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南水北調工程提上國家議事日程
中國網 | 時間:2000 年07 月26 日 |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主席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此後的幾十年間,圍繞南水北調這一戰略構想,不同範圍、不同層次的勘測、規劃、研究和論證工作,儘管有起有伏,時急時緩,但從未中斷。

80年代以來,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年甚一年,南水北調工程被提上了國家的議事日程。工程實施的設想相繼寫進了黨中央文件、政府工作報告和國民經濟“九五”計劃。1995年6月,國務院召開總理辦公會議,專門研究了南水北調工程問題。在多年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南水北調工程論證報告》和《南水北調工程審查報告》在3年內先後完成,並上報國務院。

與此同時,北方地區,特別是京、津、華北地區的水荒,步步緊逼,日趨嚴重,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顯得愈發緊迫。

南水北調不能再耽擱了

北方實在是太乾渴了。

我國水土資源的自然分佈,本來就極不均勻。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與人口及生産力佈局不相匹配。北方人口占全國的37%,土地佔45%,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的12%。從80年代開始,海河、黃河流域的乾旱,已經持續了20年。而長江平均每年有近1萬億立方米水東流入海。

那些缺水的地方也想了很多辦法。為了支撐社會經濟發展,他們不斷挖掘本地水資源潛力,同時也被迫付出了犧牲環境的沉重代價。地表水的過度開發,造成河流乾涸。1997年,黃河下游利津河段斷流時間長達7個多月,海河流域許多河流的中下游常年處於斷流狀態。大量超采地下水,引起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許多環境問題。

專家提供的數據表明,海河流域是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地區,全流域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為348立方米,僅為全國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的15.7%。今年北方大旱,隨處可見龜裂的土地。京、津、華北地區用水更是頻頻告急。河北境內的白洋淀,5月上旬已經幹淀。6月中旬,天津市採取了緊急措施,壓縮部分供水指標,菜田停止供水,關閉所有洗車業;加強洗浴用水管理,無節水措施的暫停營業;未經批准,嚴禁開采地下水。對一個直轄市來説,這是前所未有的。

根據預測,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北方地區的需水量仍將繼續增長。到2010年前後,如遇連續乾旱,北方地區尤其是京、津、華北地區,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用水有可能出現硬缺口。對這些地區來説,必須長期堅持節約用水,充分發揮本地水資源潛力,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調整産業佈局。但是,要從根本上緩解水資源緊缺的狀況,南水北調工程勢在必行,再也不能耽擱了。

工程總體格局形成

南水北調是個什麼樣的工程?

經過幾十年研究和論證,它的總體輪廓已逐漸清晰,即分別從長江流域上、中、下游調水,形成南水北調西、中、東三條引水線路。

鋪開一張工程示意圖,許新宜介紹了西、中、東線工程的基本路線和供水目標。

西線工程:從長江上游的大渡河、雅礱江和金沙江的源頭河段,向黃河上游調水,補償黃河水資源的不足,緩解西北地區乾旱缺水的問題。

中線工程:從長江支流漢江幹流上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開渠輸水,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全線自流,在鄭州西穿過黃河,輸水到北京、天津。重點解決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等沿線城市的用水,並兼顧農業和其他用水。

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附近抽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其平行河道逐級提水北送,經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在位山附近穿過黃河後可自流,終點天津。主要解決蘇北、山東和河北東部的農業用水、津浦鐵路沿線及膠東的城市缺水問題。

這三條線路各有合理的供水範圍,又可以相互補充,最終目標是實現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和內陸河水資源的合理配置。

南水北調有沒有時間表?

西線、中線和東線工程,哪個先開工呢?調水局的工程師告訴記者:優先考慮中線和東線。因為這兩條線的前期準備工作比較充分,工程難度是我國當代技術經濟能力可以承受的,如近期內實施,可以直接緩解京、津、華北地區的水資源危機。

據專家介紹,南水北調的三條線路之間相互聯繫,是一個整體,三者之間可以互為補充。比如,中線和東線工程先行建成,可以替換出黃河下游的部分引黃水量,黃河上、中游可以增加供水量。而西線工程建成後,如果漢江發生乾旱,向北供水量不足時,也可以從西線得到補充。

“那麼中線和東線是同時開工,還是有先有後?”

許新宜回答這個問題時出言謹慎,“我們設想爭取中線和東線同時立項,按照基本建設程式,誰先具備條件,誰先開工。”但他馬上又補充道:“即使中線先開工,也很可能是東線先通水。因為,江蘇省內的江水北調工程已經幹了近40年,水已經送到連雲港和徐州。而東線工程的黃河以南部分,就是要在江水北調工程的基礎上擴大和延伸。因此,東線工程相對來説工期較短。”

記者繼續追問,中線和東線的開工和通水有沒有大致的時間表?

許新宜字斟句酌:“如果經過努力,南水北調工程能夠列入國家‘十五’計劃,按照6—7年的合理工期考慮,2010年前後通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對工程的複雜性不可低估

南水北調工程,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基礎設施工程。它是迄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僅中線和東線主體工程的輸水線路,就長達2600多公里,工程投資約1000億元,涉及7個省市、數億人口,不僅在工程技術上,而且在輸水區和受水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利益協調以及環境影響等諸方面都面臨一系列挑戰。因此,對實施南水北調工程的複雜程度不可低估。

好在我們已經有了50年的積累,各方面的專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僅以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對環境的影響為例:調水對長江河口地區的影響,對受水區土壤次生鹽鹼化的影響,對臨近海域和沿線湖泊水生生物的影響等,經過專家們的實驗研究,都有了明確的認識和結論。

關心南水北調的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疑問:長江遇到枯水年會不會無水可調?南水北調的水質能否達標?水價高不高,老百姓能不能用得起?工程的安全有無保證……

專家解釋説,“南水北調重點是為了解決北方地區枯水年的缺水問題,現在初步確定的年調水量是多年平均值,而每年的調水量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可多可少。就中線而言,漢江和北方同枯的概率不高,如果把黃河也考慮進去,則概率更低。而且中線工程將加高丹江口水庫的大壩,增加100億立方米的庫容,這樣就可以豐水年多蓄水,枯水年多調水了。”

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百年大計,必須從長計議,全面考慮。有不同觀點的交流,才會有更深入的研究和反覆的論證,才會使南水北調的規劃和設計更科學、更週密。

眼下,調水局正集中各路專家,抓緊開展北方地區水資源總體規劃工作,通過深入分析,確定北方地區的缺水量、缺水性質、缺水地區分佈,確定南水北調的調水規模,提出具體實施方案。

長江水何時才能淌過家門口?乾渴的人們眼巴巴地盼著……

人民日報7月3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