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袁隆平創水稻畝産新紀錄

    由“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教授培育的1.08畝超級雜交水稻單季畝産達到2276.27斤。這一産量刷新了我國九十年代中後期創造的水稻畝産2066.7斤的世界記錄。

    袁隆平教授是在重慶參加母校--西南農業大學校慶50週年時透露這一資訊的。據介紹,高産稻田位於雲南省永勝縣濤源鄉境內,品種屬超級雜交水稻範疇。從1998年至今,已連續幾年獲得豐收,畝産穩定在2200斤左右。袁隆平説,雖然這片稻田面積不大,但這種超級雜交稻表現出來的穩定及誘人的畝産量,卻顯示了我國糧食生産的巨大潛力,這對於我國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與土地資源矛盾十分突出的國家,以7%的土地養活著世界22%的人口。糧食生産和安全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為了解決我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建國初期我國即開始對水稻、小表、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進行改良。其中佔我國糧食總産量四成以上的水稻,自然成了各級農技人員關注的焦點。

    據袁隆平院士介紹,我國水稻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始於六十年代的高桿水稻矮化技術,解決了傳統高桿水稻易倒易霉的弊端,使水稻的畝産潛力從原先的800斤左右提高到1000斤。二是七十年代以雜交水稻推廣為標誌的水稻換種技術,使水稻的畝産潛力又增加兩成,達到了1200斤左右。三是始於本世紀末的超級雜交水稻推廣。袁隆平院士在攻克雜交水稻難關之後,又開始研究培育超級雜交水稻,並於九十年代後期獲得成功,目前畝産潛力達到1600斤,平均畝産量穩定在1300斤以上,比雜交水稻高出300多斤。

    目前我國的水稻畝産量在世界上排在第四位,比第一名的澳大利亞的平均畝産低200多斤。據袁隆平講,由於各地氣候條件所限,目前我國超級雜交稻的高産優勢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但雲南省永勝縣的實踐證明,超級雜交稻的增産潛力還很大。這位院士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目前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為4.6億畝,其中雜交稻約佔一半左右,平均畝産為920斤。如果能推廣2億畝超級雜交稻,按平均畝産1300斤算,則每年可增産600億斤稻穀,可多養活7000多萬人口。如果能將超級雜交稻的增産優勢再挖掘一些,則能夠養活更多的人。袁隆平認為,在耕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我國糧食生産還有較大的潛力可挖。他説,中國決不會給世界糧食帶來危機,中國完全有能力養活自己。

    據袁隆平院士介紹,目前我國超級雜交水稻已具備大面積推廣的條件。今年全國播種面積達300多萬畝,預計明年將超過1000萬畝。屆時我國的糧食産量將會躍上一個新臺階。

    新華網2000.11.03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