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親密接觸“痞子蔡”

    深藍襯衫、牛仔褲,一口“地道國語”。10月10日下午,當《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作者痞子蔡走進北京師範大學會場時,本來只能容納350人的報告廳硬是塞進了400多人。到場的大學生裏,女生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90%以上。

    不快樂所以寫作

    像所有最早在BBS上發帖子的網蟲一樣,痞子蔡開始在台灣成功大學的BBS上寫一段貼一段《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時候,純屬好玩。“因為課業比較重,寫寫小説解解悶,這樣的。”寫《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時,痞子蔡在成功大學念水利工程博士。他笑言:“這部小説寫得比較好,可能正是我在水利工程專業上壓抑了13年的緣故。”

    為什麼給小説安排一個悲劇結局?不論是在北京師範大學的交流會還是在聊天室與網友聊天,都是一個讓人關心的問題。“小説寫到結尾的時候,我在實驗室的任務很重,很苦悶。自己的生活很苦悶,為什麼讓生活裏的主人公生活那麼幸福呢?”

     對寫作與快樂,痞子蔡如此解説:“為什麼總是寫悲劇呢?因為我在寫作的時候通常是不快樂的。通常是因為不快樂而寫作,又因為寫作而不快樂。寫完了很快樂,終於寫完了!”

    或許正是因為最開始在BBS上寫小説純屬一種課餘的調劑,痞子蔡承認“從來沒有想到過”小説能在現實社會當中如此成功。按照他的説法,“一不小心成了名”。

    痞子蔡在台灣的人氣似乎遠遠不如在大陸。同行採訪的台灣《民生報》一位女記者十分驚訝:“大陸怎麼會這麼狂熱?在台灣不像在這裡這麼受追捧。”痞子蔡本人也連連感嘆:“沒想到,真是沒想到。”

    不要陷到網戀裏

     痞子蔡在《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裏,以幽默的筆調講述了一個淒美純情的網戀故事。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裏,痞子蔡應該是一位“網戀大師”。但令人意外的是,在痞子蔡的生活中,儘管網友見了10來個,卻從來沒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網戀。

    不僅如此,痞子蔡對網戀的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上網不要只談網戀,如果已經陷入,應該早點抽身,不要陷得太深,會比較好一點。”

     在聊天室裏,痞子蔡給那些想在網路上找感覺的朋友的忠告是:“在網路上找感覺?最好還是回到現實生活中吧,不要捨近求遠。”

     從《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開始,“恐龍”成為了一個流行詞,意指“網下見到的令人恐怖的網友”。痞子蔡解釋這個説法的來源:“在台灣最早上網的有很多是小孩子,正好這時候台灣開始放映《侏羅紀公園》,兇猛可怕的恐龍自然就被借用過來了。”

     80%是自己的影子

     儘管“輕舞飛揚”純屬虛構,但痞子蔡承認小説裏男主人公身上“有自己的影子,大約80%吧”。現在騎的也還是那輛“老舊破爛的藍色野狼”,麥當勞也還在那裏,不過不怎麼去,因為“那吃不飽,我只叫可樂和薯條怎麼吃得飽?”

    然而第一次接觸痞子蔡的人卻似乎都覺得他身上“阿泰”的味道要更濃一些。“不是,絕對不是。”痞子蔡連連否認,“他是我一個大學好朋友,現在也仍然是好朋友,以後也會是好朋友。”

    遭遇“李尋歡”

    大約晚上7點23分,正在與網友聊天的痞子蔡被告知“李尋歡”也來到了現場。很多網民都知道在網路文學圈子裏赫赫有名的“李尋歡”,但似乎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叫路今波,現在是上海文學網站“榕樹下”的內容總監。

     談到痞子蔡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路今波認為,“從文學的角度來評價它的意義並不重要,但是這本書確立了網路文學的地位,具有里程碑似的意義,標誌著一個新的文化現象出現了。”

    我已經在找金盆了

    已經從成功大學博士畢業的痞子蔡稱自己現在的職業是“一個水利工程師”,但是他不會為了寫作而放棄自己的水利工程事業,“寫小説到現在也只是一種興趣。”他玩笑説,“如果搞水利和寫東西發生衝突,我就會去寫水利工程方面的書。”

    這次到大陸,痞子蔡主要是為自己的新作《雨衣》上市做推廣。痞子蔡透露,他馬上將有一本新作品《愛爾蘭咖啡》出版,大概一萬七千字左右。近期正在構思一個長篇愛情故事,不過還沒有決定結局。

     一些網友認為他自從《第一次親密接觸》以後,好像還沒有太大的突破。對此痞子蔡辯白:“沒有突破,所以感到很大失望吧。我們已經在喜馬拉雅山上再也爬不上去,沒有辦法。”

    至於以後的作品是否可能會超越《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痞子蔡説,“有可能會比《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好,但是不可能和《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受歡迎,因為它是天時地利人和産生的東西,就算寫得再好,影響力都不會如《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那樣。”

     一位網友勸告,“痞子,其實我覺得你還是現在收手比較好,用中國的古話,這叫見好就收。”痞子蔡回答,“你説得有道理。沒錯,我已經在找金盆了。”

    《中國青年報》 2000年10月1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