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指道指雙雙暴跌 風景緣何這邊獨好?

李琨

    最近一個多月來,納斯達克指數和道瓊斯指數雙雙持續暴跌,美國經濟增長落至近10年來的最低點,衰退漸露端倪。這一走勢使已經飽受金融危機重創、復蘇困難的東亞及南亞各國雪上加霜,來自不少國家的經濟數據和預測都顯示出鈍化或下降,全球性經濟危機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然而中國的情況卻依然令人欣慰:企業總體盈利水準提高,消費增長平穩,投資日漸活躍,房地産市場景氣上升,股票市場人心思漲。持續向好的中國經濟成為當前全球經濟中一個備受關注的亮點,那麼,支援其總體趨勢的內在依據是什麼?

    從大的方面看,對當前中國經濟走勢構成強力內在支撐的主要有以下3點:

    一是持續實施了4年的擴大內需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開始顯現,帶動經濟從增長的低谷中走出。1998年開始的積極財政政策是以增加基礎設施投資為主要內容的,在實際經濟運作中,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對企業投資和消費都有較強的帶動作用,是政府在經濟低谷或危機時期可以採取的有效措施,這一點早已為西方發達國家近半個世紀發展的歷史所證實。不過,從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到企業投資和消費增長之間要有一個過程,或曰時滯,因此在1998年和1999年期間,雖然政策實施的力度較大,通貨緊縮仍在持續。政策效應的真正顯現是從1999年底開始的,到目前為止,我國經濟總體上已基本走出了低谷;並且由於政策的連續性,這種基本走勢仍將得以延續。

    二是高科技産業發展方興未艾。九十年代以來,高科技産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美國持續十多年的經濟穩定增長表明,高科技産業的發展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緩解經濟的週期性波動,並且可通過人力資本價值的充分實現推動消費的增長。這樣一個新的運作過程被經濟學家們稱之為“新經濟”。然而新經濟並非完全沒有週期,尤其當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已基本普及、超額利潤逐漸消失的時候,高科技企業的盈利水準必然下降,此時調整也就來臨了。當前美國的情況大體如此。但在我國,高科技産業的發展還是近幾年的事,後發特點形成了目前市場發展和企業的盈利空間均較大,許多科技領域至今還是空白,從週期角度看,整個産業正處於上升期,最明顯的佐證是高科技企業的盈利普遍高於傳統産業。高科技産業的發展是近年來結構調整的一個成果,同時也為經濟的穩定增長增添了內在的動力。

    三是居民消費結構開始升級,為企業開拓出更大的市場空間。近幾年來,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城市居民尤其是工薪階層的消費重點出現了重要轉變,住房、汽車兩類大宗商品已經或正在納入許多家庭的消費計劃,買車買房對不少人來説已由期盼變為現實。由於房地産業和汽車製造業的産業關聯度很高,近年來,這兩大産業在消費增長的帶動下出現的良好發展勢頭必將對許多其他關聯産業産生影響,從而拉動經濟整體走強。

    當然,在上述積極因素産生影響的同時,有些制約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如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將對一般工業品市場構成制約,國際經濟尤其美國經濟增長迅速減速可能將導致我國出口減少,等等。如何克服這些制約因素,使經濟增長的良好態勢得以保持,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面臨的重要問題。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03月3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