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青島啤酒為何能控股上海嘉士伯?
中國網 | 時間:2000 年09 月25 日 |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曾是上海啤酒市場重量級企業的嘉士伯(上海)啤酒有限公司,如今已改頭換面。8月9日晚,青島啤酒集團與嘉士伯集團在上海舉行了股權轉讓簽字儀式,青島啤酒集團以1.5億元人民幣,收購了上海嘉士伯75%的股權,青啤成為了上海嘉士伯新的控股股東。嘉士伯(上海)啤酒有限公司也改名為“青島啤酒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嘉士伯集團是世界第五大啤酒企業,啤酒年銷售量近500萬噸,總部設在丹麥。上海嘉士伯是嘉士伯集團控股的嘉士伯香港公司投資8000萬美元建成的,年生産能力10萬噸,所有設備都是從歐洲進口,在整個中國也可稱得上一流。如此一塊“肥肉”,處於“大哥哥”地位的嘉士伯,為什麼要拱手讓給青啤呢?

    “天上不會掉餡餅”,嘉士伯忍痛割愛實是迫不得已。上海嘉士伯從1998年建成投産之日起,就一直甚不景氣,上海釀酒協會秘書長吳建華曾對媒體透露:上海嘉士伯的報表每年虧損7000萬元至1億元人民幣。如此大的“窟窿”,即使“財大氣粗”的嘉士伯,也不得不“丟卒保車”。

    其實,嘉士伯能把上海嘉士伯的股權轉讓給青啤,不是一種孤立現象,其中暗含了一種趨勢,這就是洋啤開始“退潮”。之所以用“退潮”一詞,是洋啤進入中國市場時的“洶湧澎湃”之勢的對照。當時,60多家洋啤仿佛是一夜之間佔領了中國的大多數酒店和商店,並且購並了國內大半的大中型啤酒企業。

    洋啤的這種“退潮”跡象始於去年。一家加拿大企業擁有的廣東皇妹啤酒、一家馬來西亞公司擁有的上海啤酒,都在去年被青啤收購;澳大利亞的富士達去年已賣掉了他的兩家中國啤酒廠;一家紐西蘭啤酒公司已宣佈要完全撤出中國。今年的“退潮”跡象似乎更加清晰,且不説近期傳言有好幾家洋啤要被購並,據可靠消息,大多數在中國建廠的洋啤,都在尋求與國內大啤酒企業的合作,包括列世界啤酒業十強的大啤酒公司。

    財力雄厚、來勢洶洶的洋啤,為什麼短短的幾年時間便在中國市場呈萎縮之勢了呢?青啤老總彭作義稱其為是“水土不服”,並總結了“四大癥結”:

    一是建廠成本高。洋啤進入中國後,購並中國啤酒企業時都花費了比較高的價錢,更重要的是,他們基本上都投鉅資來改造這些工廠,因此,其建廠成本就很高,比現在青啤兼併的企業成本要高出5倍。

    二是管理成本高。洋啤的人工成本比國啤要高出數倍。高層經理的工資比國啤高出10倍,經理人員高出4倍,普通工人和一般管理人員也要高出2倍。

    三是市場投入高。洋啤市場運作的主要手段就是用大價錢買斷酒店,用高費用搞促銷,同時,在媒體上投入鉅額廣告,市場促銷費用要比國啤高出20倍之多。

    四是資金消耗高。

    洋啤的高成本決定了其必須是高價位,所以洋啤每瓶的價格基本都是在10元以上,這樣,中國高檔啤酒市場的競爭,實際成了洋啤與洋啤的競爭,洋啤之間打起了一場資金消耗戰。但高檔酒市場本身的容量就有限,這場消耗戰最終只能是“全敗俱傷”。據悉,現在在中國的洋啤,90%以上都出現了鉅額虧損。

    彭作義認為,洋啤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四大癥結”,在於他們只看到了中國啤酒市場的巨大,卻沒有認識到價格5元以上的中高檔啤酒,市場份額不足10%。

    此消彼長。青啤能夠收購上海嘉士伯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啤在競爭中壯大了。這幾年,國啤在洋啤的步步緊逼中學會了競爭,在競爭中逐漸壯大。特別是青啤,從南到北,先後在全國兼併了27家啤酒企業,使企業生産規模迅速由30多萬噸擴大到200多萬噸,1999年,其産銷量達到了107萬噸。更令人驚異的是,青啤兼併的這27家企業都是虧損企業,現在大都已扭虧為盈。連世界啤酒業的“老大”————美國百威國際公司的總裁巴羅先生也讚嘆:“青島啤酒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公司了。”

    那麼,嘉士伯集團經營不好的上海嘉士伯,青啤控股後會經營好嗎?彭作義回答:“青啤的原則是不打無把握之仗,因此,青啤在收購任何企業之前,都要考慮會不會出現消化不良的問題。如果沒有把握,青啤不會收購。”

    老彭進一步分析説:青啤收購上海嘉士伯75%的股權,雖然比兼併其他企業投資要大,但仍屬於低成本擴張。上海嘉士伯的設備精良,水處理系統很先進,能把當地的水處理後達到嶗山水的品質。因此,上海嘉士伯的設備只要稍加改造和完善,就可以達到年産10萬噸青島啤酒的規模。屆時,青啤將在上海生産一部分優質低價青島啤酒,讓上海及周邊市場的消費者都喝上當周乃至當日的青島啤酒。

    其實,對青啤來説更重要的是,收購上海嘉士伯有利於其奪取上海啤酒市場更大的份額。青啤去年收購上海啤酒廠後,就開始在上海建立在青島已實驗成熟的“直供模式”,不到一年時間,青啤從青島運酒液,在上海啤酒廠分裝的青島啤酒已經供不應求了。強調新鮮度的青啤自然把填補這個市場空缺的希望寄託在新加入的上海嘉士伯身上。

    以青啤為代表的國啤,在與洋啤競爭中由弱到強,現在無疑已佔了上風。

    但彭作義不單對拿下上海市場充滿信心,而且眼光放得更加長遠:在擴大穩定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向海外市場進軍。據悉,目前,青啤在南非和馬來西亞建廠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青啤的近期目標是,在2003年達到年産銷量300萬噸,躋身世界啤酒十強。遠期目標是,用十年時間,達到年産銷量800萬噸,工廠遍佈世界各地,成為世界第二大啤酒公司。

    

    《經濟日報》2000年8月10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