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利率放開誰是贏家
中國網 | 時間:2000 年09 月18 日 | 文章來源:北京青年報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出通知,決定從9月21日起,改革我國外幣利率管理體制。放開外幣貸款利率和大額外幣存款利率。許多專家認為,這是我國進行利率市場化邁出的堅實步伐。

    利率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未來的利率將做何種變化?利率放開後,是否意味著高風險?“利率市場化”,這個金融的專業詞彙,現在咱老百姓也非研究它不可了。

    根據央行的有關規定,9月21日起,外幣貸款利率將由金融機構根據國際市場利率的變動情況、資金成本、風險差異等因素,自行確定利率及其結息方式;同時,300萬(含300萬)以上美元或等值的其他外幣的大額外幣存款,其利率水準由金融機構和客戶協商確定,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由中國銀行業協會統一制定。

    在採訪了幾位金融專家後,記者的腦海裏浮現出利率市場化過程中會出現的幾大瞬間。用現象説明政策,可能更容易讓大家理解。

    瞬間一:客戶可以“挑肥揀瘦”

    9月21日後,這樣的一幕很有可能發生:一家國內資金雄厚、競爭力強、財務實力超過300萬美元的大進出口公司,想把資金存入銀行。這回,不再像以前存哪家銀行利率都一樣,完全可以先和銀行“討價還價”:“月息五厘五怎麼樣?”A銀行人士有些躊躇,“利率有點高吧?五厘。”“你再漲點,”沒等A銀行人士説話,B銀行人士插嘴:“我給你五厘八。”“好,成交。”

    其實,“討價還價”的現象,中國的消費者早已不陌生。“打”得火熱的彩電、DVD、微波爐價格戰,讓老百姓得了實惠,也讓各大電器城生意興隆。對於一個企業來説,産品價格的高低,當然是市場競爭中的法寶。成本、管理水準的高低最終都得通過價格來實現。

    利率,説白了就是資金的價格。資金本身既是重要的生産要素,又是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血液,其價格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利率理應由市場來決定。只是因為銀行特殊的性質,讓人們以前多把它當做利潤豐厚的國家單位。現在,國內各種普通産品的價格已經實現市場化。如果沒有利率的市場化,就無法建構完整的市場經濟體制。在許多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早已完成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利率都是經常運用、行之有效的宏觀調控手段。

    同時,國際金融業競爭的激烈,也讓我國利率市場化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眼看著WTO就要來了,WTO是一套典型的市場體制,如果我們還是帶有計劃特點的貨幣政策,就無法適應市場的需要。幾年後,外資銀行將利用上百年積累的技術、管理、服務水準優勢與中資銀行同臺競爭。“與狼共舞”當然要先學會“狼”的本領,中資銀行也得降低經營成本,用低利率放貸,高利率吸引存款。

    更何況,在激烈競爭的格局下,得實惠的當然是去銀行存貸款的企業、個人。因為最重要的生産要素之一———資金的成本降低了。大家完全可以先參照各家不同的利率水準“挑肥揀瘦”,然後再選擇自己最滿意的銀行。這時候,銀行真正成為不斷滿足大家需求的金融服務性機構。

    瞬間二:銀行會打“利率大戰”嗎?

    既然利率是資金的價格,那麼,是否會出現第二種場景:銀行間為了爭奪客戶,像彩電等行業一樣,為爭得客戶紛紛使出幾乎接近、甚至低於成本的“跳水價”?

    著名金融專家、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揚教授認為,這種商業銀行間惡性競爭的局面不會出現。因為銀行用什麼樣的利息存款、什麼樣的利息吸收存款,都要經過非常嚴格的核算。從而控制存款利率的最高限和貸款利率的最低限。對於自身風險性本來就比較強的銀行,更不會做賠本的買賣。

    中國銀行有關人士也告訴記者,目前的實際情況根本不允許銀行打“外幣利率戰”。現在客戶在外幣貸款方面非常謹慎,許多企業怕承擔風險,不貸或盡可能地少貸外匯。這種情況下,如果商業銀行僅僅為了吸收存款給付高額利息,又沒有貸款市場,勢必造成經營虧損。

    而這位業內人士的話從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統計數字中得到證實。截至7月末,我國境內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各項存款餘額達117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5.9%。相對於存款的穩定增長,外幣貸款顯得不旺。1月至7月,各項外匯貸款餘額為675億美元。在這種供大於求的市場情況下,銀行不會輕易提高存款利率。

    看來,由於銀行的特殊性質,它所面臨的高風險,各大銀行打“利率戰”的可能性非常小,都得走踏踏實實開展業務的路子。説白了,利率的變化,成本降低才是關鍵。銀行管理能否高效化、技術能否再上一個臺階、服務能否再加以改善、是否還要減員增效,就連上市進行資本市場規範運作,都得儘早提上日程。這對於銀行自身實力的提高,參與外資銀行的競爭,大有裨益,達到銀行與社會的雙贏。

    瞬間三:利率全面市場化呼之欲出

    如果利率放開不僅僅局限于外幣存貸款利率,而是人民幣利率在幾年後也市場化,會出現第三種現象:幾年後,人民幣存款各家銀行也不一樣,儲戶都樂意把資金存入高利率銀行。可面對收益與風險同在的銀行,儲戶也開始猶豫,我的錢是存在利率低、但風險相對較小的銀行;還是存在利率高,風險相對較大的銀行。

    在邁出外幣利率市場化的第一步後,我國實行利率市場化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下一個目標將是人民幣利率的市場化。從高層傳出的資訊,這一目標的實現已為期不遠。

    央行行長戴相龍早在7月19日就公開表示,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步伐將依照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農村後城市、先大額後小額的順序逐漸放開,在3年內逐步放寬利率管制,形成一個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貨幣市場利率為仲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準的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這意味著幾年後,每個儲戶也將面臨各個銀行不同的利率來選擇。今天大企業“挑肥揀瘦”的現象將在許多儲戶身上重現。個人自然得實惠,可選擇多了,風險也將不請自來。

    央行行長戴相龍同時強調,利率市場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將資本項目開放問題、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匯率自由化等因素綜合考慮,還要考慮一國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週期等因素。這種全面開放必須是有理論、有政策、有步驟地進行。我們從戴行長的談話中能感受到的是,利率市場化,尤其是存款利率的放開,是相當謹慎的,中國的利率市場化還將穩中求進。

    根據各國的經驗,央行將由利率的“制定者”轉變為“監管者”,讓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取代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減少風險的辦法主要是對各家商業銀行實行嚴格監管。通過一些信用機構對商業銀行進行信用評級,劃分A、B、C級銀行,使大家有選擇的標準,也使B、C級銀行增大了生存壓力,不減少風險就有關閉停業的危險。

    有關專家也建議,利息與本金相比,孰輕孰重儲戶一目了然,原則上大家應該把錢存在更保險的地方,其次才是考慮利息收入。如果想獲得高收益,當然還是投資國債、股票、期貨更合適。

    

    ■背景資料

    1978年以前,存款利率只是鼓勵政策的象徵,貸款利率只是一種核算工具。利率水準長期偏低且得不到調整,利率無法起到資本調節的作用。

    1978年後,我國利率調整經歷了3個階段:1978年至1989年,1990年至1992年,1993年至1996年。

    尤其是1996年起我國逐步取消同業拆借利率上限的限制,1998年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的浮動幅度由20%擴大到30%。

    目前我國部分利率已經或接近市場化,隨著我國金融監管制度和調控體系的加強,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條件基本成熟。

    

    《北京青年報》 2000年09月11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