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福利水”,不能再喝了

    一瓶礦泉水可以買100噸灌溉水,這是奇談嗎?不是!

    在“福利水”的光環下,我們一直做著虧本買賣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我們這樣悠然自得地喝著“福利水”,哪怕是瑞士這樣的高福利國家,水價也都遠遠高於成本。而我們呢,最新統計表明:目前,中央水利工程幹渠渠首供水價格平均每噸只有1.5分,每噸虧損1.8分;地方水利工程鬥渠出口供水價格平均每噸也只有3分,每噸虧損1.7分。

    就是這樣的價格,收起水費來依然非常艱難。河南方城縣副縣長李守強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一位農村婦女拒交水費,幹部問她原因,她理直氣壯地説:“水是天上下的,渠是俺爹參加修的,憑啥讓俺交錢?”

    可以説,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把水的自然屬性和商品屬性分辨不清。不錯,雨水不是商品,但雨水經過人類的開發利用,如水利工程的控制、攔蓄,已改變了時空分佈。這樣的水,不僅具有使用價值,同時具有交換價值。你能説它不是商品?

    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因收水費引起的水管人員與農民的衝突事件就達數百起,有的地方甚至發生了水管人員被打傷致殘的惡性事件。

    做生意,沒人願意虧本,但就供水而論,建國以來,我們確實一直做著虧本買賣。

    “福利水”,導致“澤將竭,魚難活”

    水價偏離價值,於是便出現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是水資源嚴重短缺,另一方面又存在著水資源的驚人浪費。1995年初冬,記者到寧蒙灌區採訪,映入眼簾的竟是無邊無際的澤國,很難相信這是在大西北!當地水利部門的同志用棍子探了一下,積水足有1米深。

    因為水價低,儘管我們喊破嗓子要求節約用水,但許多農民惦記著把家中的電燈關掉,卻記不住把灌溉渠的閘門關上。“先澆溝,後澆路,最後流到地裏頭”,成了許多地區農田灌溉的真實寫照。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業水的利用率不及50%。

    因為水價低,水利工程在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在創造著自身的貧困。管理單位虧損運作,每年只能靠國家補助的資金勉強保工程、養人員,漸漸陷入了工程老化失修、供水不穩、人員流失的被動局面。以江都水利樞紐為例,建成至今,共引水1000多億立方米,對改變蘇北地區“旱澇交呈”面貌,起了決定作用。按規定,機電設備的安全運轉期是15到20年,但40年過去了,江都水利樞紐的設備卻沒有大的更新。原因呢,只有兩個字:缺錢!

    有關部門的調查表明,因為缺錢,80%以上的水管單位生産經營難以為繼。供水越多,虧損越大。可以設想一下,一個企業只有投入而沒有産出,能維持下去嗎?

    近年來,為了突破這種僵局,不少地方在水利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正本必須清源”,如果水費問題不解決,就很難從根本上打破“福利水”。如此,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打破“福利水”,關鍵是要制定出合理的水價

    近年,有關部門對水價改革,也進行了許多探索,但特殊的歷史環境和現實的社會條件,使我們制定合理的水價,困難重重。

    水價偏離價值,有歷史淵源。我們知道,決定水價高低的關鍵因素是成本水價,而計算成本水價的依據是固定資産。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水利工程由國家無償撥款或補助興建。迄今為止,我國投入水利工程的資金從未進行過系統核算,未考慮過資金的時間增值,如把現有賬面數值確認為固定資産,國家將會蒙受很大的損失。其二,雖然大部分工程超過壽命期,但多年不提折舊,如果現在按國家規定的標準計算折舊費用,則資産所剩無幾。因此,對水利設施全面進行清産核資,是一項艱巨而繁重的任務。

    此外,水雖然具有商品屬性,但不能視為一般商品。水價的制定不僅僅是個經濟選擇問題,也與國家的總的經濟政策和政治制度密切關聯。目前我國的水利企業分為社會公益型、有償服務型和生産經營型三種。供水性質不一樣,水價就很難找到一個共同點。

    再從農村供水管理體制看,農業灌溉鬥渠以上供水由國有水管單位管理,價格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核定。鬥渠以下供水由鄉村集體組織自行管理,水費由基層管水組織或鄉村幹部按畝計收。國有水利工程與農民集體産權的分界點和計量點在哪?這些,都是我們制定水價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儘管困難很多,但是,有探索就會有收穫。日前,國家計委印發了《關於改革水價促進節約用水的指導意見》,水價改革,終於有了可資遵循的藍本。

    也許還會有人留戀“福利水”,但是,五十載水利建設歷程明明白白告訴我們,這無異於“飲鴆止渴”。現實已把我們逼到了這樣的境地:水費改革,迫在眉睫!

     《人民日報》 2000年11月3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