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四)
中國網 | 時間:2000 年10 月18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點任務是,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新技術,提升産業技術水準。積極推進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技術研究,集中力量在資訊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先進製造技術、航空航太技術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在一些關係國家經濟命脈和安全的高技術領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實施重大高新技術工程項目,促進高技術成果轉化,力爭在亞微米深亞微米積體電路的設計和製造、高性能電腦、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生物工程藥物、生物晶片、農業生物工程等領域,實現産業化。加快推進傳統産業技術升級,選擇裝備製造、農産品深加工、資源綜合利用等若干重點領域,加快開發能夠推動結構升級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瞄準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前沿,選擇我國具有一定優勢、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意義的研究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力爭在基因組學、資訊科學、奈米科學、生態科學和地球科學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體制創新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保證。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科技發展規律的新機制,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加強技術整合,進一步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問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促進企業成為技術進步和創新的主體。加強産學研結合,鼓勵應用開髮型科研院所進入企業或改制為企業。建立服務功能社會化、網路化的科技仲介服務體系,建立風險投資機制,發展資本市場,支援高新技術産業化。加大國家和全社會的科技投入,提高投資效益。完善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形成鼓勵科技創新的社會環境。擴大國際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鼓勵外資企業在我國設立研究開發機構,支援我國科技企業到國外進行研究開發,促進資源和資訊共用。加強科普工作,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精神。

    九、大力開發人才資源,加快發展教育事業

    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當今和未來的國際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要把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切實抓好。普遍提高勞動者素質,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尤其是培養一大批急需的資訊、金融、財會、外貿、法律和現代管理等專業人才。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要適度超前發展。發展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走改革和創新之路。更新教材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革考試製度,著力推進素質教育,重視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高人才培養品質。提高教育現代化、資訊化水準,大力發展現代遠端教育。合理調整和配置現有教育資源,加強學科建設,根據人才需求結構調整專業設置。優化教師結構,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繼續深化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改革,積極鼓勵多種形式的社會辦學。增加國家對教育的投入。繼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規模。積極發展各類職業教育和培訓。完善繼續教育制度,逐步建立終身教育體系。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努力營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環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業的社會氛圍。加快建立有利於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機制。高度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優化人才的專業、年齡結構,促進人才在産業、地區的合理分佈。完善智慧財産權保護制度。建立和完善機制健全、運作規範、服務週到、指導監督有力的人才市場體系,促進人才合理流動。採取多種措施吸引和聘用海外高層次人才。繼續實行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以適當方式為祖國服務。

    領導人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繼往開來、開拓前進的關鍵因素。必須從戰略高度,著眼于各項事業的長遠發展和人才的總體需求,培養和造就一支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較高政治理論素養和開拓精神,掌握現代科學文化和管理知識,並經過實踐考驗的各級各類高素質領導人才隊伍。加強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隊伍建設,把這項工作作為決定我國未來發展前途的大事來抓。要加大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更新用人觀念,廣開渠道,為年輕優秀領導人才的成長、選拔和任用創造條件。

    十、加強人口和資源管理,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關係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

    繼續嚴格控制人口數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質。穩定現行計劃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準,促進優生優育。重點做好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的計劃生育工作。加強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管理。加強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和法制建設。重視人口老齡化趨勢,努力解決老齡人口社會保障和精神文化生活問題。

    合理使用、節約和保護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依法保護和開發水、土地、礦産、森林、草原、海洋等國土資源。加強資源勘探,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完善國家戰略資源儲備制度。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耕地。推進資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

    加強生態建設,遏制生態惡化。大力植樹種草,推進東北、華北、西北防護林體系建設,抓好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等天然林保護工程,提高國土森林覆蓋率。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加快小流域治理,減少水土流失。加強草原建設,防止超載過牧,遏制草原退化和荒漠化。廣泛開展城市綠化。抓緊環京津生態圈工程建設。加強自然保護區和生態示範區建設,保護陸地和海洋生物多樣性。

    加大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強化城市大氣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綜合治理,使大中城市環境品質得到明顯改善。重視農村污染的治理。控制和治理工業污染,加快推廣清潔生産技術。繼續抓好重點流域、區域、海域的污染治理。大力發展環保産業,加強環境保護關鍵技術和工藝設備的研究開發。健全環境、氣象和地震監測體系。加強防災減災工作。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和監督。開展環保教育,提高全民環保意識。

    十一、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歸根到底要靠改革。要大膽探索,勇於創新,突破影響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國有大中型企業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産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積極探索國有資産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規範的監督機制。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規範上市、中外合資和相互參股等形式,實行股份制。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

    社會生産力水準的多層次性和所有制結構的多樣性,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特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適應社會生産力發展的要求,繼續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要為各類企業發展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支援、鼓勵和引導私營、個體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進一步開放市場,建立和完善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市場體系。打破部門、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進一步放開價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和結構調整中的基礎性作用。繼續發展商品市場,重點培育和發展要素市場,促進生産要素合理流動。拓寬融資渠道,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重,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規範和發展證券市場,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者。加強市場監督和上市公司資訊披露。

    

    中國網 2000.10.18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