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要求,在2002年前批准《京都議定書》。瑞典同時呼籲其他國家也這樣做。

    《京都議定書》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3次大會上通過的旨在限制各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協議。議定書規定,在2008-2012年期間,38個主要工業國的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排放量需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削減5.2%,其中美國削減7%,歐盟8%,日本和加拿大分別削減6%。去年11月在荷蘭舉行的公約締約方第6次大會因歐美無法就履行議定書問題達成一致而被迫中斷。大會定於今年7月在德國波恩復會,4月21日的環境部長非正式會議是一次籌備會議。

    今年3月,布希新政府以採取減排措施會增加美國經濟負擔和發展中國家未參與減排為藉口,宣佈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此舉立即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

    新華社2001年4月2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