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俄法衝破“禁飛令” 客機競飛伊拉克

    俄羅斯一架“圖-154”客機23日下午降落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薩達姆國際機場,開始執行為期3天的人道主義救援使命。這是最近一個月來第三架未經聯合國制裁委員會同意飛抵巴格達的俄羅斯飛機,也是繼22日下午一架法國客機降落在薩達姆機場後,伊拉克在短時間內迎來的第二架外國飛機。

    俄羅斯派來了足球隊、音樂家、商人和醫療隊;法國人帶來了醫療隊、藝術家以及運動員。在機場停機坪上,法國人進行了繞可樂罐的四輪旱冰表演。

    俄羅斯航空公司的一位官員23日透露,該公司今後每個星期都將有飛往巴格達的航班。觀察家們指出,這實際上就是恢復了對伊拉克的民航運輸,是在打聯合國決議的“擦邊球”。因此,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俄羅斯和法國客機的巴格達之行能否在國際社會,尤其是海灣和阿拉伯國家引起連鎖反應,美國是否願意看到伊拉克取得一個又一個反制裁鬥爭的勝利,令人關注。

    伊不能“把所有問題自己扛”

    由於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聯合國安理會1990年通過了一系列決議,決定從當年8月開始對伊拉克實施全面制裁。其中1990年9月通過的第670號決議決定,對伊拉克進行“空中封鎖”。在過去10年時間裏,沒有外國飛機敢於違反聯合國的制裁令而飛往巴格達。

    聯合國對伊拉克的10年制裁導致伊拉克經濟和社會發展癱瘓,社會供應不足,食品和藥品奇缺,直接導致150多萬伊拉克無辜平民死亡,背離了制裁的初衷,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不安。俄羅斯、法國和中國等國認為,聯合國應該正視伊拉克國內的人道主義災難,“適時”解除對伊制裁。法國外交部一位官員22日發表談話,批評美國對伊拉克國內因制裁而出現的人道主義災難“視而不見”,繼續奉行霸權主義政策,以維護其在海灣地區的戰略利益。與伊拉克關係不斷改善的海灣國家近來也紛紛認為,現在是解除對伊制裁的時候了。伊拉克近來也認為,聯合國通過的有關伊拉克問題的所有決議都沒有明確禁止外國飛機飛往伊拉克,並據此呼籲“友好國家”儘快恢復與伊拉克的通航,因為遭到致命打擊的伊拉克再也不能“把所有問題自己扛”。為此,8月17日,伊拉克重新開放了已關閉10年的薩達姆國際機場。

     俄“擦邊球”有效 法國被“警告”

    在對伊拉克進行“空中封鎖”問題上,俄羅斯和法國認為,聯合國禁止的是兩類飛行:一是軍事運輸;二是具有商業目的的民航運輸。而執行人道主義使命的飛機不僅可以飛往伊拉克,而且沒有必要事先得到聯合國制裁委員會的同意。在這種背景下,一架俄羅斯客機于8月19日,也就是薩達姆國際機場開放後的第三天,載著救援人員和物資飛抵巴格達,在當時引起了轟動。本月中旬,第二架俄羅斯飛機也飛抵薩達姆機場。而22日首架法國飛機的到來則使伊拉克人看到了擺脫“空中封鎖”的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主持聯合國制裁委員會工作的美國、英國和荷蘭代表沒有對俄羅斯客機的3次人道主義飛行提出異議,但稱法國客機的飛行違反了聯合國的“空中封鎖”令。觀察家們估計,這也許與法國方面直到飛機起飛前幾個小時才向聯合國制裁委員會通報、使他們沒有足夠時間作出答覆有關。更使美英代表惱火的是,法國客機竟然不顧制裁委員會提出的推遲飛行的要求,按計劃飛往巴格達,在西方國家裏開了一個被美英代表認為“很不好的先例”。

    有人推測,從俄、法兩國客機前後腳抵伊以及派遣相似的代表團來看,似乎這兩個國家之間存在某種“默契”。

    《北京晨報》 2000-09-25



相關新聞


俄客機不顧“禁飛令”飛抵伊拉克



俄羅斯飛往巴格達的客機手續齊全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