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回顧
中國網 | 時間:2000 年12 月27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我國改革開放20年來,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我國加入“世貿”進程加快,對外開放政策環境越來越寬鬆,極大地促進了國際科技合作的開展,使得我國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空前活躍,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1、合作交流規模大、形式多、領域廣。目前與我國進行科技合作與交流的國家和地區已達152個,其中與我國簽訂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或經濟、貿易和科技合作協定的國家有96個。以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為代表的民間科技合作與交流則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展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和為國服務熱情高漲。

    合作與交流形式已從過去相互考察、參加學術會議等方式發展到了合作研究、合辦試驗室和研究所。甚至獨資在華或國外建立研究中心。美國微軟公司投資8000萬美元在中國建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

    合作交流領域從一般的傳統技術、基礎學科發展到生物技術、資訊技術、空間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領域。我國科學家已經參與國際大科學研究項目、歐盟科學研究計劃,同時我國973等研究計劃也對外開放,吸收外國科學家參加。

    2、科技外交的作用更為突出。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的發現和發明層出不窮,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生産力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是在人類共同努力、相互交流中發展起來的。如今,學科之間相互交叉滲透,使科學技術領域日益擴大,環境、大氣、海洋、人類健康等具有全球性的大科學研究項目,越來越需要各國政府和科學家共同參與完成。國際科技合作和交流越來越成為我國開展國家間、國際組織間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

    3、國際和區域性合作工作增強,技貿結合有了新的發展。我國加強了國際和區域性的科技合作工作,承辦和主辦了一系列多邊國際會議和展覽會。在與周邊地區的合作中,我國參與了瀾滄江-湄公河聯合開發、圖們江和黃渤海跨國經濟區聯合開發,亞歐大陸橋合作開發等工作,並加強與有關國家的科技經濟合作。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國際化。目前,我國已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53個,遍佈全國28個省、區、市。1999年在高新區內有企業15萬家,出口創匯11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

    為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科技部與外經貿部共同制定和實施了《科技興貿行動計劃》,並與海關總署、財政部、國稅總局等五個部委共同編制了《中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目錄》。

    4、促進科技進步、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總體上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水準落後於發達國家。我國的國際科技合作遵循“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基本方針,在為促進科技進步、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通過國際科技合作,我國學習了國外先進的理論、觀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掌握了國外先進技術和設計理念;培養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通過合研究、聯合調查或合辦研究中心、實驗室,提高了我國研究、開發能力,擴大了中國的影響,提升了中國科技人員在國際上的地位。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引進品種,豐富了我國動植物品種資源;引進技術和設備,提升了我國工業的技術發展水準;引進人才,為我國的科技進步和經濟建設服務。同時國際科技合作大大地促進了我國的科技體制改革、經濟結構調整、城市建設和國有企業改造等,也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際科技合作迅速發展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例如: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中俄合作研究開發6000米自治水下機器人;氣象衛星和衛星氣象;中國數字地震臺網;“人類基因組計劃”(HGP)與我國的“1%”項目等。

    5、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國際科技合作是互利的,我國在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中,一貫奉行的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科技合作是雙贏,雙方都受益。許多西方國家都承認通過同中國開展科技合作與交流,他們也取得了很大的收益。1998年6月,美國總統克林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認為近20年來美中雙邊科技合作與交流是兩國關係中最為成功的合作領域之一,未來雙方應不斷加強生物和醫學方面的科技合作,這對美中兩國以及世界其他各國人民來説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

    發揮各自優勢,互相取長補短,對合作雙方都有利。例如,發現號宇宙飛船中搭載的阿爾法磁譜儀是由美國、中國、俄羅斯、法國和義大利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7個研究機構參與設計和建造的,這臺粒子探測裝置的核心是中國製造的巨大的永久磁鐵。中國巴西合作研製兩顆自然資源衛星項目是我國與南美國家的最大合作項目,雙方共同投資合作研究。第一顆衛星已于1999年10月在中國發射成功,成為南南科技合作的典範。

    中醫學和中藥學是中國的偉大寶庫,在醫藥衛生事業中有著現代醫藥學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已在我國建立了7個傳統醫學合作中心,為各國培養了一批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我國在燒傷、小夾板治療骨折、斷指再植、顯微外科、針刺鎮痛原理、絨癌研究等方面的成就也使世界矚目,不少國家派進修生來我國學習。此外,我國也通過援外醫療隊為發展中國家培訓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

    6、科技合作成為中國援外重要內容。把科學技術的恩惠帶給發展中國家,為加強同周邊國家友好關係,鞏固同發展中國家的友誼發揮了實質性作用。例如:自1995年起,科技部和雲南省禁毒委員會支援雲南省和緬甸開展的“綠色禁毒工程”,受到聯合國禁毒署的高度讚揚,為特別聯大制定全球禁毒新戰略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佐證,向國際社會表明禁毒是可以取得成功的。援助阿爾巴尼亞建設了計算中心、電子顯微中心、地震研究中心,提供了中國生産的最好設備。針對非洲國家的需要,中國派專家援助辛巴威建立了太陽能和生物能發電示範項目;援助肯亞建立瘧疾防治中心項目;為塞內加爾、幾內亞、蒲隆地等國修建中國式沼氣池。

    為發展中國家培訓專業技術人才是我國科技外事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例如,自1989年至1999年的11年中,國家科委(1998年改制為科技部)為發展中國家和部分發達國家舉辦的專業技術培訓班153期,培訓了約103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員2360人次,培訓內容涉及農林、能源、環保、生物、資訊、企業孵化器、科技政策與管理等專業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農業部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共同為發展中國家開辦了沼氣、淡水養魚、養蠶、雜交水稻、獸醫針灸等技術培訓班,同樣受到發展中國家歡迎。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發展和我國“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的國際科技合作工作在21世紀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必將為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網 2000年12月27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