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美國戰略矛頭直指亞洲

    不久前,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向布希總統介紹了未來美國軍事戰略調整的評估報告。這份報告提出,未來美國軍事重點應從歐洲轉向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新戰略重點轉向亞洲

    在與布希秘密會晤的90分鐘時間裏,拉姆斯菲爾德提議對未來美國國防軍事戰略進行五個方面的重要調整。首先,未來美國進行軍事干預的地區最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區,因此必須對自二戰結束以來實施的“維護歐洲和平、遏制蘇聯”的國防戰略進行調整;其次,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行動需要“遠端軍事力量”的保證,這就要求提高軍隊的遠端空運和打擊能力;第三,導彈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有可能使美國的盟國限制其海外基地的使用,這要求美軍能夠自我維持遠端作戰的能力;第四,導彈擴散狀況使美軍今後開發各種能夠躲避雷達跟蹤的隱形戰機、戰艦和其他運輸工具的任務更為緊迫;第五,軍隊應大幅削減可能在未來10年內遭淘汰的武器裝備,以保證上述目標的實現。

    在拉姆斯菲爾德看來,美國海軍今後應停止建造重量級航空母艦,改為研製部署不易遭導彈攻擊的較小型航空母艦以及其他配備導彈防禦系統的隱形戰艦;另外,由於美國與亞洲相距遙遠,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基地也不多,美軍今後應進一步發展部署遠端B2隱形轟炸機、無人駕駛戰機、新一代F22隱形戰機等,特別加強對F22隱形戰機、海軍專用的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和聯合攻擊戰機三種新型戰機的研製工作。

    在軍事理論方面,拉姆斯菲爾德主張放棄“美國必須準備打贏兩場幾乎同時發生的大規模戰爭”的傳統理論,改為採取“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策略,集中精力打贏一場大規模戰爭。在拉姆斯菲爾德看來,未來美國最有可能投入戰爭的地區是太平洋地區。

    布希保證增加國防預算

    據悉,布希總統對拉姆斯菲爾德的介紹十分感興趣,不但對其褒揚有加,而且稱他們兩人在許多問題上“英雄所見略同”。布希還保證,待五角大樓的軍事戰略調整評估報告完成後,不論今後的國防預算需要增加多少,他都會毫不含糊地給多少。

    其實,負責制訂這份評估報告的核心人物是五角大樓的首席“未來學家”、今年79歲的馬歇爾。布希在今年1月上任後,為保證美國在21世紀“擁有不容挑戰的軍事勢力”,責成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組成一個專家小組,對美國未來的敵人、未來戰爭的形態和性質、美國應該準備同時進行多少場戰爭以及為此需要怎樣的軍隊等問題,進行廣泛的分析研究,並在今夏提交一份評估報告。欣然受命的拉姆斯菲爾德將這項工作交給了他十分欣賞、並與自己有幾十年交情的馬歇爾。馬歇爾果然在短短的兩個多月裏就拿出了評估報告初稿,讓拉姆斯菲爾德在布希面前露了一回臉。

    馬歇爾已在五角大樓供職30餘年,但因思想頗為激進而受到軍方高層的排擠,長期以來一直鬱鬱寡歡,感嘆生不逢時。早在70年代末,馬歇爾就曾指出資訊技術在未來戰爭中將佔據重要地位,並呼籲國防決策者們“換換腦筋”,不要在一些常規武器上投入太多,以免因新技術的發展使那些過時武器成為士兵的“活棺材”。馬歇爾的這一“前瞻眼光”後來得到了證實,而且他的許多主張都與共和黨的傳統價值觀頗為接近,所以拉姆斯菲爾德出任國防部長後,雙方一拍即合,馬歇爾立即受到重用,被安置在對布希政府國防政策和戰略思維具有極大影響力的五角大樓“綜合評估辦公室”主任的位置上。

    亞洲安全穩定受到威脅

    美國國內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儘管馬歇爾提出的戰略調整設想有明顯針對中國的意思,但在短時期裏還不會對中國國家安全形成大的挑戰。首先,在台灣問題上,馬歇爾的報告認為,美國的戰略規劃必須維護美國真正的國家利益,如果事關美國的存亡,美國將不惜一戰。然而,台灣“並非美國的存亡所繫”,而且美國與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具有相當反擊能力的國家對立,對美國來説“太冒風險”。出於現實利益考慮,馬歇爾雖然主張美國將戰略重點轉向亞洲,但並不主張美國為台灣而戰,也不同意美國繼續為台灣提供所謂的安全承諾;其次,馬歇爾戰略設想力促美國發展遠端空中打擊能力,調整美軍軍備結構,這其實是反映了美國國內一些人對不斷發展的中國的所謂“擔心”,這些人擔心一個強大的中國今後可能會“打破亞洲現狀並危及美國利益”。第三,除中國因素外,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力已經衰退,歐洲國家的防衛自主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此外,中東地區、朝鮮半島以及印巴地區形勢的發展變化,都是促使美國將戰略重點轉移到亞洲的因素。

    戰略設想引起廣泛爭議

    五角大樓的軍事戰略調整報告尚未成型,已在美國內外引起了爭議。英國《衛報》近日發表的一篇評論指出,這是一份內容“最為廣泛”、結論“最為激進”的文件。評論認為,由於報告內容涉及不同黨派和集團的利益,待其正式出臺後勢必會引發各方面的強烈反應,而且新的軍事戰略調整最終能否提升美軍戰鬥力,能否達到並實現其戰略目標,現在還難以作出判斷。

    美國媒體還注意到,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謝爾頓並沒有出席上周在白宮舉行的秘密會議。26日,謝爾頓在芝加哥發表的演講也與馬歇爾報告的基調完全不同。他認為,美國應該加強與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合作,避免使雙方成為新的冷戰對手。他還強調説,美國今後雖然會不斷加強與亞洲盟國的友誼和夥伴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太平洋地區將出現另一次冷戰,美國應該與中國保持接觸,以避免新冷戰發生。

    目前,美國國內就中美兩國到底是夥伴還是競爭者的爭論仍在繼續。一些人認為,前總統克林頓説中美是夥伴關係,卻難以找到實質內容;布希稱中美是競爭者,但實際上表明此觀點有可能是為應付國內輿論。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近日從一個戰略家的角度指出,未來的中國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國家,成為美國外交中的重要一環。兩國根據各自利益而進行政策調整,發展互信關係,有利於進一步增加各自實力。美國不能把中國看作敵手,否則子孫後代將會為此付出長遠代價。基辛格的這種觀點值得美國人、特別是值得主張對中國持強硬立場的美國政府官員和政治家們深思。

    

    《人民日報》 2001-04-03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