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莫高窟文物保護面臨巨大壓力
中國網 | 時間:2000 年09 月06 日 |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三危山與鳴沙山東西相對,大泉河蜿蜒而來,縱貫南北;兩岸楊樹成林,參差扶疏;山岩上洞窟高下,密如蜂房;道路一塵不染,遊人井然有序,一切都顯得整潔清新,這就是蜚聲世界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

    美國蓋蒂研究所副所長阿根紐先生認為,莫高窟的保護世界一流。這得益於莫高窟有一個工作出色的專業研究保護機構——敦煌研究院,幾十年來,三代人薪火相傳,恪盡職守,出現過常書鴻、段文傑這樣的“敦煌守護神”。

    甘肅省副省長李重庵認為,在莫高窟保護工作中,政府起了極重要的作用,各級政府對莫高窟保護都十分重視,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援。國家撥鉅額用於莫高窟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及敦煌研究院的建設,同時,遵守文物保護規律,堅持不搞假文物,不破壞環境。敦煌研究院原址在莫高窟前,為保護莫高窟環境,遷出大門之外。

    在文物保護工作中,他們注意運用現代先進技術。莫高窟開鑿在砂岩上,受風雨侵蝕極易崩塌,從日本留學歸國的研究院副院長李最雄博士研究成功用PS加固岩體的加固方法,現已被廣泛應用於莫高窟和榆林窟岩體表面噴塗,效果良好。

    利用莫高窟的世界影響,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吸收外國先進保護技術和資金。研究院正在與美國有關機構開展壁畫保護方面的技術合作;一座由日本贈款的展覽中心也已竣工布展。

    旅遊業的發展對文物保護的影響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面對遊人日益增多對文物保護帶來的沉重壓力,研究院一方面對文物進行嚴格監控,同時採取控制人數、增加景點、輪流休窟、洞窟仿製,以分流遊人,減輕文物保護的壓力。

    然而,莫高窟壁畫雕塑年齡最大者已有1600多年,最小的也有六七百年,無情的歲月,使許多文物老態龍鍾,一身疾患;再加上游人日益增多,人滿為患,甘肅省文物局副局長賈若楠説,近年來旅遊旺季,莫高窟每天超過數千人次,給空間狹小的洞窟帶入大量微生物、二氧化碳、水汽及釋放出的熱量,對壁畫、雕塑帶來不可抗拒的損害;還有噪音、震動等都對脆弱的文物造成威脅。如今,有近一半的壁畫患有褪色、起甲、酥鹼、膨脹等病害,特別是酥鹼,一旦引發塌落,破壞是毀滅性的。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還提出,敦煌機場距莫高窟太近,一則影響景觀,二則一旦飛機失事,撞到莫高窟,後果嚴重;而且飛機噪聲也對洞窟造成震動。如今313國道又要穿過保護區,汽車尾氣也將嚴重污染文物。在莫高窟附近的古墓葬保護區中近年有不少新墳混跡其間,有的甚至圈地預備作家族墓地;廣告牌也矗立在保護區內,這些違反《文物法》和《廣告法》的行為極大地破壞了莫高窟周圍景觀,如不制止,將會距莫高窟越來越近。最近又在三危山新建起一座36米高的人工大佛,這不僅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而且純屬勞民傷財,畫蛇添足,毫無文物價值可言。

    

    《光明日報》2000年8月18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