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竹簡將改寫中國思想史

    我國一位著名學者在孔子故里山東省曲阜市説,九十年代出土的郭店竹簡書簡將導致中國儒學史,乃至思想史、文化史的重寫。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龐樸日前在孔府內的孔子學術會堂講學,向人們公佈了他對郭店竹簡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説:“通過對郭店竹簡的研究,我們對早期儒家思想面貌有了新的理解,更加認識了儒家原始精神的可貴。這些新的認識,必將導致中國儒學史和先秦時期中國思想、文化史的重寫。”

    1993年,湖北省的郭店出土了800多枚竹簡,約有13000字。這批竹簡經專家整理于1995年出版後,在海內外學術界引起強烈轟動,各國學者競相研究。

    龐樸説,過去人們一般都認為儒家重性輕情,主張修身養性、克服情慾。通過對郭店竹簡的研究發現,早期儒家事實上非常崇尚情。這批簡中有四五千字談到情性。其中的觀點是:性自命出,命由天降,情生於性,道始於情。在竹簡中,“仁”字的寫法是“身”的下邊加“心”字,就是感同身受,有切膚之感。道就從這其中産生出來。“ 過去,這種看法人們想都不敢想。長期以來,人們認為‘ 情’不是好東西。大道理怎麼能從情出來呢?”龐樸説。

    這批竹簡中記載的許多文字後來都消失了。比如,現在的“勇”字,當時的寫法是勇字下加“心”,更加注重心態上的勇敢。“難”和“迷”字當時的寫法也都是在當今寫法的下邊加“心”。龐樸説:“這一現象説明,那個時代對人類心態的研究比後來更深。”

    竹簡中還記載了孔子的弟子子思何為忠臣的見解。有人問子思何為忠臣?子思説“恒稱國君之惡者為忠臣”。龐樸認為,這反映了儒家的一向不為人知的抗爭精神。

    郭店竹簡的出土,還解決了一些歷史上懸而未決的難題。對孔子《論語》中的一句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二千年來人們一直有不同理解。主導的看法是“可以要老百姓跟著走,不一定要老百姓知道這是為什麼”。還有人採取不同的斷句,將孔子民主化。不同的見解直到本世紀初還在爭論,沒有講清楚。龐樸説:“主張有教無類的孔子,怎麼會説出如此明確的愚民思想呢?確實不好理解。郭店竹簡中有四五處講到這句話,意思很清楚:身教重於言教。”

    龐樸説:“早期儒家思想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原始精神。這些可貴的東西在儒家思想被政治化以後漸漸失卻了。郭店竹簡的出土和研究,給中國思想文化界帶來的變動將是巨大的。”

    龐樸研究員自八十年代初就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史》編委會中國代表,中國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還曾多年擔任《歷史研究》主編,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頗有建樹。

    

    新華社2000年9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